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发展分析

2021-01-13肖扬师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李果浙江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尔托布鲁克净化

肖扬师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李果 浙江传媒学院

一、残酷戏剧理论分析

“残酷戏剧”——它的名字常常令人误解,尤其是“残酷”两字,它会让人想到很多负面词语,这当然是一种望文生义,如果真的是这样,或者说只是这样的话,这样的东西想必也不用我们专门到剧场中去观看了。其实更确切地说,阿尔托仅仅是借用了“残酷”这个词,这个词的意味并不是指对于台上演员的,而是对于观众的,演员是实现对观众的”残酷“的帮手。他把“剧场”当作一间“手术室”,通过“净化”(手术)的手段使他眼中的“非人”被改造成阿尔托的“人”[2]。阿尔托眼中的”非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洗脑的人,这样的人是”假“的,而“假”的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是假的,而不是出于本心的,这样看来,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是被虚假所充斥的,必须被改变,必须需要一场精神上的“瘟疫”,而戏剧就是改造他们的最好的工具,这也是其建构“残酷戏剧”理论的根本意愿与动机所在。

而为什么需要“瘟疫”也就显而易见了,若想瓦解掉什么东西,譬如建筑、人之精神,那么就要先将其破坏,且是极端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重建。在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没有贵贱,人性的真善美抑或假恶丑都能够完全的显露。而瘟疫和其他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灾难相比,更为重要的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一个接一个的,在大地上蔓延,那么此种“净化”便能进行到最深远的角落。

二、阿尔托理念分析

在阿尔托的理念中,能够起作用的都是残酷的,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戏剧原有的“残酷”就需要恢复戏剧的原本的神圣性和仪式性。因为戏剧的起源就是来自祭祀仪式,而仪式性的,神圣性的戏剧是能够达到精神上的“震慑”的作用,使观众的全部心神都投入到戏剧中来,而最终观众的参与和反馈也是戏剧的完成的一部分。

彼得·布鲁克的经典著作《空的空间》中曾说“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这里和阿尔托理论中对于戏剧文本的舍弃和对于形体语言的重视,是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发展性的。阿尔托也提到过,形体语言要想能够达到比对白更重要,意味更丰富的程度,就需要导演将舞台的空间进行创造和重组——这里将过往以编剧为中心的戏剧模式拉向了以导演为中心的模式。

若想要更为深刻的理解阿尔托的“残酷戏剧”所言为何的话,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戏剧实例来看。在如此多的直接或间接的运用了“残酷戏剧”相关理念的戏剧作品中,彼得布鲁克的《马拉/萨德》可以说是极为典型的,也是难以绕过的代表作。

三、剧场实践分析

在彼得·布鲁克的戏剧创作中他不停地改变和拆分舞台空间,不断地做出尝试以期打破空间的界限。这场戏,是以疯狂作为底色的,首先它的地点选择就不同寻常,首先,是在一所精神病院中——这是第一层“疯狂”;其次,戏中戏的导演居然是言行出格的萨德——这是第二层“疯狂”;最后,所有演员都是随时可能失控的精神病人——这是第三层疯狂。这三层疯狂的底色使得这场大戏还没有开始便已经扣人心弦,观众时刻处于紧张的期待当中,一直在惴惴不安的猜测接下来的表演会是怎样的惊骇。而观众的反应也被拍摄下来,观众在凝视的过程中也被反凝视,这种反向凝视也完整了这一作品,凝视关系的交替转换与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中的仪式性,净化相吻合。观众的反应是必须的,因为残酷戏剧的目的是“净化”观众。

而在戏的最后,在科尔戴完成了刺杀之后,平日里压抑麻木的病人们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们造反,他们在整个空间中横冲直撞,冲向观众,袭击守卫者,将那种疯魔的癫狂扩散到每一个地方,不光是舞台,或者说,所有空间,都是“舞台”。至此,观众的“恐惧”,被震慑达到了顶点。

四、结语

在残酷戏剧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文学语言让位于舞台语言、符号语言,舞台上更多地使用了记号和符号,演员像是活的象形文字。这是一种向词语之外的扩张、向空间发展的戏剧,演出用动作、灯光、色彩和声音来布满立体空间[3]。其实,阿尔托所提到的,需要被改造的这种“非人”,在我们当代也有专门的词语来描述,那就是“异化”,资本裹挟下,人的自然意志都被扭曲,而成为社会“工蜂”一样的存在,照此看来,阿尔托在20世纪提出的理论至今也仍有很强的适用性,这也是我们至今仍然在不断研究他的理论的原因。

猜你喜欢

阿尔托布鲁克净化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库里和威斯布鲁克是下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重影、诗意与信仰
以实践性视角浅析阿尔托戏剧理论
大奖惊魂
多功能净化机
我只是开了个玩笑
我只是开个玩笑
给未成年人净化出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