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究
——以张家口学院为例

2021-01-14孟韶秀赵海卫

关键词:译法张家口英语专业

孟韶秀,赵海卫

(张家口学院 外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既为张家口市带来了历史机遇,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冬奥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参与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因此,对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但目前,能够提供信息咨询、文明引导和文化推介等志愿服务并同时具备翻译能力的专业服务人员在张家口市少之又少。张家口学院立足地方,通过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懂外语、懂冰雪、懂文化、懂礼仪和懂急救的“五懂”人才。

一、翻译课程教学内容介绍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但很多人认为“会英语就会翻译”,没有必要专门开设翻译课程,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课程定位不明确。翻译教学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二是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三是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1]。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过渡,“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1]。

翻译课程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其中,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学习、掌握以至于内化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总和[2]。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灵魂,是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载体和依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所以,教学内容是进行立足地方和服务冬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张家口学院开设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应使学生在掌握翻译技能的同时兼顾学校特色,紧跟学校定位,“不宜过度追求理论,而应突出应用特色”[3]。为了更好地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学院主动对接张家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确定了“服务冬奥育特色,培养人才兴冰雪”的理念,明确了“冰雪+”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懂冰雪、懂礼仪、懂外语、懂文化和懂急救”的“五懂”人才培训,致力为冬奥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服务志愿者和冰雪产业应用型人才。张家口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积极顺应新的发展势头指明了方向,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翻译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开设翻译课程之前,对张家口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的7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7份。根据调查结果,98.7%的学生表示对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感兴趣;98.7%的学生愿意参加有关翻译的各种社会实践或希望毕业后从事翻译及与翻译相关的工作;100%的学生都表示如果有机会非常愿意成为冬奥会语言服务志愿者,用英语传播张家口文化,但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由此可见,该校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充满热情和期待,并为能服务冬奥会和传播张家口文化深感自豪,但对自己能否胜任翻译工作持怀疑态度。当前,张家口学院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理论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不能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陈旧,例句不具有时代性,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热情;教材老套,“千校一面”,且所举例句有一部分完全一样,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句大多文学性较强,难度较大且应用性不强;翻译练习容易查阅到现成答案,甚至还有名家译本,禁锢学生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对翻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的预期和需求。

三、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张家口学院致力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思路和较为详细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以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主线,以冬奥会冰雪项目翻译为英译汉模块,以张家口文化翻译为汉译英模块,在翻译实践中穿插基本翻译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冬奥会冰雪项目基础知识,发掘张家口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一)以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主线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翻译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翻译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翻译方法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英汉互译的实践能力。因此,翻译课程教学应以实际运用为主,弱化单纯的翻译理论部分,从形合与意合、静态与动态、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以及抽象与具体等方面,为两种语言的转换奠定坚实基础;加大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实践和练习比例,以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主线,涵盖常用的增词译法、减词译法、词性转换、正反转换、断句译法、合句译法和语态转换译法等,筛选难度适中的翻译材料,进行词语、句子与篇章的翻译练习;适度融入必要的语篇翻译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两种语言的差异,能够进行一定难度的语言转换,从而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以冬奥会冰雪项目翻译为英译汉模块

翻译方法和技巧是翻译课程的根本任务和共同目标,冬奥会冰雪项目翻译则是为突出张家口学院教学特色而选定的教学模块之一,旨在系统进行英译汉教学,同时向学生普及冬奥会冰雪项目知识。因此,教学中所选词句篇章难度较低,适合作为初学翻译时的练习材料。冬奥会冰雪项目翻译侧重知识性和技术性,更讲究客观真实,属于应用翻译。“应用翻译大多数文本的策略导向基本以归化为主流,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它的翻译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去求同,以尽量减少信息交流的障碍,有效实现译文预期达到的功能和目的。”[4]翻译课程在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统领下,逐一筛选与之切合的冬奥会冰雪项目英语版本,将传统的非专业例句替换为专业性较强的冰雪项目例句,以冬奥会冰雪项目英译汉为载体,带领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和拓展训练。例如:

Ski jumping is one form of the Nordic skiing.The athletes descend from specially-constructed inrun with feet wearing professional skis and without any external force.They obtain the high spe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scent,then jump from the table with as much power as they can,gather and fly down a steeply sloped hill as far as possible.Points are awarded by five judges based on distance,style, inrun length and wind conditions.(跳台滑雪是北欧滑雪的一种形式。运动员脚穿专门的滑雪板,沿着特制跳台的倾斜助滑道斜向下滑,不借助任何外部力量。他们在下落的过程中获得极快速度,然后尽力地从地面上跳起来聚拢身体从陡峭的斜坡上飞下来,越快越好。得分由5名裁判根据距离、飞行姿势、斜台长短和风速等因素而定[5]。)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断句处理,理清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及宾语等主干成分,确定修饰语或从句。英语重形合,长句较多,逻辑关系通过显性连接手段表明,而汉语偏意合,短句为主,内在关系多通过隐性连接手段实现。因此,需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先后或逻辑顺序进行翻译,才能使语言更地道。其次,引导学生复习“越野滑雪”中已经学过的词性转换。词性转换与断句译法常伴随出现,例句中with和without是典型的英语静态表达,而汉语则动态性更强。因此将两个介词短语分别翻译为“脚穿”和“不借助”两个动词短语,更好地实现了句子的拆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断句译法,又复习巩固了词性转换,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冬奥会运动项目跳台滑雪的基本知识,达到普及冬奥会冰雪运动项目知识的目的。另外,该句中有两个冰雪运动项目术语inrun和table,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其准确汉译,明确普通词汇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特殊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三)以张家口文化翻译为汉译英模块

张家口文化翻译是为突出张家口学院教学特色而选定的另一个教学模块,旨在系统进行汉译英教学,深入挖掘张家口文化,传播张家口文化。富含张家口文化的语言更生动形象,注重思想情感的传递,修辞手法多样,涉及的历史背景和典故较多,更偏向于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目的就是彰显不同的艺术原创风格和异域文化色彩,注重源语文学的特有风格,提倡文化多元发展”[4],较适用于运用异化策略进行翻译实践。例如:

天路位于张家口坝上地区张北县境内,建于2011年,是连接张北县和崇礼区的主干道。全长132.7公里,像一条逶迤蜿蜒的巨龙,盘踞于群山峻岭之巅。俯瞰足下,粗壮雄浑的山川、广阔无垠的草原尽收眼底,使人有置身云端之感,故得名天路。Tianlu was built in 2011,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Zhangbei County,Zhangjiakou.It is an arterial connection between Chongli and Zhangbei.Like a fluid dragon,the 132.7 kilometer-long road glides along the majestic summits of mountains.It winds along with such height and views,that the tourists could have the feeling of being up in the air,hence it is granted the name“Sky Road”[6].

在翻译张家口风景名胜“天路”时,“天路”第一种英译本译为“Tianlu”,直接用汉语拼音,很好地保留了汉语的发音,承载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有利于读者切身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且因其独特性排除了误解和歧义;第二种英译本采用了意译法,将其译为“Sky Road”,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天路”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公路的尽头就是天空、路与天相连及置身云端的意境。两者兼顾的方法是采用音译加注,既保留汉语拼音的独特性,又通过注释具体说明中国特色词汇的内涵。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翻译目的和不同读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果翻译目的是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者就应该不惜对原作适度修改,降低忠实标准,使译文更接近目标语言;如果翻译目的是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在翻译时就应注重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做到“宁信而勿顺”。同时,在翻译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张家口文化提出多种不同的英译本,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又能针对性地培养其翻译能力。张家口学院的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应继续探索多种途径丰富翻译课程教学内容,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凸显学校的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定位。

猜你喜欢

译法张家口英语专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
“好”字译法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