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康养产业在互联网影响下发展模式研究

2021-01-13孙一正隋姝琪李昕原木庆博王辉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互联网

孙一正 隋姝琪 李昕 原木庆 博王辉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相关发展政策的推行,创造了一系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其中老年康养产业也迎来了二次发展机会。“互联网+老年康养”差额依托网络优势创新多种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更为包容的产业合作发展方式,正逐渐向着老年康养主体共生共享、互利共赢的整体发展方向发展。本研究立足“互联网+老年康养”,发掘产业包含的“互联网+居家康养”“互联网+社區康养”“互联网+机构康养”等发展模式,以前瞻性为原则提出进一步优化老年康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康养;发展思路

依托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智慧康养平台’S202113006104X

一、“互联网+老年康养”服务内涵及特点

(一)“互联网+老年康养”服务内涵

“互联网+老年康养”服务是传统老年康养与现代技术的紧密结合,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持下打通多媒体平台,对现有康养设施包括医疗、环境、住房以及人资等进行统一整合,从而优化老年康养产业环境与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快速整合现有资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互联网+老年康养”模式。

(二)“互联网+老年康养”养老产业特点

融入“互联网+”的老年康养服务突破了传统空间与时间限制,扭转了单一养老模式的市场发展模式。智能家居养老服务以及智慧医养结合管理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老年康养产业的智能化护理、远程跟踪监控、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等一系列智慧养老模式应用场景,并且通过佩戴的智能传感设备,能够帮助后台医务人员实时监控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进而保障老年人时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享受全天候健康和生活的监护服务。

二、“互联网+老年康养”服务产业模式细分

(一)“互联网+居家康养”产业

老年康养产业除了老年人以及家庭外,也涵盖了社区这一居家养老的主体。现阶段我国老年康养产业已经探索出了居家社区养老以及社区居家养老两大老年居家康养模式,但立足产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很多已经选择居家以及家庭养老模式的老人,在身体机能以及自理能力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养老机构介入,基于此种发展情况,基于网络智能的“居家康养”“社区康养”与“机构康养”的融合发展,是未来老年康养产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二)“互联网+社区康养”产业

“互联网+社区康养”这一产业模式发展中的主体间协作与合作充斥着更多复杂且不确定的风险,因此这一产业模式落实需要合同、规则条款进行支撑保护,需要在共建、整合以及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保障与业务交互,而这一模式实行的核心便是确保智能技术、康养服务在“互联网+社区康养”模式落实过程中可以充分得到显性服务落实与隐性保障控制,这些均是确保这一产业模式各主体协作的必要条件。“互联网+社区康养”产业模式各环节协作参与者学习业务行为以及产品的质量信息,从而确保服务落实过程中安全性。

(三)“互联网+机构康养”产业

机构康养是落实智能机构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互联网+机构康养”的主体除了老人外,还包括康养机构。康养机构主要提供专人专护等老年人照顾服务。相比于“互联网+老年康养”产业中的“居家康养”以及“社区康养”不同,“互联网+机构康养”所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集体生活基础上的,通过引导老人对精神文化以及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未鼓励老年人在新的集体中重建关系网。所以“互联网+机构康养”产业模式要考虑老年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结合这一主要特征融入“互联网+”功能设计。

三、促进“互联网+老年康养”产业发展思路

(一)规范行业管理制度,提高专业化护理服务

政府以及康养产业要进一步明确基于“互联网+”的老年康养产业发展标准,激励现有康养产业进行平台试点工作,而从事专业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也必须经过专业化培训以及专业考核,人员培训课程要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理念,构建线上线下多渠道系统优化课程,全方位提高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养,而老年康养相关机构也要积极拓展互联网相关终端设备应用与研发,优化康养体验,从而加速推进“互联网+老年康养”产业升级。

(二)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搭建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服务支撑终端,在现有政策支持环境下与信息技术公司尽快整合老年康养产业数据,搭建数据库,构建区域老年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通过平台实现家政维修、日间照护、医疗保障、专业疗养等针对性服务。平台运行要求后台维护人员全程监控,并推行智能手环、急救盒子等智能化康养安全设备,通过实时健康数据监控实现老年人对疾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

(三)加快老年产业人才培养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老年康养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地方高校开展人口老龄、老龄工作管理等相关专业,与业内知名老年康养集团合作开发专业教材,落实“双师”教育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贴合一线需求的教育服务。用时将老年康养相关专业向本科、研究生教育领域拓展,从而深化老年康养产业高质量人才培育;其次要进一步深化专业人员培训,实现老年康养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转变,在现有产业从业人员基础上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比赛等职业能力提升活动。另外也要鼓励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学科以及技能培养建设。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基于老年康养延伸出三大产业模式,分别以“居家”“社区”“机构”康养为主,而互联网与上述产业模式的融合发展时间尚短,还无法为体系化的老年康养提供支撑,尽管如此,我国近几年老龄化人口增长较快,相关老年康养资源短缺,“互联网+老年康养”的落实确实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整合资源,为未来的老年康养产业明确了优化发展思路。虽然基于“互联网+”的老年康养业务在各省市依旧处于探索阶段,但立足长远来看,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是老年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大力发展“互联网+老年康养”产业,能够为未来老年人护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17,39(01):58-66.

[2]耿永志,魏云娜,周瑾.“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问题探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01):71-77.

作者简介:孙一正 2001年1月 吉林省长春市 山东英才学院 康复治疗学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互联网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