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1-01-13张志平魏金普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集群河北省文化产业

张志平,魏金普

(1.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2.石家庄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石家庄 05003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明确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由加快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河北省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扎实推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自身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亟待从政策、产业、园区等三个维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首先,文化资源禀赋深厚。河北省是历史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和弄潮渤海的“五大文化脉系”,与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三张名片”,已经成为河北最负盛名的人文形象,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其次,文化产业势头强劲。积极构建以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区、冀中南文化产业转型引领区为主体,以沿海文化产业带、太行山文化产业带、长城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为支撑的“两区四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根据2018 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7)”,河北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综合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八位、第十位。

第三,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无限。目前,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每年3.5 亿元的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2022 年冬奥会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日益显现,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正在建设,交通、生态条件的改善将明显增强河北省对文化产业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

(二)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

首先,文化产业政策家底不清、规划趋同。产业发展家底不清。目前,河北省统计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经济统计数据,仍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主要口径,仍未形成对文化产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单独统计体系。

全省缺乏统一规划。省内各地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质化明显,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例,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市均将动漫游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规划。缺乏统一规划、定位趋同,容易造成文化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的分散与浪费,暴露了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混乱。

其次,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协同不够。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现阶段,省内大多数文化产业发展仍呈现点状分布、孤岛式发展。虽然以保定曲阳雕刻、武强乐器等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集聚,但集聚上下游分工不够明晰、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空间集中度仍需提高、小微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且集聚区内企业之间、集聚区之间交流协作不够,使得集聚区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也就难以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知识经济等协同效应。

区域协同深度不够。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应当坚持“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河北缺少发挥“二传”作用的中等城市和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业,使得京津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规模和上游产业链,在河北找不到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以及配套的下游产业链。因此,京津冀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使得区域间难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闭环”对接,直接影响了区域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不均衡、扶持力度弱。区域间园区发展不均衡。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失均衡,具体表现在冀中南地区(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邢台)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在冀中南五市拥有各级别文化产业园102 家(含定州、辛集),占总数的53.7%;而环京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则相对较弱。区域间发展失衡造成省内文化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文化创意资源向发达区域转移,不利于省内文化产业整体均衡发展。

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针对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成立了河北汇洋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但是,由于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额度小、资信度不高、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投资基金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条件,造成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与传统“高速度”“低效率”“重规模”的发展模式相区别,高质量发展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追求“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1]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文化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融合创新,能够有效激发文化产业强大的辐射性、渗透性和关联性,进而突破文化产业固有的产品、业态、区域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2]

(一)区域政策融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条件保障

区域协同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评因素。河北省与京津冀之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河北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重要因素,制约着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河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机制体制层面,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重大决策相适应,充分释放文化产业与空间集聚共生的积极效应,激发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潜力,彰显区域文化产业魅力和特色,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3]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培育新的消费业态为突破,激活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活力,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资源配置的推动作用,为文化跨界融合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给予土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创新“文化+”衍生新业态,重塑文化产业的生态环境,构建新时代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二)产业集群融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一直阻碍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结构优化将成为衡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4]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法国巴黎时尚产业、意大利米兰服装设计产业、日本东京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即产业集群融合创新。文化产业集群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其原创性、高增值性、高风险性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其核心内容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竞争优势的发挥,不断提高集群内部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创新中心。当下,文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要依托“文化+”的跨界融合创新,加快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集聚区、文化消费集聚区等。

(三)园区模式融合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有效抓手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则以产业园区为抓手。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能够利用园区的软硬件环境及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企业运营低成本效应,还能够吸引文化企业、中间组织、高校及科研机构等文化创意资源的集聚,激活正向创意集群效应,形成良性共生的文化产业发展群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文化产业园区的融合创新,不仅体现在园区内部文化创意资源的整合,还体现在利用发达地区先进运营理念的输出,实现区域内文化创意资源的优化整合,缓解区域内文化供给侧矛盾,达到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河北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2022 年冬奥会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为河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要求河北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企业都要审时度势、紧抓机遇,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一)宏观政策层面:打造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要制定京津冀统一规划。要坚持大局思维,河北省要摒弃各自小而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将产业发展置身于京津冀整个区域内,坚持“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制定《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在《规划》的统一框架下,河北省要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发展,要以提高产业集群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出发点,通过营造适宜于创新的环境,促进企业、政府、高校、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集体学习机制, 加快知识创造、转移、扩散的速度, 使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基础之上。

二是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前期投资大、风险高、中小企业多、融资困难等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河北省在制定产业政策中,摒弃以往项目政策多、平台条件建设政策少的策略,要坚持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以提供孵化园、科技园、文化园等基础设施为平台,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便利,大力扶持区域内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的成长,以及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密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二)中观产业层面:打造“文化+”融合产业集群

一是构建“文化+”融合集群规划。现阶段,各地产业集群存在“拣到篮里就是菜”的政绩冲动,以尽快集聚起更多的企业为目的,几乎每个园区都有动漫、软件、工艺美术等产业,造成园区“只有企业没有产业”,仅仅是企业地理上的“扎推”,而没能真正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政府部门在创意集群规划中,要充分突出“文化+”融合创新意识,以文化创意企业为集群核心,突出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关联效应强的特点,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农业”等多元交互融合发展为基本模式,注重集群内文化创意企业与相关产业链关联性,不仅要实现企业地理上的集中,更要实现融合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例如,经济日报文化金融融合创新园,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为主,以金融融合为助力的综合性文创园区,是“文化+金融”融合创新的典范。

二是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创意集合体。与传统集群相区别,文化产业集群更加注重集群内部成员的关联性和知识共享。集群内部要建立稳定的上下游产业链。特别是集群内的龙头企业,要注重通过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实力,努力将上下游企业集聚在创意集群内,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成本,还能够实现区域规模效应、范围效应,也能够推动集群品牌化发展。与此同时,集群内部要注重创意企业间、创意人才间的正式和非正式信息交流,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成员间转移和共享,进而为集群内文化创意的不断产生提供了源泉。

(三)微观园区层面:创新区域共建园区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要积极创新园区形式,立足京津冀区域,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享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从园区创建、资本构成、产业分工、园区规划、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具备京津冀区域“基因”。

一是区域共建园区模式。区域共建园区模式需要政府部门、文化企业等组织共同投资设立,地方政府以当地土地、政策等形式给予支持,文化企业以自身资本、技术、品牌等形式参与,地方政府借助优势文化企业发展当地文化产业,而文化企业则可在土地、税收、资金、政策等方面获得实惠,双方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共享资源。例如:中国·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香河中国信安第一城,都已取得实效,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是主副园区模式。主副园区模式是京津冀区域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最快捷、最有效的模式之一,该模式是在充分利用区域内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园区管理、资本、品牌价值、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欠发达地区开设副园区、分园区的方式,将优势资源输出到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当下,较为典型的主副园区模式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逐渐形成了北京地区“一区十六园”的格局,在京津冀区域内也已经先后与天津、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政府合作,开设了多家副园,已经逐渐成长为京津冀区域内实现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者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集群河北省文化产业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