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2021-01-13白金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企业形象盈余职业道德

□文/白金纬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进行干预和粉饰的一项管理手段。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使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扭亏为盈,甚至改变一个公司避免走向退市的命运;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以及不当盈余管理导致的消极影响,最后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治,提出几点建议。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一)资本市场动因。资本市场动因也称筹资动因,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为了能够达到IPO的标准,在上市文件公示的会计资料中尽可能地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前景,往往会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以获取上市资格。其次,在公司上市后,可能还会通过配股融资的方法来满足进一步的融资需求,但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融资行为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因此为了达到配股融资的要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会计资料中的某些数据,从而达到准许配股的标准。再次,企业需取得长期借款时,由于长期借款金额高、周期长、风险大,所以为保证放出的贷款可以正常收回,许多金融机构通常会根据对方财务状况来设定诸多要求与标准。企业为了取得贷款,就可能导致其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对会计资料进行调节,以达到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标准。

(二)薪酬契约动因。在我国当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与管理当局通过订立契约来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而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双方的利益导向并不一致。股东为了使管理当局的管理行为尽可能地有利于股东利益,通常要借助激励机制,将股东利益与管理当局的劳动报酬相挂钩。虽然这种激励机制能够使管理当局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形成相对统一的联系,使管理当局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其能动性为公司服务,但另一方面,这种激励机制又会促使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更积极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实现。这种激励机制导致的结果也显而易见:管理当局为了自身报酬最大化,过度粉饰财务数据,严重影响到股东的决策与公司的运营,使公司的经营业绩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潜在地加深了危机。

(三)避税动因。税收支出作为一项强制的必要支出,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对上市公司而言,若能通过某种方法得以合理避税或延迟缴税,将会为公司节约当期现金流支出,增加运营资金。而合理避税之所以存在,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受近年来疫情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频频出台;其次,我国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同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下的计税依据不同,税收金额必然存在差异,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较为灵活地选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避税目的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就短期来说,合理避税可以节约公司当期的现金支出,增加营运资金,对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形象维护动因。在当前信息一体化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形象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企业整体实力的体现,而企业形象的优良与否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上市公司出于企业形象维护动因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对一个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该公司的经营效益呈稳定增长趋势,那么此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便随之提高,易于吸收外部投资,壮大公司规模与实力;如果这个上市公司业绩较差甚至亏损,其企业形象也随之受损,该公司将有可能面临沉重的资金压力,不利于今后的发展。总的来说,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好的情况下,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企业形象,促进其对外部投资的吸收,增强公司发展的实力;在上市公司业绩较差的情况下,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通过粉饰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表现出该上市公司良好或稳定的经营状况,以此来达到维护企业形象,安定投资者信心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其自身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都非常重要。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其管理机构与决策机构需要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对诸多事项进行决策,而某些重要决策可以直接影响到公司当期的业绩和今后的发展;从上市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其同样需要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关投资与决策。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来说,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公司内外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决策的前提,离开了可靠性与真实性,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便大打折扣。而在管理当局主观干预的盈余管理行为下,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不仅如此,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改变其自身的性质,使其演变为一种负面的“利润操纵”行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财务造假等非法行为,对企业以及企业利益的相关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每个上市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调配到公司每个项目中的资源必须经过科学且严谨的划分,才能保证该上市公司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从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决策者依据真实性与可靠性受损的会计信息所做的决策,往往不够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导致原本应调配到某个项目的资源流入了另一项原本不应投资的项目,使得前者得不到资源而发展畸形甚至流产,而后者占用了公司有限的资源,却不能得到更优的收益。从整个社会资源来看,经过盈余管理行为粉饰过的会计信息同样也会误导上市公司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将本应投入到某公司的资源投入到另一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外部投资者及政府等相关方会因此受到或显性或隐性的损失,这种不恰当的决策可能会使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企业家资源等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效率,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短期的会计操作行为,对公司短期利益的账面体现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却有着不利影响。一方面管理当局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主观调节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不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管理当局向股东等决策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后,很有可能会误导其做出错误的决策,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的操作,只会对公司账面反映的财务信息进行调节,并不能对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如果上市公司经常依赖这种增加虚假业绩的手段,那么很有可能会使上市公司忽视实际经营效益对公司的重要性,反而一味地依赖于盈余管理的粉饰,捏造公司的虚假繁荣,最终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思路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防控有赖于公司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内,公司内部控制越健全,其盈余管理行为越少;反之,若公司内部控制不足,则其盈余管理行为越是频繁。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加强依赖于在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必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根植得以顺利进行;在体系建设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修改或重新确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方法与处理程序,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体系环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发挥;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创造一个良好制度保障环境,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二)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与管理机制。企业的外部监督与监管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管。对于审计监督来说,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部分漏洞,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以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委托、聘用甚至审计过程中来,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对于行政监管来说,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处罚力度也不够,不能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因此,若要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与监管,首先就必须要完善注册会计师聘用机制和更换机制,将管理层屏蔽于会计事务所聘用与执行的过程之外,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其次,受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促进企业在规范中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其监管与规范。此外,由于目前对过度盈余管理操作的公司处罚力度不足,不能起到法律的震慑作用,因此加重惩罚力度,加大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亦非常重要。

(三)加强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建设。客观来说,我国当前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虽已成熟,但诸多细节还不够完善,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法规和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只有加强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盈余管理现象的泛滥。首先,要加快制订并出台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会计法规,完善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法律体系,减少上市公司利用法律漏洞“钻空子”现象。其次,对已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进行补充、修改与完善,尤其是针对盈余管理的一些选择空间较大的会计方法和政策,要制定相应的合理约束条件,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最后,在以后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的补充、修改与制订中,要注重研究国际会计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将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法律法规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补充与完善。但目前,一方面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还不够成熟,不能有效约束会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另一方面许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道德素质较低,且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主观动机,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会计违法行为的屡禁不止,给上市公司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因此,为有效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必须从教育入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对于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在职会计人员来说,必须加强其社会教育,尤其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思想性教育。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检查与审核,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盈余管理是一种较为中性的管理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账面利益的体现,有时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上市公司退市的命运,因此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标志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但同时,如果盈余管理运用过度,则会削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不合理的决策,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盈余管理虽然有利于企业短期业绩的账面体现,却不利于企业实际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注册会计师外部监督,加大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同时还要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防止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操作,以保证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形象盈余职业道德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企业形象策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企业形象策划设计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维护企业形象 反击国外“专利流氓”
《企业形象识别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实战对接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