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发展阶段 加快推动地方党报转型发展
——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2021-01-13陆志锋广东省肇庆市西江日报社

环球首映 2021年9期
关键词:日报社西江党报

陆志锋 广东省肇庆市西江日报社

一、媒体发展环境日新月异 地市党报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方式获取信息。然而,因为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版面大小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传统媒体传播信息,通常是“点对多”的单向式传播,记者采写什么,媒体刊发什么,广大读者就看什么,读者并没有太多选择空间。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这些网络媒体几乎拥有琳琅满目的海量信息,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选择信息,而且还可以制作信息、发布信息,从信息的接收者变为信息的接收者和生成者[1]。由此可见,网络媒体能快速兴起,短期内俘获大多数读者“芳心”,其重要特点在于,它不但能单向式传播信息,而且可以以读者的选择为导向,精准有效推送信息,让读者在线选择、浏览信息,甚至让读者参与到信息发布、传播、共享、互动中来,加快实现信息传播的互联互通,不断延伸信息传播链条。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推广使用,传统媒体传输速度和信息量传输能力低的短板充分暴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纸质媒体读者的数量减少,让传统媒体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然而,部分在传统报纸制度下发展过来的地市党报没有立即进行深入的改革发展,导致报纸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报业从业者出现“转业”,行业人才面临流失,传播力出现弱化,地级市党报的发展越来越困难,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重振地方党报新魅力

在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社会结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地方党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地方党报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将新的实践和思想融入实际工作[2],使报纸重新焕发新魅力。

一是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方向。以广东省肇庆市的西江日报社为例,近年来,西江日报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强化宣传阵地建设,捍卫党报主流媒体地位,不断发挥党媒资源优势,从而进一步整合信息和人才资源,持续推进媒体整合发展,从单一纸媒体发展为多媒体,形成了以《西江日报》为主导的多媒体发展模式,建立“一报一网一端”(西江日报、西江网、西江日报客户端)的新媒体矩阵,持续增强地方党报的创新能力,促进了新闻宣传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拓展平台整合多种资源。西江日报社积极完善多媒体融合运行机制,通过整合新闻资源建立覆盖面,推动新闻信息“多端发布、立体传播”的内容生产,实现新闻在策划、采访、编辑、推送环节的发布流程和系统的紧密整合和无缝连接。同时西江日报社也参与肇庆市官方客户端“肇庆发布”的运营,代理运营肇庆交通、肇庆政法、清风肇庆等市级党政部门的信息发布平台,积极打造成为肇庆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信息发布平台。

三是创新信息表达和传播方式。自2020 年以来,西江日报社一直专注于疫情防控、产业招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加强了策划和创意,在新媒体采编工作中运用插画、视频和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精心制作了一批新的新闻产品,许多新闻产品得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媒体关注、转载。

四是大力培养“一专多能”采编队伍。近年来,虽然传统党报陆续增设了官方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端口,但从内容、版式设计、表达方式上仍停留在传统方法上,距离全媒体报道方式还有不少距离。自2020 年以来,西江日报社持续强化媒体融合发展意识,着力推动传统采编人员转型发展,积极邀请省内知名媒体“大咖”、高校教授等新闻采编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讲座、联谊、视频连线等方式讲授全媒体技术专业知识,并定期组织安排采编骨干到省级或先进兄弟地市新媒体单位学习,全面提升起新媒体运用能力,全力打造“一专多能”全媒体采编队伍。

三、深化加强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 继续增强党报舆论引导力

党报的责任和使命及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性,决定了重大主题报道在党报中的中心地位和服务大局的重要性[2]。立足新发展阶段,地方党报要通过加强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主题报道,进一步显示党媒的信息权威优势,牢牢把握新闻产品核心竞争力。

重大主题报道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它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主题报道已经成为观众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的最佳方式,因为它们具有权威指导性意义。二是它可以在引导公众舆论中发挥作用。在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背景下,党媒传播的主要报道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威和信誉。同时,由于其足够的传播资源和强大的编辑能力,报道扎实而系统,创造了影响力和指导,这是一种相对有价值的新闻产品。三是可以吸引精英主流群体。在公众舆论现代化的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因内容权威、风格相似、充满活力,加上新闻事件的深度呈现,可以吸引精英群体和主流人物。

以肇庆市为例,自2021 年以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推动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多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肇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因此,西江日报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通过“一报一网一客户端”,选派多名采编骨干,强力组织策划,浓墨重彩开展重大主题报道,佳作频现,仅当年1-8 月份,共推出专栏超过10 个、刊发专版专题超过1000 篇。其中,“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等多个专题报道受到市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称赞和表扬。

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正能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地方党报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 字”职责使命,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一是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用正确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明辨大是大非,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共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

二是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唱响地方声音。要积极采写宣传党和政府一系列推进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弘扬各类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疏导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树牢家园观念,踊跃提出推动地方发展的务实之策,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是自觉为人民群众抒写讴歌。要积极培养人民情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宣传报道触角延伸到读者和人民群众所在的任何地方。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会情况和舆论,深入听取公众意见,广泛报道群众的喜悦和幸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宣传方向,关注群众最为关心和期待的各类民生热点问题,传达群众心声,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用新闻舆论力量助力就业、教育、医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民生事业的发展。

四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主动融入传统媒体改革转型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坚持融合发展方向,有效整合报刊、网站、客户端、广播和视频等各类媒体资源,全力打造集内容、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加快对体制机制、组织领导、运营方式、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努力实现传媒业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3]。

五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闻队伍。要着力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训练上上下功夫,练好采访、写作、编辑等“十八般武艺”,打好理论功底、知识功底、法律功底、文字功底,争当业务精湛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4]。要积极开展“走转改”,加强调查研究,俯身沉心,核准事实,敢讲真话,持续采写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既满足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又有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好作品。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守住守好新闻从业底线,切实维护新闻业的崇高声誉和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日报社西江党报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克拉玛依胡杨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新年改版潮:立一个“内容品质化”的flag
检察版(四)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