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颐和”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

2021-01-14唐朝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颐和宜兴纹饰

唐朝军

当我们回溯紫砂文化的时候,会清晰地发现,尽管只有短短的几百年的历史,却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深的印记,让现在的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紫砂传统技艺,让紫砂艺术传遍神州,走向世界。在历史上,紫砂艺术的诞生与文人雅士的参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紫砂之所以能够从简单的实用器升华成为艺术作品,除了宜兴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开创了紫砂的辉煌盛世。据史料记载,紫砂的发源就是明代文人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借宿读书的时候,他的小书童在闲暇时间根据寺内银杏树树瘿的形态捏塑而成紫砂壶“树瘿”,后来在文人阶层大力地推广开来,成为了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冲茶利器,与此同时,紫砂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工艺的装饰纹饰、书法、绘画、篆刻等等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颐和壶》就是在紫砂传统方器的基础之上,把中国传统纹饰如意等巧妙地结合其中,彰显出作者良好的审美艺术理念和高超的紫砂传统制作技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此壶壶身由四个面块组合而成,呈现出斗方的形态,但是线条却没有完全笔直的,都是带有一定的弧线,把紫砂方器方圆融合、刚柔相济的特点展示出来,同时四个角的转折之处都装饰有如意纹饰,非常的精妙细致又恰到好处。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挺拔上扬,气势非凡,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造型别致,和壶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端握也特别舒适。壶盖嵌入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桥型壶钮搭配如意纹饰造型,一方面把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小桥装饰其上,另一方面则和壶身的如意纹饰相得益彰。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颐和》,在造型的设计、工艺的运用、装饰的处理等等方面都呈现出非常高的水准,把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壶中,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无论是用来冲泡茶叶还是观赏陈列都是难得的一件精品力作。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在《万寿山》诗中写道:“宏规岂虚构,颐和祈天福。”从其中可以看到颐和的意思为颐养天年,太和同极的美好期盼和祝福。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是取其中的意思,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展现出来。天人合一,其实指代的是天、地、人的三者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提出并发展开来,后来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我们追求和期盼的境界。颐和就是颐养太和之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结合得非常紧密,在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作品之中,都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境界的存在。宜兴紫砂也具有保健的理念和功效,同时饮茶有助于健康,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紫砂和茶叶的完美结合,构成了颐养天年、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思想,是顺其自然的历史延续。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颐和》就是联想到紫砂艺术和养生、修身养性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吉祥如意的祝福融合其中,让我们在惊叹于紫砂工艺之美的同时,能够品味到其中浓浓的文化内涵。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汲取了其中的精华和成为了灵感题材的来源。宜兴自古以来就是文化重镇,艺术氛围浓郁,宜兴的紫砂匠人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诗文书画,同时把这些元素都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紫砂艺术的创作之中,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紫砂把传统和现代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成为了我们茶座之上的实用之器,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颐和宜兴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雕漆纹饰的修复
西安颐和盛世不签购房合同引争议
颐和轩的「导和养素」匾联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