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

2021-01-14王依婷

北方经贸 2021年1期
关键词:各省市省市生产率

王依婷,金 俐

(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1800)

一、前言

2013 年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五通建设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尤其是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两方面探索和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往来,通过扩大和深化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带来本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论证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不过较少有文献细化到以中国各省市为研究对象,探索“一带一路”对我国各省市的影响。

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很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已经证明,技术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研究经济增长来源分析的工具,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其增长的差异是造成国家间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而现阶段的中国,从整体来看则面临着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过度依赖资源、投资、低廉劳动力的粗放式增长,缺乏科技创新与自主积累,从经济结构来看,全国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因此,寻找影响一个地区技术进步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技术增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最终对于改善和优化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以2013 年前后五年为研究的时间维度,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各省市的全要素增长率或者说是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整体把握各省市的经济差异,从中国内部角度探索和验证“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发展意义,此外,还可以验证除了政策变量之外其他特征变量对各省市的技术进步影响作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意见。

二、原理和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处理组省市的技术进步的原理是后文实证分析的基础,其主要传导机制如图1 所示。

(一)“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省市的对外贸易和FDI

对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理位置、运输方式、贸易产品结构以及文化政治方面具有相对往来优势的对照组省市,“一带一路”建设为这些省市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这些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贸易和FDI 等活动。沿线重点省市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和导向以及资金投入等,从而使得这些省市在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增加对这些地区的交通、医疗、教育、网络、电力、通讯等的投入,产业结构优化: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提升。而这些方面从根本上优化和提升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贸易和FDI 的条件,进一步表明了处理组省市扩大对外贸易和FDI 规模的倾向。

图1 “一带一路”政策促进处理组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

(二)对外贸易和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

1.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产品差异与比较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国际市场,面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高端化,企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压力,必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最终实现技术进步。由于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沿线重点省域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不断强化比较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聚集与规模经济:“一带一路”作为巨大的国际市场大大扩大了中国产品的市场容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推动社会分工,最终促进生产效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线重点省域的出口企业,通过一定的外部经济效应(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的横向产业关联效应)和垂直关联效应(上下游企业的成本效率传递)来实现整个省域技术进步。

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表明了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内生增理论强调国际贸易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并把研发和国际贸易作为技术进步的发动机(Rivera Batiz 和Romer1991 、Grossman 和Helpman 1991)。关于对外贸易是否能促进一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对外贸易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括:王丽丽(2012)、毛其淋等(2012)、孙英隽等(2016)、邓翔等(2017)。

2.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FDI 理论:FDI 是囊括了资本、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企业综合要素的国际转移,因此随着外国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和经营,往往会产生自外国企业至本地厂商的技术和知识扩散,亦即技术溢出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外资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的溢出也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外资方面,近年来我国正逐步从以吸收外资为主转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阶段。

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表明了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Fosfuri 和Motta(1999)建立了一个国际投资决策的古诺竞争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技术落后的本国公司通过在技术先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可以获得技术提升。国内对OFDI 的逆向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则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赵伟、古广东、何国庆(2006)分析了中国OFDI 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尤其是对R&D 要素丰裕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综上所述,最终“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沿线省市(处理组省市)的技术进步。

三、数据与模型

在国内政策效果评估领域,基于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法是应用最广的研究工具,并在近年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可以验证在2013 年之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技术增长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稳定性检验,探索这个差异是否仅仅是由“一带一路”建设引起,从而验证是否存在遗漏因素的影响;最终就能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得出部分结论,验证“一带一路”建设的正面意义,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处理

将中国31 个省市划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密切接壤和来往的省市;对照组:中国的余下其余省市。

参考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的18 个重点省市区,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重庆——将其作为处理组。余下13个省市包括:北京、山西、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河北、江苏、天津——对照组。

(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

被解释变量:yit—31 个省市的技术增长率,借用生产函数,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对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如下:

找到研究对象2007-2018 年的y-GDP(地区生产总值)、K—资本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劳动力数量(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带入模型,测算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收入分配份额)α 和β,最后就能测算出当年的指标At,即全要素生产率或者技术水平,相应的,我们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来代表技术增长率yit:

解释变量:du为分组虚拟变量,若个体i属于处理组,对应的du取值为1,若个体i属于对照组,对应的du取值为0;dt为政策实施虚拟变量,政策实施之前即2013 年之前dt取值为0,政策实施之后即2013 年之后dt取值为1;du*dt为分组虚拟变量与政策实施虚拟变量的交互项,其系数α1就反映了政策实施的净效应,其经济含义可以解释为:“一带一路”倡议对纳入政策范围的18 个重点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Xit—各个省市的特征变量,即会影响技术进步的一些固有因素,主要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各个省市的特征变量

此外,λi—个体固定效应,vt—时间固定效应,εit—随机误差项

四、模型结果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的计算结果

首先对全国31 个省市,2008-2018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计算,表2 汇总了处理组(18 个省市取平均值)和对照组(13 个省市取平均值)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

接下来,画出处理组和对照组各自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趋势图,将对照组与处理组进行比较,重点观察2013 年(2014 年)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共同趋势是否发生了背离,如图2 所示。

图2 处理组与对照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比较

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正式颁布于2013 年10月份,所以政策分析可以从2014 年开始。由以上的趋势图,可以看出,在2014 年之前的五年多时间里,处理组和对照组大体上呈现共同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即技术增长率都呈现同样不规律的跌宕起伏趋势;而在2014 年之后,两个组的变化趋势发生了明显的背离,对照组的技术增长率依旧是有涨有跌,而处理组在“一带一路”建设颁布后,技术增长率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因此,从趋势图分析来看,可以初步得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对受到该政策扶持的重点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肯定了一带一路的积极意义和有效作用。接下来还需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一带一路”倡议对18 个重点省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表2 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统计

(二)模型回归结果

1.基准回归分析:分析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是否显著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首先,虚拟变量交叉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从统计上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纳入政策范围的18个重点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反映了其正面的政策意义,与前面的预期大体一致。其次,从各省市的特征变量来看,8 个解释变量中只有x3—人力资本水平指数和x7—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其余变量均不显著。说明,这两个因素是除了“一带一路”建设之外影响各省市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2.稳健型检验:安慰剂检验

方法一:变换时间。将“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政策事件设定在2013 年之前的某个时期,考察是否仍然存在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双重差分的前提条件是在政策事件发生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技术增长趋势没有较大差异,因此如果将政策事件设定在2013 年之前的某个时期,那么核心变量的估计系数将会不显著。如果结果与预期相反,那么就意味着确实存在某些潜在的不可观察因素也会驱动处理组的技术进步,而不仅仅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带来的促进效应。分别将政策冲击的时间设定为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进行四次实验,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安慰剂检验结果:变换时间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交叉项核心变量的估计系数并不显著,因此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的不可观测因素对本文各省市的技术进步增长的影响。

方法二:变换处理组。“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很明确的提出了18 个重点省市,会受到政策的倾向和扶持,因此处理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技术增长率的趋势背离,如果随机生成处理组和对照组,那么这种政策的促进效应应该会消失,核心变量的系数应该不显著,否则,同样可以推翻“一带一路”对重点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接下来,通过随机生成不同于前文的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安慰剂检验,一共实验两次。方法:将31 个省市系统随机编号1-31,两次实验分别按奇数号组和偶数号组、前15 号和后16 号来划分处理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安慰剂检验结果:变换处理组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进行随机生成处理组的对照组后,交叉项系数显示不显著,P 值明显大于10%,进一步排除其他潜在的不可观测因素对本文各省市的技术进步增长的影响。

综上两个安慰剂检验,可以验证前文构建的双重差分模型结果的稳健型,从实证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纳入政策范围的18 个重点省市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2013 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纳入该政策范围的18 个重点省市有显著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2013 年之后,处理组与对照组从共同趋势变成了处理组的技术的技术进步增长率显著高于了对照组;并且通过两类安慰剂检验,进一步证实了确实不存在其他被遗漏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趋势变化。即站在处理组省市的角度上,从技术进步这一点验证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正面意义。其次,从各省市的特征变量检验来看,人力资本指数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是影响各省市技术进步的显著因素。

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国家应该积极深化和加强“一带一路”的相关工作,对纳入政策的重点省市提升鼓励和扶持力度,适当倾斜资源,鼓励这些省市走出去,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往来。被圈定的18 个重点省市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五通建设,尤其是扩大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深度。其次,不仅是18 个被圈定的重点省市,全国所有省市都应该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两个方面入手提升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人力资本包括对人的教育科研、健康营养、医疗保健、住房卫生、迁移实践等多个方面的投资,其核心是教育投资,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实现一个人的全方位能力发展和价值提升,随着科技型、自主型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显然比物质资本具有更强大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前景,这一点值得各省市关注。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属于结果型因素,如果这个地区本身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提升起来,强硬的提升平均工资水平是不合理也难以实现的事,因此,全国各省市依旧应该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不断的提高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升,与技术进步成良性螺旋增长。

猜你喜欢

各省市省市生产率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跟踪导练(三)4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微写作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