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为提升乡村儿童幸福感助力

2021-01-14钟雯湖南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支教共同富裕儿童

钟雯 湖南广播电视台

迫于现实原因,很多乡村儿童留守,不能够得到父母亲密的关爱和行为引导而导致交际能力薄弱、自我认同缺失。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不仅需要教授他们一些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予以他们温柔的怀抱,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媒体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鼓励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乡村儿童,科学献爱心,让学生能够在温暖的环绕下,茁壮成长。

一、农村儿童的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是个集合名词,各部门有不同的认证标准,本文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2008年据全国妇联的数据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2018年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约有697万余人,人数大幅减少,但绝对值仍然较大。对于目前的乡村而言,硬件建设已经极大提升,尤其学校设施优良,但乡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教育质量仍有差距,主要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情感缺失导致社交困难

从大环境来讲,乡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组成生活的往往是细节。家长因为工作不能常伴学生左右,孩子无法与家长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当环境中其他人表现出父母俱在身边的完整性时,学生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而出现自卑情绪,自卑往往带来自我封闭,封闭则会降低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当大家到乡村与孩子们沟通时,与城市孩子争相举手不同,乡村孩子会更羞涩,更不愿表达自己,年龄越大越不愿意主动发言。一、二、三年级的孩子与城市孩子差别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加大,这证明环境对孩子沟通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020年,疫情过后,曾与一位明星去往四川阿呗的两所乡村学校进行卫生安全公益课支持教育,其中一所学校为乡中心完小,在深山当中,学生年龄从4岁到15岁,一所学校为县城中学,孩子年龄从5到14岁。明星是一位妈妈级的实力派歌手,带着一位妈妈对孩子的保护欲去往的学校。

第一站去往乡中心学校,因为所授内容不一样,分别给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孩子上课,学校老师们也在分别课堂后旁听。在低年级课堂,孩子们不仅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还争先恐后表达自己,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亦大大方方说出来,充分表现出了孩子的天性。

在三四年级的课堂,课程主题未变,内容稍有变化,对于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被点名后还是愿意回答,但是回应度比一二年级稍弱。

到了五六年级的课堂,区别就非常大了。对于讲课的明星老师,孩子们表现出了隐隐的好奇,从眼神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所授内容的兴趣,但是,无论老师如何激励,孩子们都羞羞涩涩不愿回答提问,课堂交流感极弱。

相对于乡中心校的单一,县中学的孩子来自于多个少数民族,学生既有当地孩子,也有跟随务工父母进城的孩子,留守儿童比例相对乡中心校低。同样是分年级上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依旧,积极性跟大都市孩子不相上下。高年级孩子尽管开始有点小羞涩,当有人带头回答问题后,整个教室就如打开了闸门,叽叽喳喳,小手手举一片,相隔几十公里的城乡也有了不小的差距。

我在湖南、云南、贵州都曾做过这样的小测试,乡村越偏远,生活环境越单一,孩子们年龄越大,与人沟通的积极性差距越大。这就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二)父母缺位导致自我评价缺失

父母缺位(或者一个缺位)对于孩子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不利。城市父母几乎每天都会对孩子有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这对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是有利的。当然,我们更提倡正向的表扬而不是否定的批评。但是当父母缺位时这套评价体系则会不完整,祖辈的评价与现代社会的评价体系相对父母而言代差更大,这对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更难。当自我评价没有确立时,孩子对外界的评价更敏感,有时外人一个小动作都会引发孩子情绪的巨大波动。

(三)榜样缺失导致价值观难成

由于生活环境单一,乡村孩子对学校外知识的获取渠道受限,导致学习的榜样单一。我们曾在四川一个乡村学校调查孩子的职业设想,90%的孩子说——老师,因为他们只熟悉这一个职业。老师这一职业虽然很好,但是当孩子对未来缺乏多样性的思考时,只能证明孩子的见识有限,榜样缺失。榜样缺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不能当老师,是不是就不能自我实现了呢?缺乏多样性的榜样,孩子们会难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失去奋斗的内动力。

二、乡村儿童的关爱对策

(一)配合双减政策,给学生有益的课余生活

对于乡村留守儿童而言,因为缺少引导和家长的监管,他们本身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们需要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学校可以尝试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丰富,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暂时地忘却烦恼,享受美好。

芒果V基金通过远程支教或者派驻支教老师的方式在一些乡村学校设立了合唱团、打击团、阅读社和篮球队等,随着交流的增加,参加的孩子都变得越来越阳光和自信。尤其是祁东启航合唱团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让更多人对乡村孩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与人沟通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加。

(二)给予乡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

乡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单一,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尽管现在很多志愿者下乡进行短期支教,这对孩子的帮助非常有限,而且临时关系处理太多,孩子们并不会对志愿者产生信任感,一时的新鲜并不等于能够得到长久的影响。比较合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驻长期支教老师,二是把孩子带出乡村认识外面的世界。

长期支教老师可以与孩子建立持续、稳定的关系,他们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在日常的相处中学生会不自觉模仿并学习。支教老师与外界的联系没有割断,也可以不断把外界的影响带到乡村,可以给孩子持续的新鲜的影响。著名演员孔维2014年发起的资教工程,给81所乡村学校输送音乐、体育、美术的支教老师269名,尽管他们教的不是文化课,但是给学校和学生带去了不一样的气象,孩子们的面貌与没有支教老师的很不一样。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孩子。

芒果V基金多次组织乡村学校的孩子去到城市参加夏令营,无论是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对于孩子增长见识、提升自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三)媒体应结合共同富裕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

10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文章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两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也必将越来越重视。作为媒体,更应该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为乡村共同富裕投入更多的宣传。

(1)在保护乡村孩子自尊和隐私的情况之下如实报道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吸引社会关注,利用媒体的传播力为孩子们争取资源;湖南卫视《变形计》为报道乡村孩子的生活环境曾经作出了探索,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变形计》中的农村孩子得到社会关注后大部分有不错的发展,比如第一季的高占喜,第二季的罗先旺等,大学毕业后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策划孩子们可以增长见识或增加技能的参与性、体验性的节目,利用媒体的吸引力为乡村孩子们拓展视野;湖南卫视新闻栏目曾推出《爸爸在哪儿》专题,以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为引,带乡村孩子走出家乡,认识社会,孩子们回家后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推出的求真夏令营栏目,带乡村孩子跟着中科院的专家们走访西双版纳植物园、重庆机器人研发中心、北京的各种实验室等,都是让乡村孩子直接获益的公益行动。

(3)划募捐类的节目,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为乡村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曾推出《周行一善》栏目,其中很多案例都是为乡村孩子或乡村学校募捐,让他们能够减小物质缺乏对于自己的负面影响,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以更为乐观的精神状态,迎接美好的生活。在农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通过生活质量一点点地提高,他们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境遇会越来越好,这将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出不良的情绪,而是以更为乐观的心理状态,迎接更为美好的未来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为关爱乡村儿童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配合第三次分配这一温柔之手,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感受社会温暖。除了点对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减小负面情绪的影响外,号召全社会关注乡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不以捐物为目的,而以提升乡村孩子素质教育为目标。

猜你喜欢

支教共同富裕儿童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