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与探索

2021-01-13万小雨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区块

□文/万小雨李 庆 丁 浩

(1.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提要]从金融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方面阐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即将发生的巨变,并以合肥市商业银行为例,就如何在这个巨变中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越,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金融是国家的基石、命门、血脉。金融是衡量一个城市水平、活力、发展的标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金融业增加值大幅增长,金融服务种类日益丰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总体上金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在全国来看,仍缺乏金融中心竞争力。2018年、2019年、2020年31个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排名合肥仅居24位、21位、21位。分布在合肥的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商业、国家政策性、股份制商业、中国邮政储蓄、外资等银行的驻肥机构。合肥市本身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募)、信托、期货、租赁(金融租赁)7种核心金融牌照上均无涉足。合肥原来的城商行合并成徽商银行后变成省属,唯一的市级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其单一大股东为重庆信托,其他均是规模较小的县域金融机构。当前,科技进步迅猛,下一步数字化浪潮将彻底改革银行业的经营模式。

一、传统经营模式下金融业的痛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放在第一位,承担着为人民群众财产保值增值、促进社会公平、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等职责。当然,金融企业自身需要发展,要克服不良贷款和违约发生,控制好系统性金融风险。

传统经营模式下金融业的痛点是以单个企业为服务对象,信息不透明、成本高、工作量大、风险大,一些金融问题难以解决,如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仅在解决城镇就业方面的贡献率就超过80%。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政府连年出台政策措施,强烈要求财政、金融业跟进,同时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融资市场潜力无限,对金融业也有吸引力。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

(一)合肥市政府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台的部分政策。《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当前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合政秘[2015]11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合政[2015]54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合政[2015]63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合政[2016]24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合肥市普惠金融发展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合政办[2016]55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政办[2019]15号);《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鼓励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合办[2020]1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合政办[2020]17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合政[2020]21号);《合肥市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合经信民营[2020]71号)。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1)中小微企业偿还贷款的信用难保证。中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一旦经营发生困难,大概率会破产,银行贷款就会打了水漂。而国有企业不仅拥有民营企业难以撼动的市场、国家还有变相的补贴政策,即使出现经营困难,国家也会出手相助,如重组、并购等,银行的贷款偿还有保证。所以,金融企业主观上愿同信用好、回报率高、风险低的大型国企合作,而不愿为中小微企业担惊受怕。(2)中小微企业的信息真伪难辨认。信息不对称是金融交易的最大障碍。传统商业银行做信用风险评估,需要中小微企业提供经营信息,但由于他们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可靠财务数据,甚至做假账,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银行贷款成本高、风险大、风控手段少,自然会谨慎地提供融资服务。(3)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量大。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要现场考察企业、审核资料、接洽业务交流等,由于中小微企业分布广、数量多,为了获得业务,银行就要不断开设更多的营业网点,要更多的员工来参与,这样经营的成本就高,如果业务量不大,就更得不偿失,这是普惠金融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4)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利率波动大。国家一直在强调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监管部门一直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贷款利率是一个明确要求。对此,银行业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所以面对监管压力,商业银行往往就会表现出表里不一的做法。

一句话,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下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二、供应链金融为解决业内问题带来希望

供应链金融是将金融与供应链融合起来,依托核心企业,将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以提供给它们资金融通和增值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案。

(一)供应链及核心企业概念。供应链就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状结构。随着社会的分工加细,竞争的加剧,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供应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其所在的供应链的稳固与强大。

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对上下游企业有绝对的控制权、发言权。一个企业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至少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居于最为关键的位置,决定着供应链的存亡和发展;掌握着核心技术与品牌;生产、经营、资金规模位居链上之首。

(二)供应链金融的运作。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有三大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赊销,将形成的应收账款的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得到所需资金。在该模式中商业银行借助核心企业较好的资信实力,反担保着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降低了融资风险。

2、预付账款融资。或称保兑仓模式。在供应链贸易业务中下游中小企业往往要先向核心企业预付款才能购货,而下游购货企业往往因资金缺乏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向这类中小企业收取一定保证金,并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该模式核心企业承诺回购未被提取的货物,且为下游企业融资连带担保,还有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信贷风险大大降低。

3、存货融资。或称融通仓模式,即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交易时,就将其待销售产成品放入金融机构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以形成质押。金融机构根据融资企业的动产质押相关凭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质押物品的评估鉴定报告,再给融资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金融机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和担保下降低了贷款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的意义。供应链金融将银行业传统的为单个企业的融资转变为供应链上企业集体的融资,提高了各方的满意度,其意义表现在:银行通过供应链不仅开发了新用户,而且通过核心企业实时动态掌握链上企业的合作与经营情况,及时预判企业风险,动态调整授信策略,并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有效降低信贷风险。核心企业在给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的同时,也减少了因采购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回收销售款加快,解决了自身的流动资金问题。这种良性循环巩固了其核心地位。上下游企业也借供应链融资模式克服了自身“信用弱、资金缺、款回慢、担保难”的融资困难。

(四)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自提出和实践以来,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和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打开了思路,并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此融资模式迅速发展,成绩显著。然而在实践中人们也发现其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林永民、史孟君等。张杰斌、王婕指出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问题有供应链内部数据难以取信外部金融机构,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核心企业信用传导受阻,供应链金融能效不足;向链条末端企业延伸有限,供应链金融覆盖面偏窄;难以控制履约风险,金融服务水平有所不足。

种种研究表明,如果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动力不足,会给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带来困境。此外,当核心企业受到行业的景气度波动影响,遭遇重大风险事件、虚假交易等影响致使核心企业重创,整个供应链就可能断裂。

现实中供应链金融也问题屡发,仅2019~2020年,中国就爆发了诺亚财富踩雷事件、闽兴药业骗贷案、武汉金凰珠宝83吨假黄金案等诸多事件。

(五)合肥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基本情况。据统计,到2020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金融机构面对巨大的市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探索,不仅产品形式多样,也发生了从线下到线下、线上共存的转变。驻肥银行积极发展供应链经济,为安徽和合肥经济发展服务,这可从2021年2月安徽经济信息化厅公布的《2021年“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合作银行特色金融产品手册》中清晰看出。就地方银行来说,如徽商银行早在2009年就开始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徽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已覆盖预付、存货、应收类全线产品和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业务。仅2020年上半年,徽商银行通过上游应收账款融资、下游预付款融资等方式,累计为133家供应链核心客户和599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无需传统担保抵质押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又如,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全力打造“合肥人自己的银行、老百姓身边的银行”通过供应链业务模式创造更多的银企合作机遇,扩大合作领域,为客户(如2017年为富煌钢构办理首笔买方商票保贴业务500万元)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区块链+供应链”将为金融业发展迎来革命性改变

供应链金融虽然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给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但风险管控与高成本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所以供应链金融亟待注入有更高阶思维和技术含量的新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区块链技术对世界的颠覆性改变。区块链是由点对点传输网络、分布式数字存储、加密算法、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一系列技术组合而成的。这些技术有的早已存在,但它们通过区块链整合在一起,产生了颠覆性的创新,实现了以下革命性的改变:

1、去中心化。这是区块链最核心的理念。意味着主导我们现代社会几百年的“中心化”的信用模式受到强力挑战。现今社会各类中心支配着社会成员,区块链无需“中心”的介入,成员之间直联。信息与数据不再是“中心”独占,而是共同保存于区块链上所有节点之中,实现由单一变成集体来维护信息和数据。这种分布式信任系统,化解了由于高度集中的“中心化”而发生虚假、腐败等信用危机,大大提高了同一条链上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用度。

2、不可篡改性。链上一个或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超过51%的节点被同时修改),这就保证了区块链上数据记录不能被篡改和撤销。互联网让信息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但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反而让虚假信息空前泛滥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杜绝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互联网从信息传播跃升为价值传播。

3、可溯源。数据能溯源,数据从产生到传输再到使用的全过程能查询到。此外,开放性、匿名性等也是区块链鲜明的特点。区块链改变了人类价值交换的方式,它铸造的信任基石无比牢靠,大大地减少欺诈、系统风险、法律费用、交易成本,重塑世界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为最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与信任不对称”这一核心痛点找到了解决方案。

(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前景与应用。信用是金融的生命线。理论上说,困扰供应链金融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安全性都能在区块链技术下得到解决。因此,加快区块链技术成熟并走向应用成为新时代当务之急:

1、对区块链技术的构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亲自部署,“十四五”规划给出明确目标和线路图,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数字技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基建。当前我国不仅在区块链应用方面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而且不久还会在各领域尤其在金融领域有质的应用落地。

2、“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已初步呈现。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课题组调研的112个区块链金融应用项目中,有29个涉及供应链金融场景,占比25.9%。同时,根据协会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业界也称为中国版监管沙盒)项目的统计分析,截至2020年底,70个入选项目中有23个涉及区块链技术,占比32.9%。在这23个项目中,应用场景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有8个,占比34.8%。此外,根据协会对国家网信办当前四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据的统计,服务类型涉及供应链金融的共有99个,占金融相关区块链备案服务的34.3%。

一些成功案例表明供应链金融正在脱虚向实,如中国工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出银行增信无条件保兑产品“工银e信”,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在上下游供应商中的信用转递、流转,较好解决了多级供应商授信问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平安银行的SAS平台,是一款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等等。

(三)合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现状及问题

1、合肥市区块链建设布局正在加紧启动。合肥市政府密集出台新政大力推进区块链建设。仅2020年就先后出台《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文件。在区块链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政策、关键技术攻关、奖励等给出具体部署。

2、合肥市区块链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合肥市区块链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19年11月正式成立。2020年11月26日,合肥市举办2020年首届区块链产业峰会,会上发布《合肥市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2020)。截至2020年9月底,合肥市共有38家涉及区块链业务的企业。不过这些区块链企业规模有限,属于初创阶段,先期的已有尝试区块链在相关领域的落地实践。如合肥市区块链技术服务应用案例共推出27项,其中就有合肥太壹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应用方案。

四、对合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瞄准数字化转型不放松。数字化时代涌现的新型技术浪潮正在推动金融服务模式、业务流程、经营理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银行正在从物理网点1.0时代,向数字化的智能4.0时代转变。一些先行者已经尝到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实惠,比如,微众银行2019年才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凭借自己强大的科技金融实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已和超过150家核心企业建立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关系,为近3万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了近300亿元的授信。其他新兴网络银行或有限牌照银行一开始就占据数字化优势。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要深刻意识到转型发展时不待我。

(二)千方百计培育和吸纳人才。区块链人才非常匮乏,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方案,没有人才,一切问题的解决就失去抓手。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学院等高校近年在区块链专利申请方面都有不错表现。要积极支持高校区块链学科和实验室建设,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助力实用性紧缺型人才成长,为合肥地区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早日预备人才。要有全球眼光,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合肥。还要出台相关区块链人才专项扶持政策,如对在区块链领域取得杰出学术研究或应用成果的人才、获得区块链相关技术大赛奖项的人才以及参与编写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块链规范、标准、产业报告等文件的人才和取得重大成效的区块链项目的参与人员等进行奖励。

(三)尽快找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突破口。据《中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2019)》数据显示,到2023年融资总额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将实现4.94万亿元,而传统业务模式仅为1.2万亿元,区块链可让供应链金融市场整体运营成本降低0.48%、利润规模实现约297亿元增量。面对巨大的市场和市场回报,合肥决不能松懈,立足自身,尽快找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突破口刻不容缓。合肥作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及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以“科创金融中心”为突破口,用科技的力量来实现弯道超越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选项。

(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四章第三节“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部分,明确提出,要将长三角打造成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其中区块链是纲要中提及的主要新技术之一。安徽已经全域纳入长三角,但安徽在长三角地区的区块链发展方面差距明显。截至2020年10月30日,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共四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据汇总显示,全国通过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主体共有785家,备案服务合计1,015项,而信息服务备案数排名前十的城市长三角地区就占4个城市,分别是上海(121)、杭州(104)、南京(31)、苏州(21),合肥为9项。所以,合肥既要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机遇,通过联合、共建、引进等方式使合肥在区块链发展上与长三角地区同步化、一体化,又要借助科技优势,在长三角地区的错位发展上有所作为。

(五)整合好政策和各种资源的优势。区块链及应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布局数字化发展的重头戏。合肥市政府一系列文件均提出要整合财税、金融、人才、园区等政策资源,制定区块链领域专项政策,拨付专项资金,加强对相关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统筹规划和支持,发挥带动作用,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合肥,助力数字合肥建设。在合肥的商业银行和区块链企业要积极对接政府政策,创造条件分享政策红利。在合肥的一些区块链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在区块链专利方面,截至2020年9月底,安徽省以327件区块链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排名第10位,其中合肥市申请总量231件,占安徽省总数的70.64%。如果联合合肥地区的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在区块链关键技术、重大平台搭建方面有所突破,创建出有影响力的“科创金融中心”,从而使合肥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方面占领新高地,出现新局面。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区块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合肥市朝霞小学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生态合肥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