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四家”看宋代文人书法技法个性化发展
2021-01-13韩雨
韩雨
摘要:书法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极为悠久的历史,且在发展进程中受不同时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其涉及的书法技巧也各不相同。如今对书法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书写规则,更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对书法进行深入研习的过程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感知过程。因此本文从宋代文人书法出发,以“宋四家”书法特点为线索分析了宋代书法风格的确立过程与个性化发展过程,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宋代文人;书法技法;个性化发展
前言: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艺术,同时由执笔与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各方面内容共同构成,因此书法具备一定体系,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理论。书法理论可追溯至汉代,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书法技法,技法的不同使得书法理论系统也有所不同,且随着历史的推移,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书法体系也具备各自的理论系统,其中笔法与字法、章法等内容都各不相同。尤其在宋代,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刚结束,社会环境的安稳使得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宋四家”的出现为书法技法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宋代书法风格理念的确立历程
追溯中国书法风格的起源,其中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是秦代的篆书,篆书包括大篆与小篆两种。在此后的汉代则以隶书为主,包括古隶与今隶。而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及唐代,则开始推崇楷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魏碑与正楷。宋代书法是对唐代书法的继承与发展,但其风格则与晋代更为贴近。受社会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宋代书法以行楷与行草等行书技法为主。宋代书法更讲求“尚意”,其主要载体为信札与尺牍等,同时由于盛行刻帖,使得宋代书法大体以行书与草书为主。从就书法整体历程而言,宋代书法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推行文官政治,使得文人书法在宋代得以推广,而文人所推崇的自然心性也逐步取代了唐代书法中肃穆庄严的特点。与此同时,受佛教理念影响,宋代书法更为看重意趣。虽从整体上看来,宋代书法呈现出衰微之势,帖学大行使得书法囿于特定范围难以创新,但宋代仍旧存在不少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作为其中的代表,为宋代书法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征,并得以个性化发展[1]。
二、以“宋四家”为例分析宋代文人书法技法个性化发展
宋代书法的主要技法是行书与草书,且更注重意趣,强调的是写意风格,书法也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点,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个性化发展也是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观,而“宋四家”的出现则可看作是宋代书法的瑰宝,其个性化发展历程更值得深入探索。
(一)苏轼的书法技法个性化分析
苏轼的书法所吸收的影响较多,早期受其父苏洵的影响,后来又先后吸收了欧阳询、颜真卿、李北海、杨凝式等名人书法的影响。苏轼书法所用笔法更趋于稳重沉着,就整体情况而言,其笔法是对颜真卿楷书的继承,运笔粗细有致,笔触浑厚而不失秀润,也是其性格的有力体现。从苏轼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可知,其书法以行书为主,技法兼具浑厚与轻灵,既遵循法度,又不失自由。以其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来看,全篇由行书书写而成,是宋代书法技法的典型代表。在完成此作品时,苏轼正因“乌台诗案”文字狱而备受排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仕途不得志的同时,生活上也处于穷困潦倒状态。在此苍凉惆怅的心境下写出的《黄州寒食诗帖》,乍看似用笔草率,实则每一笔都遵循章法,参差错落,恣肆奇崛,笔势转折间足见其写意风格,彰显了空间的美感,在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2]。
(二)蔡襄的书法技法个性化分析
蔡襄的书法主要继承魏晋风格,其转笔特征较为明显,从其代表作《澄心堂帖》来看,全文以行楷书成,整体雍容大度,结构端正雅致,行间疏朗。而蔡襄又颇为自惜,不妄为人书,使其传世作品数量并不多,因而更具价值。从整体情况看,蔡襄的书法作品侧重于对晋唐法度的恪守,但创新意识不足,作为唐代书法与宋代书法之间的纽带,蔡襄以自身相对完善的书法成就,为唐代书法的法度与宋代书法的意趣间构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其自成一派的书法技法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3]。
(三)米芾的书法技法个性化分析
米芾书法的主要建树在于尺牍,其书法技法与蔡襄类似,多取自古法,但与蔡襄的不同之处在于米芾更具创新意识,其书法极具技术性。从米芾作品能够看出,其书法以行草为主,行草中突出了整体美感,用笔豪爽而不墨守成规,且更为注重自然。米芾认为书法更应注重整体气韵,因此其虽书写层次较为丰富但并不杂乱无章,其作品往往存在草书与行书交杂的情况,但整体却并不凌乱。其笔法特点主要蕴藏于转折与正侧、顿挫中,起笔往往先重后轻,而其捺笔的轻重则富于变化。米芾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多维度与多层次的创作模式,个人风格较为突出[4]。
(四)黄庭坚的书法技法个性化分析
黄庭坚在“宋四家”中独具特色,其作品与其他三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空间分割意识较强。就单个字而言,黄庭坚的书法横画倾侧,但竖画虬曲,字体具备自然奔放的特征。在此意识形态下,黄庭坚的草书技法更具辨识度。从其代表作品《李白忆旧游诗》来看,整体观感可看出狂草技法极为成熟,但进一步逐字看后则能体会到其整体以柔笔与慢笔为主,看似书写随意,实则经历了精心编排,整体给人从容大气之感,难以轻易被人模仿。《李白忆旧游诗》更彰显了黄庭坚的艺术美学修养,足见其运笔高明,不仅继承古法,更有所创新[5]。
三、宋代書法技法的个性化发展成因
从整个书法艺术史来看,书法发展到宋代已呈现出相对式微状态,与之相比,唐代可看作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尤其楷书在唐代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宋代书法家站在唐代书法的高峰上充分发挥了自身才能,避开唐代书法中的严谨法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尚意”风格。在此风格影响下,书法不再执着于字的具体形态,而是更为注重字的精神本质,从而开创了书法发展的新阶段。
宋代书法“尚意”的风格特征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宋代以文官统治为主,国力相对不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政府屡屡避战求和。且与此同时,政府对文人的态度更为开明,宋太祖不杀文臣的遗训无形中为书法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庇护。但在国力不强却宽松的环境下,书法家也难以维持唐代的法度,楷书的端庄与精美已不能满足其表达情感的需求,因此行书与草书的挥洒灵活更能适应其表意需求。在此基础上,宋代书法家与前朝相比更为多才多艺,往往兼具画家与诗人、词人、文学家等多重身份,书法家更具修养与素质,为其书法的尚意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技法在宋代出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此变革不仅是书法家个人审美取向的体现,也是宋代社会对书法所持观点的体现。宋代书法的变革是在对隋唐五代书法继承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诗人与词人对书法的研习使其更具抒情性。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绚烂多彩的朝代之一,宋代书法则更为独树一帜,其艺术价值永远值得后人研习。
参考文献:
[1]刘小琳,刘琰.宋代书法审美标准的三个维度[J].大学书法,2021(03):78-81.
[2]徐诗艺.北宋书家与“尚意书风”的形成[J].艺术品鉴,2021(12):127-128.
[3]王鹤. 宋代理学背景下的书法“尚意”风气[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23(002).
[4]秦嘉霖,刘维尚.宋代刻本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笔法”与“刀法”为例[J].设计,2021,34(04):80-82.
[5]李传君,朱银娣.宋代尚意书风下书法“肥瘦”审美观念探析——以苏轼为中心[J].大学书法,2021(0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