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之下 家长怎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2021-01-13蓝草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李鑫内驱力辅导

蓝草

自2021年7月份开始,“双减”政策在全国推行,所谓“双减”,是指中央要求的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周末时间重新归还家庭,孩子们是开心了,但不少家长却开始烦恼和焦虑起来。没有课外班“鸡娃”了,怎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孩子的学习有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于是,不少家庭的亲子关系又开始剑拔弩张起来。

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孩子很优秀,学习成绩很好。但实施“双减”政策之后,她却感到很焦虑,她认为女儿的优秀,虽然离不开老师的教学、家长的监督,但校外培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实施“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减负”了,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一刻都不能放松监督,如果一时不查,孩子的成绩就可能会下降。为此,她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女儿身上,每天都在精心照顾女儿的生活,按时接送女儿上下学,按时检查女儿的作业、监督女儿的学习计划。几乎每天的休息时间都放在了女儿身上,等到一天忙完,都已经晚上11点了。

事实上,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作为家长,没有必要把每天的休息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应适可而止,引导孩子养成自律习惯,积极计划自学才是上策。因为家长监督或辅导孩子学习,如果时间长了或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很容易生气和发火,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节目中有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爸爸在辅导小学生帅帅(化名)做习题。刚开始,帅帅对做题有兴趣,劲头足,爸爸也心平气和,一切都风平浪静。随着题目难度的提升,帅帅做起来越来越吃力,慢慢力不从心。而爸爸也渐渐失去了耐心,语调由缓和变得急躁,最后直接把帅帅吼哭了。爸爸凶孩子,外婆感到心疼,要让孩子暂停休息。而爸爸说,要做完才可以休息,妈妈也坚持要外婆不要太宠孩子。简单的作业辅导,变成了一场亲子纷争,让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剑拔弩张,让孩子苦不堪言,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像这种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崩溃的事情,确实不应该发生。因为一件小事,破坏孩子学习兴趣的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实际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学习习惯也不好,做作业拖拉、粗心等等。但他们并不知道,也许正是自己平时对待孩子学习的言行和态度,造成了孩子不爱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甚至是一种苦差。其实,家长这些不当行为很常见,稍加注意,就能分辨出。比如,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动不动就发泄情绪;家长急功近利,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写太多作业;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家长有意无意强调学习要刻苦,无形中将学习和玩对立起来……

那么,家长的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不愉快感呢?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的“渐崩式辅导”,让孩子的关注点偏离学习。网络上,曾有一个“爸爸渐崩式辅导作业”的视频走红,平时看起来比妈妈沉静、理性的爸爸,辅导起作业来,情绪的起伏,居然也犹如过山车。其实,家长在辅导作业时,这种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现象,是相当有害的。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监督或辅导孩子学习,其实无论是坐在旁边盯着,还是时不时过来看看,只要是全程参与,从头到尾,都是不恰当的陪写行为。如上述我朋友那种一刻都不放松监督孩子学习,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这样做会忽视掉教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内驱力”。孩子的校外学习并非仅靠家长监督,尤其实施“双减”政策后,少了校外培训机构,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如何把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也就是学习上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内驱力”去完成。

那么,“内驱力”是什么呢?它体现在哪些方面?所谓的“内驱力”,就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唤醒或紧张的状态,通常表現为有机体活动或者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只要拥有了内驱力,不管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孩子就会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投身到需要做的事情中,不会轻易放弃,在学习上拥有一个强大的心。不论学科类学习,还是非学科类学习都是如此。很多科学家的一生都在实验室中默默坚持,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强大内驱力的影响。内驱力可以使孩子们迎难而上且不轻易放弃,通过挑战困难获得成就感,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而且,内驱力需要一定的天赋,所以父母要学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孩子的天赋。

2019年,有一个叫李鑫的学生以659分的高考成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周围人追逐和羡慕的对象。然而,就在高考的两年前,李鑫还是一个令家长头疼、让老师抓狂的“问题少年”。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很有天赋,就是因为太懒,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不愿意学,所以成绩才上不去。李鑫妈妈为了让这个“混世魔王”能有点出息,给孩子请过最好的家教、报过最好的辅导班,可李鑫似乎对所有的坏事都有兴趣,唯独对读书提不起任何兴趣,不管家长怎么打、怎么骂、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一点也不改。

李鑫最大的缺点是自控能力差,缺少内驱力,喜欢玩手机和电脑游戏。李鑫妈妈以前的策略是一旦发现就禁止,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越禁止,孩子沉溺得越深。李鑫最后之所以能考上清华,是因为李鑫的妈妈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法。对于李鑫的学习问题,李鑫妈妈陷入迷茫,她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后来,李鑫妈妈在与同事的聊天中发现,同事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一样的问题,之前成绩差不爱学习,但是后来却考入了重点大学,父母说他们没有怎么去管,而是依靠孩子的内驱力去自觉学习。在同事的推荐下,李鑫妈妈迫不及待地去“取经”,经过积极引导,李鑫在学习上渐渐发生了变化。

渐渐地,李鑫对学习不反感了,几个月之后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李鑫妈妈介绍说,之所以李鑫后面有如此大的改变,主要是依靠孩子的内驱力,自觉学习。假期时,妈妈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开阔视野,走出小天地,学会担当,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旦孩子的眼界开阔,那么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变得强烈,内在驱动力也会随之加强。

《资治通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现在很多父母都认为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才。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必须要做什么。其实,父母若是长时间过度控制孩子的学习或生活,那么孩子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变得没有自由,他们就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对于父母陪孩子写作业,事无巨细地监督孩子学习,笔者认为是有一定弊端的,任何孩子喜欢的事情,当它变成被监督完成的事情,让人感觉不自由时,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鞠萍姐姐曾经说过:“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孩子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成绩低下,造成不求上进的消极心态,甚至导致辍学,并影响人格的形成。如果学习方法有问题,那家长越努力,孩子的问题就会越來越多、越来越大!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而有的孩子学习差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方法问题。”教育专家兰海曾在《放学后》节目中提出,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如果情绪不稳定,总是不停地批评或纠正孩子,孩子的关注点,就会偏离学习本身,被家长的情绪变化和话语不断地牵着走,不知道家长想要什么,从而变得无所适从。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情绪,可以暂时离开,情绪平复后再回来。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的实施,节假日孩子们不去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了,待在家里的孩子,如果没有积极的内驱力自觉学习,的确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让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深感焦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应想办法去激发孩子学习上的“内驱力”。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所以,家长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历练心智,积极引导,让孩子能够认识到以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在找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法上,可以注重平时和孩子一起阅读励志书籍或者看励志影片,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从中汲取经验。教会孩子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迎接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家长留出时间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因为只要有了目标,孩子就能带着梦想,全力以赴地学习,在坚持不懈中到达成功的彼岸。

此外,还要在引导中给孩子设定一个既定目标。因为目标对驱动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有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表明,只要学习者能够认清自己的目标,他们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孩子来讲十分重要,家长可以教孩子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一天做几道数学题,一天认识几个字。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越具体越好,孩子完成度一定要可衡量,家长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学习目标。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制定的目标时,他们就容易产生一种成就感,孩子就会更加认可自己,也会想要变得越来越优秀。

家长应当注意的是,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有时间节点,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要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孩子完成目标,给孩子完成任务适度的压迫感。这种目标就像冬日的阳光,会强烈地吸引孩子们靠近。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相信,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近,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拥有内驱力的孩子,他们会不断地向前冲,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编辑 吴兰芳)

猜你喜欢

李鑫内驱力辅导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再不能分担的孤独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忧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