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人学理论思维素养

2021-01-13孙福胜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学思政课思政

孙福胜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1]。”新时代思政课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只有掌握了新的“理论思维”,才能更好满足新时代思政课的新需要,进而才能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积极推进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时代在发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思维”一定要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脚步。思政课也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思政课程教学、创新思政理论思维等方面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2]“思维要新”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思政课教师是教授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的一支关键力量,担负着提升“思维要新”的一项重要的职责、使命和任务。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聚焦点是要提升自身的“理论思维”素养,要在“理论思维”素养方面做到自觉修炼,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简称人学理论思维)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专业发展能力的有力助推器和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思维素养。当前,思政课教师人学理论思维素养具备了可能条件,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并积极把人学理论思维素养充分运用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和育人育才中去。

一、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基本内涵

概括来讲,人学理论思维就是指把人学理论作为人们的一种理论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具体来讲,人学理论思维即以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等“人学在场”为价值目标追求,坚持人们的头脑思想中要有“人学意识”,坚持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要有“人学行动”,引导人们用人学理论来思考问题,即在人们的一切思想和活动中要运用人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人学在场”和“人学评价”的有机统一,关键环节是对人们的言行进行“人学评判”,以“是不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评判的根本标准。总之,人学理论思维就是现实的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以及评价世界的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人学理论思维作为一种实践思维方式,离不开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要提升人们的“人学评价”能力,注重评价的总体性,避免孤立、封闭、静止看待问题,而是要联系、开放、发展看待问题,达到对熟知世界的精准把控,对未知世界的正确把脉。人学理论思维具有实践性(不是抽象性)、系统性(不是分散性)和人文性(不是物役性)等根本特性:一是人学理论思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发挥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来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进行主动认识和积极改造,提高人的实践认知能力。二是人学理论思维具有整体的系统性,要求从整体上来掌握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三是人学理论思维具有浓厚的人文性,要求对人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等都要抱有一种敬重感和道德感,保持人与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是一种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理论思维。

人学理论思维与物的思维是并存的,但人学理论思维是与商品拜物教、货币崇拜、资本至上等物的思维根本不同的。物的思维是以获取商品、货币、资本、权力等物为价值取向的,为达到这种目的,有时候会扼杀人的生命,贬低人的价值,轻蔑人的尊严,这样所带来的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导致了资本统治人奴役人的“资本逻辑”消极性的泛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冲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割裂、人与人自身的认知异化等一系列消极效应。人学理论思维则不然,它是为更好促进人认识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等客观现实,并采取一种能够让各方高度认同的“思维理念”,为促进人的发展、自然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等而提供的一种新理念。在当代,尤其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思维理念”,也是人学理论思维的一种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作为一种“思维理念”,也作为一种“治理观”,已经为世人所高度认同和积极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所彰显出来的人学理论思维的感召力和实践力,为夺取抗击疫情的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学理论思维作为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理论思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依,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形影不离。概言之,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被逐步发现和培育起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并为每一个人所必需的一项基本素养。人学理论思维与“资本逻辑”消极性——资本统治人奴役人的“物役性”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二、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理论思维对于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对于那些追求真理和渴求进步的有志之士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担负着探索真理和培育人才的重任,自身也是具有专业训练和职业修养的高知群体,当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人学理论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思维,已经在学术界得到了普遍共识,并在社会各界中得到了积极应答,这是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的思想解放以及学术界的学术创新等密不可分的。如前所述,人学理论思维是指人学理论的世界观和人学方法论的深度交融的实践的思维方式,是以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等为价值追求的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人学理论思维在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过程中,主要发挥着联通学生主体思维和思政课教师主体思维的“两个主体思维”有机交融的推动作用。其一,就学生主体思维而言,就是要坚持以自身发展为主体努力方向,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旨归,激发自身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潜能,促使自身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培育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学生主体思维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科学有效引导,以教促学,以导促学,教导学充分融合,一体化推进学生主体思维养成。其二,就思政课教师主体思维而言,就是要将思政课教师的思政课创新主体思维与思政课课堂教授的主导思维的两种思维贯通一体,给学生以思政学习自主权,把每一名学生都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向上向善的个体来培育,与学生形成思政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利用对话式、探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来与学生共同就某一理论问题或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人学理论思维不仅对于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萌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可能条件。一言以蔽之,思政课教师是促进学生的人学理论思维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催化师”和“营养师”。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和思政课教师的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是相得益彰的,这也有助于推动学校领导层的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作为学校,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全体成员都应具备人学理论思维,做到“人学思考”。

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可能

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着思政课必须由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专业人士来教授,这是能够确保思政课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但从实践来看,这其中存在着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一,从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来看,思政课教师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中选拔出来的,思政课教师经历了严格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了教授思政课的专业资格。但是,就我国思政课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是从校园到校园,这些思政课教师在社会经历方面,还缺乏一定的人生历练,也就是说对社会实践的深刻体验还是相对不足的,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如教授思政课过程中的照本宣科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毋庸讳言,这也增强了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紧迫感。其二,从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来看,思政课教师在不断地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和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跨学科学习和训练方面加大了钻研力度。毋庸置疑,思政课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专业训练是必需的,而随着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交融和实践展开(或称“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政课教师的自身意识中已经或正在具备人学理论思维,还有许多思政课教师对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展开了研究,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支撑学科,而且“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启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作用等等”[4]也在思政课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政课教师对人学理论的学习,对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都为思政课教师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获取提供了可能。

思政课是育人的课,人学理论是发展人的学问,两者是水乳交融的,是相互促进的。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是思政课教师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精髓和思政课要义的一项关键理论素养,这充盈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的真切的人文关怀,也为思政课教师积极与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提升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成效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动力源。总之,不论是问题的存在还是措施的应对,都为思政课教师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可能条件。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对自我进行新的反思批判和思维革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够在新时代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途径

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等是思政课教师持之以恒的修炼,这也是思政课教师能够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方面做到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功。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需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全面深入学习人学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人学理论的世界观和人学方法论的基本要义,对人学理论有一个宏观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做到从人学理论的视角审视和把控整个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二是要充分发挥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交融的优势,把思政育人与人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人学理论最注重人的主体性能力培养、运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是全人格的完整的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三是要积极融入现实生活中释放人学理论思维素养对于思政课教师人格培育与专业发展的强大效能,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和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思维素养,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同进步,这对于调适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四是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广大人民群众对思政课的诉求和期待,思政课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门课”,来源于社会实践,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人的发展的强烈诉求,起着正能量导向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榜样力量,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思政课提供了崭新的鲜活的素材,这正是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不竭源泉。直言之,思政课教师提升人学理论思维素养,学生是最直接的拥护者,学校、社会等层面也是积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环境。从学校层面来看,加大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持续攻坚和开拓进取,涌现了一大批思政课优秀教师和领军人物。从社会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道德、人的素质、人的尊严、人的发展等人学理论话语,早已耳熟能详,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已经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人学理论的关注和认可也为思政课教师的人学理论思维素养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党和国家加大了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强化等等,这一切都为思政课教师人学理论思维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立德树人,心中有爱,眼中有人,是人学理论思维的最直白的话语。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与包括教师学生等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和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思政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分子,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为党和国家育德育人育才的主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思政课要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金牌课”,新时代教师要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要努力做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坚持用人学理论思维教授思政课,并与每一名学生和谐相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和任务,这正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升自我的新的人生际遇和施展才华的新的人生舞台。

猜你喜欢

人学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花农精神:教育学就是人学——李保均长篇小说《花农》简评
思政课“需求侧”
北人学没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