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2021-01-13徐楚
徐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互联网+”等不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通信管道线路规划水平,做好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时,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内容,和城市规划相协调,以实现管道线路的高效利用,减少重复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和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容量设计,确保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需求。
传统通信运行商在进行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建设规范、前瞻性、指导性,以及与城市规划缺失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通信线路进行规划,使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和城市规划实现良好的衔接。实现道路分级、管道分级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通信管道的规划,可以使通信管道建设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管道的分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能够将和电力、燃气供排水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从而使规划部门可以更好地进行总体把控,有效地落实国家管道资源共建共享战略部署,不仅有效减少建造成本和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更加方便。
网络通信管道的需求
通信管道需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通信管道资源覆盖体系都是比较完善的,而且通信管道的接入能力都比较强,基于这种情况在5G网络建设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
覆盖需求。网络通信管网的建设是通信传输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传输体系的核心内容。网络通信管道在通信网络中起到纽带作用,可以实现城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容量需求。在城市基础通信管道资源建设工作中需要注重基础战略资源的储备,因此在规划时应注重大容量通信管道的建设。在满足通信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增加通信管道的设计容量,提升基础战略储备,为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的目标
在网络通信管道的规划工作中,应满足网络通信和统一规划2个方面的目标:
城区全面覆盖,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构建城区主干/次干通信管道基本框架,确保三大运营商和广电运行商在各个网络通信管道上都合理地设置光交节点,从而确保各个运行商都能够实现城区的全覆盖,提高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重复占用情况。在很多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区分为新城区和旧城区,2个城区之间通信管道铺设失衡的情况比较普遍。新城区的网络通信管道建设存在不足,通信管网的覆盖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在新城区建设时就通过统筹规划,完善网络通信管道的建设,确保新城区能够实现网络通信管道的全覆盖。
统一规划,在进行城市网络通信管道规划时,应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协调实用性和前瞻性2方面的需求,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通过将城市网络通信管道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全方位的结合,在设计中应用“多规合一”的理念,实现管道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当前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规划缺乏统一性
从我国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运营商,而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广电在通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强化。在运行商的发展过程中,网络通信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运营商业务的发展快速增长,导致通信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运营商需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满足实际的业务需求。而这些增设的网络通信線路并没有统一的规划,进而造成了反复施工的情况,需要多次挖掘道路进行施工,网络通信线路也需要进行多次铺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网络通信线路分布不均
当前,在我国城市网络通信线路建设工作中,旧城区的建设比较完善,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运行商不能实现准确的需求预测,进而造成了网络通信线路铺设存在线路少、不完善、分布不均等问题,而随着人们对网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网络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网络通信管道进行改造势在必行。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
传统网络通信管道的规划建设,运行商通常是基于业务来进行建设的,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在规划设计时并没有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协调,进行统一的规划。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网络通信管道的建设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信息化需求冲击
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在人们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且由于技术发展较快,新业务会对现有的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不能够进行很好的预测。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其对于基站的密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管道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原有基础设施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5G网络通信管道规划思路
在5G网络通信管道规划设计工作中,应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结合地区现状,在行业要求下开展网络通信管道的规划。首先要满足国家设定的统一要求,遵循相应的行业标准,然后充分结合运营商对于管道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要具有前瞻性,通过对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通信管道的容量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其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在进行网络通信管道的规划时,需要结合城区道路规划,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对于未来10数年内通信管线的需求进行评估、规划,确保管线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储备。
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城市网络通信管线规划时,应结合水利、燃气、电力以及其他行业的规划和需求,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布局。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规模、走向和位置等进行统筹规划,实现管线的共建共享,从而提高管线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
通信管道规划内容
规划期限
在进行通信管道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通信需求,在建成之后需要实现长期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动工,保护路面、降低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
规划深度
在城市新建的道路上通常都会规划、设计有丰富的地下管网资源,可以为5G网络通信的建立提供支持。但是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其主要道路都已经建设完成,而对道路进行重复开挖需要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批,难度比较大,而且重新开挖道路进行管道的再次铺设,也会降低管道的投资收益。基于此,在网络通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路面的破坏,可通过加强对网络管孔资源利用率的方式来实现。
要想提高网络管孔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小芯束光缆,采用大芯数光缆,从而有效提高管孔的利用效率。同时,优化光交节点的部署,降低管孔被重复占用的问题。
通过在汇聚和综合接入点设置OTN的方式,采用波分复用技术降低纤芯的消耗,提升管孔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统筹共建,实现地下管道网络的“多规合一”,提高地下管网的利用效率。
规划重点
在进行城市地下通信管道的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应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在掌握各区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管道网络的建设、管孔数量和路由等进行统筹的规划,确保通信网络建成之后可以满足区域内网络通信的需求。
通过统一的规划,确保管道可以实现多方的共享,并且为了满足未来的使用需求,还应留有余量。
在确定城市通信综合管道规划管孔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信息,包括远期覆盖的用户规模、出局方向的用户密度、出局分支数量以及传输介质、管材管径等因素。
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容量
在进行网络通信线路的规划时,容量的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容量的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管道容量规划
在进行新城区的建设时,要确保各级网络通信管道容量的科学性,因此在确定通信管道的容量时,需要综合考虑接入光缆、本地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等管道的需求。
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网络通信管道的建设时,管孔数的选择是一项重要内容,通常采用向上取整数的方式,这样可以使管群的管理和排列等更加的方便。此外,在确定每层的管孔数量时,还需要综合的考虑道路宽度、运营商数量以及城市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5G网络通信线路的容量。
覆盖容量预测
对于城市而言,网络资源是一種基础战略资源,在制定城市建设的规划时,要对通信管道的容量进行合理的设计,基于运营商资源分布、投资部署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对管孔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网络资源留有余量,防止由于缺少长远规划导致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的主干道路上应主要进行长途光缆、局部中继光缆和主干汇聚光缆的建设,而且要基于其实际需求,铺设不同的独立光缆。在规划时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运行商的投资能力以及其业务发展预测等来进行主干通信管道的设计。对于三线城市而言,通常采用4~8管孔数量的管道作为主干通信管道,对于次干道路,主要进行汇聚机房连通光缆、部分主干光缆、部分配线光缆等的建设,管道的管孔数量通常选择4~6。对于一般道路,通常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铺设,布设的光缆类型主要包括配线光缆、接入光缆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通常管道管孔数会采用2~4。
管道双侧或单侧的选择
在城市中,运营商需要满足基站、家庭宽带等的通信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政企专线、ICT业务接入等的需求,因此在进行通信接入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业务量需求,实现现有资源和管道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不同道路的管孔资源冗余备份,在主干上联能力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使其具备良好的区域收敛能力。在管道建设时,要实现不同路由能力的网络资源,应首先选择单侧管道铺设;若不能够实现不同道路网络资源备份,应优先应用双侧管道铺设的方式,来降低网络风险。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5G通信网络的铺设正在不断推进。为了确保实际应用需求,在进行网络通信线路的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实现管线综合利用,减少通信线路的重复建设,在提高网络资源战略储备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