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2021-01-13江亭
江亭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在众多起义军将领中,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实力最强。项羽带兵西进,攻入咸阳城(今陕西西安市东渭城故城),大肆屠杀,杀死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并放火烧了秦宫。大火持续烧了3个月,难以熄灭。此外,项羽搜刮金银财宝、掳掠年轻妇女,准备向东而去。
当时,有人劝项羽留在咸阳建都,称:“咸阳处于关中要塞,周围有山河屏障,易守难攻,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有助于成就霸业。”但项羽看着已被烧毁的、殘破不堪的秦朝宫室,更加思念起故乡来,只想回东面去,还说:“人如果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衣服再好看也没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
那人听了项羽的话,认为项羽实在算不上一位英雄,便在私底下和人议论:“人们说楚国人(这里指代项羽)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如今一看,果然如此。”不料这话竟然被项羽知晓了,立刻派人把他抓了起来,投入鼎中活活烹死了。
结果,由于项羽骄傲自大,后来在战场上屡屡失误,最终穷途末路,被刘邦打败。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沐猴而冠”。
智慧小语
“沐猴而冠”典出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纪》,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但无论它如何乔装都不能成为人。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实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常用于讽刺窃据权位之人。因此,该成语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使用。
这则典故告诉我们:项羽虽然擅于作战,却有勇无谋,且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刘邦虽出身贫寒,用兵打仗的本领也不及项羽,但他能明辨是非,纳谏如流。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成不了气候。
(编辑 王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