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2021-01-13张季伟彭海婷张季超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绿色社区建筑

张季伟,彭海婷 ,张季超,张 岩

(1.河南省省直机关房屋建设开发公司,郑州 河南 450003; 2.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郑州 河南 450001; 3.广州大学,广州 广东 510006)

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应用技术日趋成熟,相应的设计和评价模式逐步完善。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建筑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低碳减排意识不断增强,各类绿色示范工程不断涌现[1],本文主要阐述国内外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影响,以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外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1.1 英国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与实践

21世纪初,英国政府颁布可持续住房标准,并将节能环保的新标准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政府公布住宅能效的绿色评估,并颁发相应的能效质量证书。低层住宅的购房者可向政府建立的绿色家庭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积极采取住宅节能措施,提高能源使用率。2016年开始建造节能住宅,以实现高水平零碳排放[2]。苏格兰地方政府计划在2030年内建造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住宅建筑,位于伦敦西南部的贝丁顿能源开发社区,占地1.65万m2,包括82m2公寓和2 500m2办公、商业空间,于2002年完成。该建筑通过设计和使用可回收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及雨水收集装置,成为英国第1个也是最大的碳平衡生态社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奖。此社区必要的能源供应通过太阳能和生物能实现,无须使用石油等碳燃料,也不会增加空气中CO2的排放,家庭能源需求总量下降60%,热能需求下降90%,热能消耗下降57%,用电量下降25%,用水量下降50%,被称为零能耗,在把握环境边界、不降低生活质量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1.2 美、德、日等国关于绿色低碳建筑的立法与研究

美国环境管理部门会为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颁发“能源之星证书”,要求政府采购部门从“能源之星”的产品中选择。“能源之星”的约束力已成为一种政府行为,同时也成为建筑材料进口产品的准入门槛。

在德国,进行房屋交易时房产商被要求出示能源证明,消费者通过证明可得知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新的法规还鼓励公司和个人对旧建筑进行环保改造,同时有强制的条文要求。

日本早期就对绿色低碳社会改造进行过规划和研究。2008年5月,日本的研究小组发表《针对日本低碳公司到2050年的12个目标》的报告,为日本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了路线。

1.3 丹麦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太阳能和风能社区是丹麦居民组织的首批低碳生态区之一。社区建筑主要为公共住房和自助餐厅等,设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例如,社区公共及住宅楼安装清洁能源板约600m2,公园及公共休息区下方放置集热箱。通过集热箱加热排出液体,并将热量沿地下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清洁能源产生的热量可满足社区居民30%的日常需求,此外,在山上安装1座风塔,距社区约2km,获取风能,约占社区总能耗的10%。

2 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阶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业多年的粗放型发展,使绿色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步履维艰。实际上,绿色建筑、低碳排放的理念应与节约型社会联系在一起,不仅与全球能源消耗、环境治理等有关,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逐步加强低碳节能减排的推进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低碳生活、绿色建筑的重视,让绿色生活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政府、企业和公众纷纷采取了行动。政府对建筑项目的节能监管涵盖了从征地、规划到建筑垃圾回收的所有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督办新建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及北方采暖区节能改造、国家建筑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建设、大中型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及新材料应用推广等工作。各大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低碳减排工程项目,在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单位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战略,包括努力减少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的碳足迹。在政府和社交媒体的宣传引导下,公众努力支持并参与绿色低碳节能的相关活动,环保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绿色低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低碳环保产品也得到市场青睐。

3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提高建筑能效、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绿色建筑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持续推动建筑业的绿色革命[6-7]。

1)低碳绿色技术将逐步融入设计、施工、拆除全过程,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不断提高建筑的实用性能和集成度。

2)绿色建筑技术与低碳概念相融合,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达到低碳减排的效果。

3)绿色低碳建筑与智能化建筑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4)低碳技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技术选择更加注重投资效益比。

5)绿色建筑技术正朝着更高的技术性能发展,即绿色建筑将逐步发展成为高性能的绿色建筑。

6)标准绿色建筑体系将紧跟最新技术发展,紧扣行业特点,朝着“一体化设计及建造体系”的方向发展。

7)缩短低碳建筑标准体系的评审周期,逐步建立低碳建筑领域的相关标准。

4 低碳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

低碳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碳绿色建筑受多种生命形式的影响;②低碳、绿色建材大量涌现;③绿色建筑的价值日益突出[8]。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和建筑垃圾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使用油漆、涂料,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 14001标准环境管理认证。

低碳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为低碳绿色建筑尚未普及[9],低碳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非常高,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等。

低碳建筑的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如下。

1)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变更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对绿色建筑相关内容提出进一步要求,明确了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新的战略和目标,并通过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2019年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历2次修订3个版本,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一大批涉及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标准也相继颁布,共同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手段之一。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节水、节材的显著特点,应用装配式建筑可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概念、侧重点虽不同,但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具有清晰而广泛的交集。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基本理念。

3)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 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主要依靠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能源和建筑领域,主要应用能源供应、立面结构和废水回收系统等新技术[10]。同时,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因此节能减排的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4)加速建筑业信息化变革 绿色建筑与互联网融合,运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等技术,建立绿色建筑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共享、规范管理及数据统计,精确计算建设过程中所需的钢材、水泥等材料,以实现节能减排。收集项目数据信息,建立相关数字模型进行分析,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通过数据模型对建筑物进行采光、节能分析,以最合理的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

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和新基建的整体战略下,信息化正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绿色社区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社区大作战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