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

2021-01-13何志聪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何志聪,陶 晶,修 云

(湖北理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专业角度挖掘学生思想的德育教育为辅,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让所有课程都能够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课程目标[2-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因具有专业覆盖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等特色一直是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7-10]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深、课后巩固浅、知识涉及广、综合应用少等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行业需求差异较大。为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教育厅自2016年开始设立“荆楚卓越计划”项目[11-13],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及高校之间形成校企合作、科教融合、产教结合的长效协同育人机制。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多方向、求个性”的教学理念是“荆楚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宗旨,其目的是培养从事智能制造领域中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研究、生产组织管理、设备维护与技术革新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项目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应当拥有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如何在“荆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1 “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的现状

1.1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分离

目前,高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基本只注重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与运用技术及操作实训环节,强调更多的是 “学习好”而非“道德好”,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即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呈现完全分离的教学状态[14-16]。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基本不会在课堂上穿插讲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和思政专业教师完成[17-19]。此分工形式尽管对明确职责起到了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而这种交叉会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管有的高校采取了“口袋校园”“易班”等在线学习软件将学生的学分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但很多学生为获得学分而学,对时事漠不关心、有较强自我意识、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轨道,达不到与社会发展相同步的毕业要求。

1.2 专业课教师“授业”不足

1)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不足[20]。知识传授和成才引领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光荣使命,作为机械类教师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尤为重要。事实上,很多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只局限于“上课”及“实验”,对思想引领即“育人”的引领则置若罔闻。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会耽误专业研究,思政教育应由专业思政工作者来完成,忽视了专业课教师发挥思政引领功能的作用。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理工类学生往往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引导抱有更高期待。他们希望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课老师能够从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角度,更全面地帮助他们认知专业、了解行业、发现自我、展望未来。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始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不足。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只对所从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而对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专业课教师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相关思政理论知识[21],但他们难以将其引入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究其原因,这都是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不足所致。

3)专业课教师缺乏寻找思政与专业课程结合点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往往被专业课教师所忽视。一旦找到该结合点,两者就会碰撞出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进步的火花。专业课教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最崇拜、最亲近的人,也是和他们打交道较多的人,如果专业课教师只讲授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关心,师生间的距离感便悄然而生。此时若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他们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这就是专业课教师不善于发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所致。

总之,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思政观念不强、授课时大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德育意识等问题。如果所授课程不基于思政教育这个根本,课程本身就会失去灵魂,从而导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

2 “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荆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中,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必须基于机械类课程的特点,发掘机械电子类课程的理论思政资源,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知识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实现课程思政成效的最大化。

2.1 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机电产业的发展与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掌握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机械电子技术快速更新的需求,培养具有知识学习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同时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性、应用性、普适性的结合,让毕业生经过一定年限的工程实践后,能够成为智能制造领域中机电产品设计制造、 开发研究、 生产组织管理、 设备维护与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优秀校友为抓手,结合能够反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行业发展的视频、纪录片等资源,让学生了解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沿,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的获得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将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形成“大思政”新格局

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产业技术资讯内容与课程思政、德智教育紧密结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授课与实习实践交替展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与主动性。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3个问题,高校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要始终做到专业发展和成长成才教育的有机统一。

专业课教师应当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技术的产生出发,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讲授机械电子工程在工业、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介绍其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结合课堂讨论、参观体验、考核等多种教学方式,突出专业知识与对应思政育人素材的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讲解理论知识,而要更多地站在因果、历史等角度对机械电子学科的发展进程进行介绍,同时对整个过程以哲学的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理解。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讲解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智能制造领域机电产品生产全周期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2.3 课堂教学多元化、现代化,拓宽教学“大思政”的新路径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优势,倡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如采用微课、慕课等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为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平台环境,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的局面,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高校机械专业人才所肩负的使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2.4 搭建多层次学科创新大赛平台,探寻课程思政育人的新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项赛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目的。学生通过参赛,可以提高自主学习以及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竞赛过程中形成的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得到增强。同时,参加比赛可以帮助学生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前沿,了解先进技术,将其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在掌握关键技术的同时,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有效措施。在“荆楚卓越工程师”建设环节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将思政教育的灵魂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方方面面,让课程思政成为“荆楚卓越工程师”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发挥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