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探析

2021-01-13王晓枫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心建设学生

王晓枫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悉到移动互联网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高度重视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和使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谋划,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2018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而掀起了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热潮。同年9 月,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相关文件,着力培养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2019 年12 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并确定了首批15 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含11 所高校,这正式标志着高校融媒体开始建设。在此之前,也有部分高校依据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理念与经验自行启动了融媒体建设。

一、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大都以现有的校园媒体组织及平台为基础,通过整合校报、广播站和新媒体等学生记者团队及所属媒体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各个媒体平台优势,建设新型校园融媒体平台。总体来讲,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起步时间不长,各高校都结合在以往宣传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努力地探索着。

(一)在平台建设方面

当前,国内各高校也都顺应时代潮流,早已普遍在校报、广播站、新闻网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主动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官方账号,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也入驻了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网易号等平台。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二级单位也都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了账号,使高校校园媒体平台类型进一步丰富,数量也快速增加,这极大拓宽了学校的宣传渠道,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局面。在平台类型和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很多高校人员配备和内容建设缺失,导致平台运营质量低下,进而产生了一大批“僵尸号”。

(二)在队伍建设方面

各高校建设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队伍,普遍都是整合原有宣传队伍,避免了校园新闻生产内容的同质化,提高了校园新闻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但在部门设置方面大多还是以业务类型来设置,如新闻部、编辑部、运营部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都还是各自为政,很难做到统一组织协调,来提升新闻产品质量。融合后,由于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及时提升,导致学生记者普遍还是业务能力相对单一,无法胜任综合型的新闻产品制作。

(三)在人才培养方面

在校园媒体融合前,各队伍学生记者大都仅会自己所擅长的技能,缺乏样样精通、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记者。融合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记者存在思维定势,学习各类新知识、新技术、新软件较慢,与此同时,宣传部指导老师对学生记者的指导培养很多时候也是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学生记者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升。由于融媒体中心所制作的新闻产品逐渐向图片视频并茂综合型转变,导致融合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记者还不具备融媒体平台所需求的多种专业素养,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缺乏建设顶层设计

很多高校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各个校园媒体整合在一起就建成了融媒体中心,就会达到1+1 大于2 的效果,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机构平台的整合是最低层次的融合,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好采编流程科学化、能力培养全面化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否则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从而怀疑建设融媒体的意义。当前,大多高校都存在着媒体平台日渐增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但相关的管理体制机制相对落后,融媒体建设只是在做简单的加法,但在运行上仍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依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人才不足,从业人员能力欠缺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融媒体的建设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靠人才来实现,特别是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融媒体人才。然而,很多高校并未开设传媒类专业,没有专业人才,在引进相关人才时,由于在薪资待遇、未来发展等方面与社会媒体差距较大,致使从事高校媒体工作的老师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学生记者队伍也大都是以兴趣为主,专业水平较低。上述因素导致从事融媒体工作的高校师生对新动态、新知识了解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在具体工作时,对各平台特点及风格把握不到位,生产的新闻作品往往严肃呆板,传播效果差,使得融媒体建设没有太大起色。

(三)配套不足,缺少资金技术支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浏览习惯逐渐转变到以图片和视频为主的新闻产品,受此影响,高校宣传工作也逐渐转变成以文字为基础、图片视频为亮点的模式,而图片视频的拍摄处理及存储调用需要专业化硬件设备及先进的融媒体系统作为保障,这离不开配套资金和技术支持。大多数高校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经费有限,硬件设备短缺,摄影摄像设备及高性能视频剪辑电脑等严重不足,经常是几十名学生共用一台设备,加上学生课程较多,很难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锻炼提升,即使拍摄出来的图片视频素材也会因为缺少高性能的电脑而无法处理,学生难以创作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更不用说建设融媒体内容发布平台。

三、如何加强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

(一)调整新闻生产方式,重塑采编流程

鉴于传统新闻选题和采编模式的弊端,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分发传播”的内容生产环节,不断提升新闻产品的制作效率和传播效率,最大限度提升高校融媒体中心的资源利用率。高校融媒体中心可以周为单位组织召开编前会,梳理下一阶段学校重大活动以及师生近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真正做到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进行选题策划。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采集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各媒体平台根据不同媒体特点进行制作,形成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多平台分发传播,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具体来讲,在选题策划方面,要通过大数据算法的运用,聚焦师生关注热点,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学生学习、校园生活、科技创新等领域,整合校园内外信息,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而确定选题。在素材采集方面,根据确定的新闻选题,首先在融媒体中心素材库中对已有的新闻素材进行收集处理,确定接下来需要重点采集的新闻素材,从而实现高效采集和制作。在平台分发方面,要根据选题特点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对文稿、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素材进行组合,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制作符合目标受众喜爱的内容,不断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

(二)创新学生记者人才培养模式

各高校宣传部门的老师大多由学校任命安排,不一定有相关专业背景,且老师平时负责多项工作,在融媒体建设方面很难有充足的能力、精力保障。鉴于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生记者队伍可作为高校加强融媒体建设的突破口。融媒体中心日常工作客观上需要学生记者既要会采访写作,又要会拍摄剪辑,同时还要懂运营互动,最好达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然而,当前多数高校融媒体学生团队还是以业务内容类型来设置部门,在招募和培养学生记者过程中依然侧重于某一方面技能,而忽略其他,这样还是无法培养出全能型人才。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借鉴高考录取中按大类招生的政策。大类招生是将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 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具体到融媒体人才培养上,在每学年招募学生记者后,先对其进行1~2 个月的基础能力培训,如新闻写作、摄影摄像、平台运营等,使其各方面业务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让其逐渐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所在。培养结束后,由具体业务部门和学生记者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继续培养其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了确保新进学生记者其他方面能力同步提升,还可以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组建项目小组,平时分配任务可以小组为主,使有不同能力特长的学生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得到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目的。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融媒体中心想要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能落地实施的规章制度,其应包含各部门工作职责、各媒体平台运营管理细则、人员培训制度、内容审核制度等,以此不断促进新闻生产流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新闻作品在意识形态上的正确性和呈现的规范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让高校融媒体中心的一切活动有章可依、有据可循,避免因为指导老师工作变动或者学生骨干换届变动而随意进行改变。

要想高校融媒体工作出色出彩,在所有规章制度中,要特别重视评价激励制度的制定,不断完善学生记者奖惩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学生骨干培养机制,公平公正为学生记者发放稿费,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并将优秀的新闻作品推荐到更高层级的社会媒体上进行展示,给予学生骨干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评选指标名额,不断激发学生记者队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学科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部分高校开设有传媒类专业,因此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可与学校传媒类相关学科专业力量进行整合,以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促进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科发展,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融媒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改革,融媒体中心与传媒类相关专业可联合成立融媒体工作室,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融媒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开设短视频制作、航拍、直播等前沿性热门课程,使学生提前接触到最新技术,并学以致用。高校还可探索传媒类专业学生在本校融媒体平台发布高质量新闻作品计入学生日常成绩等举措。

四、结语

总之,高校作为当前人才培养和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战略,与时俱进,大力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对内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凝聚广大师生的精神力量;对外宣传好学校形象,为各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升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更新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法,不断推进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高校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引导,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中心建设学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学生写话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