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2021-01-14胡达振龙纤纤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检出率对象效应

周 凡,敖 成,胡 旺,胡达振,龙纤纤,黄 鹏,2

(1.南昌大学a.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b.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2.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不以自杀为目标,故意地、反复地、直接地对自身机体组织施以破坏并造成直接损伤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割伤、抓伤、烧伤、烫伤等[1]。国外一项Meta分析[2]报道,全球青少年NSSI的终生患病率为16.9%,女生比男生更易于发生NSSI(RR=1.72),青少年开始NSSI的平均年龄为13岁,且NSSI会导致情绪问题,甚至增加施与者自杀的风险[3]。有研究[4]显示,被欺凌后的青少年比未被欺凌时发生NSSI的风险更高(OR=2.41)。陈小龙[5]发现,中学生求助可减少被欺凌发生,亦可减少NSSI发生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中学生求助行为在二者关系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鉴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NSSI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中学生校园伤害防控提供指导与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时间

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湾里一中、洪都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3所中学均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

调查时间:2018年9月17—18日。

近期江西地区关于校园欺凌的报告率为21.5%[6]。本研究以校园欺凌的报告率20.0%,采用N=400×(P/Q)对样本量进行预估,为1600人,考虑到整群抽样,增加50.0%的样本,又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一定无应答率(10.0%左右),预计调查2700人。

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实际共发放问卷4875份,有效回收问卷4434份,问卷有效率为90.95%。其中,初中生2572人,高中生1862人,分别占58.0%、42.0%。学生平均年龄为(14.38±1.68)岁。本研究已获南昌大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中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

1.2.2 NSSI的评定工具

使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7],调查过去1年内学生的NSSI行为,包括NSSI发生的方式,共10种;各种NSSI方式的次数:包括0次、1次、2~4次、5次及以上,并对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若学生在NSSI判断条目中所有得分均为0,则判定其未发生NSSI;若学生在NSSI判断条目中的任何1个条目得分>0,则判定其发生NSSI。累计所有条目的得分,得分愈高,则被调查对象发生NSSI行为的可能性愈高。

本次研究测得该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2.3 校园欺凌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张文新等[8]修订的Olweus欺凌问卷。学生需回答他们在1年内参与不同欺凌行为的频率(0:过去几个月没有发生过;1:只有1次或2次;2:每月2次或3次;3:大约每周1次;4:每周几次)。若是在受欺凌类型6个问题中任何1个问题得分≥2分,则归类为被欺凌者;若是在欺凌类型6个问题中任何1个问题得分≥2分,则归类为欺凌者;其余则为未参与者。

被欺凌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9]。

1.2.4 求助行为的测量

参照ELIOT等[10]设计的求助意愿量表及RICKWOOD等[11]制定的一般寻求帮助问卷自编中学生求助行为问卷,其中,通过列举中学生常见的求助对象(父母、老师、同学等)及求助方式设计问题如下:“假如受到欺凌,你可能会向谁求助?”“当你受到欺凌时,你愿意以何种方式求助”,所有条目均使用五级评分法。得分愈高,则说明调查对象求助的倾向性愈高。

本次研究测得求助意愿、求助对象、求助方式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2、0.845、0.766。

1.3 调查方法

首先进行预调查,以完善问卷的不足之处。正式调查时,均要求学生现场独立填写,作答时长约为25 min。对有明显逻辑问题或漏填率>15.00%的问卷予以剔除。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数据的录入与核查使用Epi Data 3.0及双录入原则,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构成比或率描述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描述计量资料;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各变量间关联程度分析;利用PROCESS 3.3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学生NSSI的社会人口学分布

本次调查的4434名中学生中,发生过NSSI者共计1477人,总检出率为33.3%(1477/4434),其中,男生NSSI的检出率(29.6%)低于女生(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中学生NSSI的检出率在不同年级、是否担当班干部、户籍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经常被长辈责骂、是否经常被长辈体罚及学习负担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NSSI的检出率在与“父、母亲”亲缘关系及家庭经济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中学生NSSI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 n=4434

2.2 中学生被欺凌及求助行为与NSSI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学生被欺凌、求助行为与NSSI得分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中学生被欺凌与NSSI间存在正相关(r=0.356,P<0.01);中学生求助意愿与NSSI间存在负相关(r=-0.127,P<0.01);在求助对象上,除求助朋友外,求助家人和求助老师均与NSSI间存在负相关(r=-0.176、-0.155,均P<0.01);而在求助方式上,面对面交谈、打电话、通过纸张写信和电子文字信息均与NSSI存在负相关(r=-0.106、-0.047、-0.035、-0.036,P<0.05)。见表2。

表2 中学生被欺凌及求助行为与NSSI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r) n=4434

2.3 中学生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NSSI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12]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在PROCESS 3.3插件中选用模型4并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中学生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NSSI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如表3所示,中学生求助意愿在被欺凌与NSSI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007,0.019],不包括0,中介效应值为0.013,占总效应比例为3.25%;中学生求助家人在被欺凌与NSSI之间亦存在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017,0.031],不包括0,中介效应值为0.024,占总效应的6.00%;另外,中学生求助老师在被欺凌与NSSI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012,0.024],不包括0,中介效应值为0.017,占总效应比例为4.25%;中学生面对面交谈求助在被欺凌与NSSI之间亦存在部分中介作用,95%CI为[0.003,0.013],不包括0,中介效应值为0.007,占总效应的1.75%;其他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中学生求助行为在校园被欺凌与NSSI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国外一项研究[13]显示,近年青少年NSSI检出率大致在17.0%~18.0%,而国内报道则因研究各异,如TANG等[14]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9%的农村青少年在过去1年里至少报告了1次NSSI;王兰等[15]对沈阳中学生抽调结果显示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41.3%。本次调查中南昌市中学生过去一年内NSSI的总检出率为33.3%。与上述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及文化发展程度不一或研究者采用的NSSI测量方法不同有关。

本研究中,男生NSSI的检出率低于女生,与李柴全等[16]研究结果一致。NSSI在性别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男女间生理结构及思维感知方式的不同[17]。相比高中生,初中生更易发生NSSI,与王兰等[15]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初中生刚由小学学段步入初中学段,身心发生较大变化,尚不能很好适应日益改变的社会环境[18]。父、母亲文化水平愈高的中学生,其NSSI检出率愈高,这可能是因为其所受家庭教养方式较严厉,加之正处于青春期,更易激发其逆反心理,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与消极情绪,进而增加NSSI发生的风险[19]。本次研究还发现,户籍为农村的中学生,其NSSI检出率低于户籍为城镇者,而陈雁如等[20]对14 162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与城市地区青少年NSSI检出率相近,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被欺凌与NSSI呈正相关,与唐寒梅[9]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中学生被欺凌时常有情绪管理困难、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16],而消极情绪如抑郁在被欺凌与NSSI间存在中介作用[21],从而增加NSSI发生的风险。本研究还显示,求助意愿与NSSI呈负相关,NSSI是青少年应对负性情绪的常用策略[9],而积极地求助意愿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负面心理状态,并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及维持[22],这可能是减少NSSI发生的原因。而在求助对象上,除求助朋友外,求助家人及老师均与中学生NSSI存在负相关,这可能与担心朋友泄密或应对能力不足有关;而家人及老师阅历较丰富、应对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本研究中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求助意愿、求助家人、求助老师及以面对面交谈方式求助,在被欺凌和NSSI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并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范围在1.75%~6.00%之间。现有研究[23]发现,当被欺凌者存在自杀倾向时,其求助行为会显著降低,即自杀情绪越严重,高水平的求助行为越有可能消失。另有研究[24]发现,当学生与老师之间尚未建立足够信任的关系时,羞耻感、同伴冲突及学习压力等均可能会降低其求助行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介效应较小,是否与上述原因有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在被欺凌与NSSI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欺凌的中学生发生NSSI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对校园伤害进行防控,家庭、卫生部门及教育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加大对中学生求助行为指导的力度。

猜你喜欢

检出率对象效应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死海效应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