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师范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及实现路径

2021-01-14李南文阮东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范师资队伍师范生

李南文,阮东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a.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一、一流师范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业建设是高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升质量的根本途径,一流专业建设则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内涵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推动各类本科专业提升质量和水平。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师范专业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振兴、卓越教师培养及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振兴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多年来,教师教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师范生在一些地方遭受冷遇。据统计,河南省、湖南省2020年分别计划招收1900名、2151名本科层次公费师范生,该批次录取结束后,两省线上生源分别缺额776人、566人,缺额人数分别占师范生招生计划总人数的40.8%、26.3%。还有一些师范毕业生,宁愿缴纳违约金、记入诚信档案也要弃教转行。新时代,教师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愈发凸显,振兴教师教育愈发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整体提升师范专业办学水平,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2]。教育部等五部门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提出,实施“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类专业[1]。在党和国家实施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大力强调师范专业建设,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开展一流师范专业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增强新时代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有利于推动卓越教师培养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欠缺,教育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在一些中小学,老师公开向学生或家长索要礼物、在课堂上歪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事实、误导学生“三观”养成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凸显了高素质师范生培养的必要性、紧迫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要“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3]。该计划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出要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将“四有”好老师标准落实到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统一;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建设一批交互性、情境化课程教学资源;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增加赴境外见习、实习和观摩学习机会,拓展师范生国际视野。这些举措均属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有利于推动卓越教师培养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三)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学科发展

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开展“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提出要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近年来,学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还存在学科概念体系不完善、学科性质界定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学科制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及高水平专业学科研究团队等问题[4],学科建设面临认识困境、组织困境、制度困境等,导致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缺乏学科依托,教师教育特色难以保持,更难强化[5]。消除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困境,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取得成效,需要多措并举。从专业建设角度来分析,开展一流师范专业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一,课程教学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选题来源和基础,是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二,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实践,逐步形成稳定的教师教育教研教改团队,进而发展成为教师教育学科领域的科研团队,为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及科研集体攻关、获取教师教育学科成果奠定基础;其三,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研习基地或教师教育实验、实训平台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发展之后,可用作教师教育科研基地或平台,比如师范生开展实习、见习、研习的中小学校,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或相关科研项目提供原始调研数据,与政府、企业开展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为教师教育相关科研或学术论文撰写提供典型案例来源。其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而创新是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的核心价值,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通过开展探索性、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储备科研人力资源。

二、一流师范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

(一)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一流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一流课程建设。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建成一流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首先必须是“金课”、一流课程:一是有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贯穿“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注重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涵育未来教师深厚的教育情怀;强化实践导向,关注现实问题,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形成特色;体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要求,引导和帮助师范生增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教育情怀深厚、学习和发展能力超强,教书育人成效突出的未来教师。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引导师范生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强化未来教师的教育信念和责任;通过传授师范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为师范生提供观摩、参与及研究教育实践的机会,强化未来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三是有覆盖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立足帮助和引导师范生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及课程教学目标,跟踪、对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前沿,有效支撑师范生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从儿童发展与学习、中小学教育基础、中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及教育实践等领域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

(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一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函[2019]18号]和《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两个文件,都将师资队伍列为重要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区别,就在于师范专业有一支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范专业建设的成效。《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分别提出通过实施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建强、建优教师教育师资。针对一流师范专业建设,一流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的目标:一是有优越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招聘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及时补充高水平师资,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提升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二是有完善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机制,支持教师教育师资赴国内外进修、访学或攻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校本教研、见习观摩等,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有健全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建共享机制,与企业、中小学共建企业导师人才库、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等,打造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与中小学开展师资互聘、岗位互换,畅通师范专业师资与中小学师资交流合作渠道,共享名师资源;四是有科学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符合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发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和科研积极性。

(三)教育实践一流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的必要环节,是师范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师范生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力、“站稳三尺讲台”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包括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研习及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实训等。开展一流师范专业建设,必须强化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提升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一是有健全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贯通师德体验、课程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教改等教育实践各环节,有效体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的有机衔接和阶梯递进,确保师范生受到完整而有效的教育实践锻炼;二是有长期、稳定、优质的教育实践基地,能有效满足师范生实习、见习、研习需求,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有一定数量的示范性教育基地,在教师指导、学科和课程资源、教研教改等方面为师范生教育实践提供便利条件,依托教育实践管理信息平台对教育实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考核;三是有功能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和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及师范生自主研训和考核数字化平台,为师范生开展微格教学、艺术教育、远程见习,以及“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考核提供条件;四是有灵活高效的“双导师”制,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高校教师教育师资和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制度和措施,有一支数量充足、稳定性强、能力素质突出、协同育人效果明显的“双导师”,为师范生开展见习、实习、研习及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训练等教育实践提供及时、全面、有效指导。

(四)师范生培养质量一流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一流人才培养质量作支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提出,高校办学和专业建设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培养一流人才[6]。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一流人才,才能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对一流师范专业建设而言,亦是如此。师范生培养质量一流主要体现在:一是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师范毕业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的认同,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执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符合“四有”好老师标准;从教意愿强烈、信念坚定,对学生有爱心、耐心,对教学有责任心、自信心,对教师职业有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教学能力强,教育成效突出。师范毕业生扎实掌握主教学科、兼教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创设恰当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扎实掌握德育原理、班主任工作规律和方法,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社团活动或少先队活动等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创新、发展能力强,社会声誉好。师范毕业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高;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合作精神等得到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社会评价好、满意度高。

三、一流师范专业建设核心目标实现路径

(一)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离不开教学改革创新。要实现一流师范专业建设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实践、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核心目标,必须在相应领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调整、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及教育实践课程等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创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完善、创新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中开展“最美教师”“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制度,完善教师准入、选聘和分类评价机制,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教育实践方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优化师范专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平台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岗位适应力等方面的培训功能。在师范生培养质量方面,师范专业所在院系要改革创新现有的专业办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办学质量自我评估机制,大力强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文化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贯穿于专业建设始终,切实发挥推进专业建设、提升人才质量的应有作用。

(二)加大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是专业建设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一流专业建设尤其需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以确保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一流目标得以实现。教育部对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经费支持要求: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当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各地应当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6]。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专业建设经费保障,从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生均教育实践经费及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经费等提出了明确标准和要求。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5%,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均应高于学校平均水平[7]。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及师范专业所在的院系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规定及一流师范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统筹安排建设经费,完善支出保障机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师范专业课程与师资建设、教育实践及日常教学运行等重点领域,确保经费投入达标及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政策支持

专业建设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流专业建设更需要特殊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推动师范院校发展、教师教育振兴等方面,研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大力实施“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专项行动、专项计划,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实践、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师范专业建设成效、办学实力得到极大增强。开展一流师范专业建设,除了上述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外,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一是研究、制定推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配套支持政策,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用、管理的相关标准,完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汇聚优质师资共建课程群、共享课程资源。二是建立健全优先支持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出国进修及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相关政策措施,开阔教师教育师资国际视野和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支持师范专业按标准配足、配优教师教育师资,在岗位聘用、绩效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政策倾斜。三是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核算、绩效分配、评先评优等向长期从事教育见习、实习指导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培训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完善优先支持和吸引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协同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建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措施。四是建立健全优先支持师范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等高级别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技能大赛及其它类型教学竞赛的表彰、奖励政策,完善对相关指导教师的激励、奖励措施,逐步加大对获得重大教学竞赛成果的师范生和指导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

(四)强化质量评估

一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如何,是否取得预期成效、实现一流目标,需要进行科学监测与评估。教育部要求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建设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专业建设点予以撤销[6]。教育部对一流课程建设也要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质量评估,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测[8]。师范院校要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强化一流师范专业建设质量监测与评估,确保建设成效。一是成立一流师范专业建设质量监测与评估小组,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及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教育实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流师范专业建设及验收标准,构建一流师范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二是根据一流师范专业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建设质量、建设目标达成度开展全程监控和常态化评价,并及时反馈监测和评价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猜你喜欢

师范师资队伍师范生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