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党史教学路径探究

2021-01-1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赵玉英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史料党史中国共产党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赵玉英

大庆市第三十九中学 寇宇欣

2021年初,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件中指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由国务院组织人员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19年正式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第七单元开始便是党史的内容,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可见党史教育在高中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尝试将核心素养与党史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高中阶段党史教育的显性路径[1]。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是经过高中三年学习后每一名学生都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党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唯物史观与党史教学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历史发展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人民解放战争》一课的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国共两党的政治、经济举措,分析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拥护的原因。如:提供《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和1947年中央发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2],引导学生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人民的主体是农民,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得到农民的支持,而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是获得可以生产的土地,中国共产党满足了农民的切实需求,因而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另外国共双方当时所依靠的力量是不同的,在社会动员与施政理念上也有巨大差异。正如外国评论指出:“国民党在内战中显出的最大弱点,是高估了城市在中国那样农业国家中的价值。”[3]

2.时空观念与党史教学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时空观念强调的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天安门国旗杆为何高28.3米作为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联想到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正好是28年零3个月。通过学生能亲身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导入,便于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与《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两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总结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同时补充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即“军阀割据”“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大革命对人民群众的影响”等因素有利于红色根据地的建立与壮大。加深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成功的认识[4]。

3.史料实证与党史教学

史料可以分成多种类型,近代史的史料分为档案类史料、奏议政书类史料、日记类史料、传记类史料、结集类史料、典制类史料、报刊类史料、笔记与野史类史料、口碑和文物类史料(包含遗迹、图片)等[5]。在党史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史料便是文献史料与文物类史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把红色电影与红色歌曲补充进来,红色歌曲与红色电影不只是文艺作品,也是凝聚党的意志的体现,是可以作为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比如在《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的教学中,以曹火星于1943年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导入、在讲授“一二·九运动”时,通过播放歌曲《毕业歌》展现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逐渐深重的历史背景,使青年学生能够从歌词中感受当时沉重的民族危机,感受青年学生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认识到自己承担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中,播放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第四章《大潮曲》、第五章《中华颂》两部分内容,使学生从舞蹈中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

4.历史解释与党史教学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依据课标的指引,历史解释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是复杂的科学,它既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也需具备理工类学科的逻辑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就需要教师精选史料,使历史事实从表象中显现出来,从而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在《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中国军人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纪录片,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军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追问为什么在这些中华儿女英勇抵抗的情况下,开战仅仅半年,北平、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却相继沦陷,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日军已占领了中国近一半的国土?

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之后,教师可提供一组中国与日本在1937年时的国力与军力对比的数据。提醒学生注意战争不仅是军队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产值达60亿美元,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年产值只有13.6亿美元;日本能自制大炮、坦克和飞机,而中国除了子弹之外,大部分武器要依赖进口[6]。国力、军力上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虽然英勇杀敌,歼灭了无数日军,但仍然无法阻止国土的大面积沦陷。教师总结过后可以顺势提出面对这种情形,抗战之路在何方?激发学生对《论持久战》文章节选的学习兴趣。

5.家国情怀与党史教学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指向,是党史教学的最终归宿,指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爱国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一些过激的行为表现,如焚毁曹汝霖住宅、殴打章宗祥,结合2012年西安反日游行时的一些过激举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思考在当今的中国,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采取什么形式爱国?

在《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课前用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手段,用布置作业的形式,由学生查找有关的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迹。感悟抗日烈士的家国情怀。教师可提供彭雪枫师长写给妻子的信件作为范例,让学生课后自行查找赵一曼、左权、姚子青、白雪娇四位烈士在抗战期间书写的家书与英雄事迹,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其他抗日烈士的家书与事迹。四位烈士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海外华侨,充分体现出抗日战争是在全民族的抗战。课上展示学生收集的家书,由收集者本人讲述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充分感受革命烈士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与牵挂、对民族的感情、对国家的忠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中,由学生通过课后调查研究,从衣食住行、通讯与传媒手段的变迁、人文精神、文化面貌的变化等几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从身边的变化入手,带领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展党史教学时除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因时因势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专题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党史教学鲜活生动起来,增强党史教学的育人效果。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高尚的精神塑造、优秀的事例鼓舞也必能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质量的完成党和国家赋予高中历史教师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史料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