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去噪与BP神经网络的地铁沉降组合预测方法
2021-01-14秦拥军张佳琪谭顺利
秦拥军,张佳琪,谭顺利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0 引 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发展迅速。然而,地下工程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使地表产生变形,当地表变形超过安全限度时,就会影响到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营和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精准预测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1-5]。受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观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不可避免的含有噪声污染。如何采用有效手段消除噪声,是提高预测模型精度的关键[6-8]。目前,对地下工程施工诱发的地表变形预测主要借助经验公式法[9-11]、数值模拟法[12-13]、解析法[14]以及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15-19]。其中,人工神经网络以其简单易行、计算量小、并行性强等优势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大量学者采用小波去噪和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杨奇妹等[20]将小波分析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深基坑沉降预测模型,经实例验证预测误差保持在1%~5%,满足沉降监测要求;严容[21]将小波去噪和BP神经网络用于变形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将小波去噪与神经网络应用于乌鲁木齐地铁沉降预测过程,依托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新疆大学站监测数据,采用小波理论对其进行降噪处理,并选用常用的BP神经网络进行沉降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新疆大学站共布置了125个监测点,编号为DB-01-06~DB-29-04、JCJ-01-10~JCJ-09-16、GCY-01-02~GCY-02-10及GCJ-01-02~GCJ-01-10。该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类型为双柱三跨双层箱型框架结构,DB系列监测点及GCJ系列监测点均布设在基坑车站周围。其中,GCJ-01-07监测点不仅布置在基坑周围,且与已建建筑乌鲁木齐第二十小学教学楼相邻。监测点GCJ-01-07位置见图1。本文选取GCJ-01-07监测点在2016年5月19日~2016年8月15日之间的累计沉降量进行研究。原始数据回归分析见图2。由于原始数据本身存在的误差,使得沉降曲线出现局部波动的状况,这与实际变形趋势不符。因此,本文在进行沉降预测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从而减小了误差。
图1 监测点GCJ-01-07位置
图2 原始数据回归分析
2 监测数据降噪
小波分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对多分辨率进行时频分析,被誉为数学显微镜[22-23]。由于监测数据中真实信号和噪声的时频特性不同,通过小波分析可对其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减小误差,获得真实的变形信息[24]。一般情况下,小波去噪的步骤为[25-30]:①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去噪参数;②阈值处理;③通过小波变换重构信号。
本文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之前,首先研究了各种去噪参数对去噪效果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的去噪模型,以期达到最佳去噪效果。衡量小波去噪效果的指标主要有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RMSE指降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均方误差,RMSE越小则去噪效果越好。SNR指原始信号与噪声的能量比值,SNR越大则去噪效果越好。
2.1 不同阈值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在小波去噪的过程中,阈值的选取方法主要有硬阈值和软阈值,选取标准主要有固定阈值(sqtwolog)、极大极小阈值(minimaxi)、无偏风险估计阈值(rigrsure)和启发式阈值(heursure)。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采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小波函数dbN和symN进行3层分解,以无偏风险估计阈值rigrsure为选取标准,scal=sln,分别用上述阈值对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用SNR和RMSE衡量去噪效果。去噪结果见图3。图3中,①代表db小波系SNR;②代表db小波系RMSE;③代表sym小波系SNR;④代表sym小波系RMSE。从图3可知,无论在db小波系和sym小波系中选取何种阈值去噪,RMSE均相差不大,但硬阈值去噪的SNR明显大于软阈值,且rigrsure的SNR最高,说明硬阈值、rigrsure标准的去噪效果最好。
图3 不同阈值的去噪效果对比
2.2 不同scal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scal表示阈值随噪声的变化,有scal=one、scal=sln、scal=mln等3种情况。采用前述方法对比其去噪效果。不同scal的去噪效果对比见表1。从表1可知,scal=sln的SNR明显高于其他两者,且RMSE最小,说明scal=sln时的去噪效果最好。
表1 不同scal的去噪效果对比
2.3 不同小波基函数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分别采用小波函数dbN和symN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去噪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db小波系的去噪效果优于sym小波系。
表2 不同小波函数的去噪效果对比
2.4 不同分解层次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分别将监测信号分解成1~12层。去噪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在dbN小波去噪过程中,随着分解层数的增加,SNR不断减小,RMSE不断增大,分解层数为1层时,SNR最大,RMSE最小。因此,本文选择lev=1。
表3 不同分解层数的去噪效果对比
2.5 不同小波阶数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为确定小波阶数N,分别用db1~db10对监测信号进行去噪。结果见图4。从图4可知,在db小波系中,db5小波函数的SNR最高,去噪效果最好。因此,本文选取db5为小波去噪的基函数。
图4 不同阶数对去噪效果的影响
综上研究,本文采用以下方案对GCJ-01-07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去噪分析。小波函数为db5,硬阈值处理方法,rigrsure阈值原则,scal选取sln,分解层数为1,去噪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拟合图见图5。从图5可知,在35~50、55~60、70~90 d这3个时间段内,监测数据受噪声污染较大,监测曲线多出现尖峰点。经小波去噪后,监测曲线趋于平缓,更接近真实变形。
图5 原始数据与去噪后数据拟合
3 沉降预测分析
建立11-8-1的BP神经网络结构,即输入层单元数11个,隐含层单元数8个,输出层单元数为1个。将第1~30期监测数据作为学习集,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BP神经网络算法,并将第31~40期监测数据作为测试集,用来验证预测模型的精准性。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见表4。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见图6。
表4 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
图6 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
对比直接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与先采用小波去噪再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可知:①前者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在1%~3%,而后者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基本保持在1%之内;②直接采用原始数据预测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系数为0.849;采用去噪后数据进行预测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系数为0.989。由此证明,本文提出的小波去噪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合理的。
4 结 语
本文通过小波去噪与BP神经网络有机结合,建立了地铁施工沉降预测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硬阈值的取值方法优于软阈值的取值方法,db小波系的去噪效果优于sym小波系的去噪效果,这为今后同类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2)通过BP神经网络对降噪后数据进行预测,并与单一进行BP神经网络预测作对比表明,经降噪后的数据预测误差保持在1%之内,最高精度可达99.77%,验证了本文采用的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