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群众思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3黄伟良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群众工作

黄伟良

中央苏区时期,为巩固发展壮大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十分重视群众工作,通过深入调查、鼓动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措施,不断赢得群众,争取群众支持,为创造性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思想、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牢群众观点,站稳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

树牢群众观点是做好群众工作,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支持的基础和前提。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形成了以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厚植人民情怀等为主体的群众观点,成为中央苏区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光辉典范。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是这一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鲜亮底色。中央苏区时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局部执政的伟大探索与实践,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严峻,在艰难的环境中,党的武装力量依然十分薄弱,但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却能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壮大中国工农红军、加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群众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而无产阶级运动是真正的发动起广大人民的运动。”(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正是基于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时期鲜明提出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命题,号召广大红军战士要把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放在心上,始终围绕群众、关心群众,最终赢得群众的拥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鲜明特质。毛泽东在“二苏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2)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的分量和地位,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构筑起革命胜利的钢铁长城。也正是在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得到了苏区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为夺取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立场、方法为中央苏区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思想的核心要义。

淳朴的为民情怀、质朴的人民感情是中国共产党人密切群众关系的情感保证,也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情感表征。为了谁的问题是反映和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风向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初心。中央苏区时期,质朴的人民情怀是毛泽东做好群众工作的情感依托,毛泽东指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关心群众的生活,增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最主要是“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3)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9页。。由此可见,毛泽东十分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始终站在群众角度思考群众的冷暖安危,始终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彰显了毛泽东深厚的人民情怀,也正是在不断厚植人民情怀的实践中,才激发了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革命事业的热情,为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事业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维护群众利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与实践的鲜明特质就是维护苏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保障人民权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央苏区时期的生动实践,也是毛泽东群众思想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质。

坚定维护群众权益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核心所在。群众权益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所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劳动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是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的权益诉求,掌握了群众权益保障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保障群众权益的具体措施。在保障群众政治权益方面,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权利,他指出:“使群众把选举看的极重要,同时,又有着充分的自信心来参加选举,来推选出许多先进分子进苏维埃,而一切当选人都有勇气来担当国家大事,这种宣传鼓动是选举胜利的先决条件。”(4)毛泽东:《今年的选举》,《红色中华》1993年9月6日。这表明,毛泽东既看到保障人民群众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又指明了如何调动群众参与政治选举的方法,对调动群众投身政治活动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保障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权益方面,毛泽东在1931年11月就已提出:“雇农苦力劳动农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限。”(5)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9页。在文化教育权利保障方面,毛泽东非常重视群众教育权利的保障,并提出教育优先的思想,他指出:“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工农劳苦群众手里,工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6)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9页。这些丰富的民生思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权益置于最高位置的崇高风范。

积极关心群众生活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途径,也是毛泽东群众观的题中要义。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十分关心牵挂群众的吃、穿、住、行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提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是苏维埃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认为只有解决好群众的生活,才能调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扩大红军队伍。他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7)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那么哪些事是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毛泽东认为,要“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8)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使群众的生存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真正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当然,在瞄准群众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他认为,为了更好地调剂群众的口粮和日常生活所需,可以建立合作社,特别是当时长岗乡设立的消费合作社成为典型,并号召中央苏区的每个乡每个区都学习长冈乡与上社区的消费合作。这种模式既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需要,也能保证生活所需品价格的稳定。此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群众社会救济的问题,在对长岗乡成立的互济会考察中,他认为互济会可以及时地救济难民、慰问红军家属等,使一时陷入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的救助,让一些群众的生活得到很好地保障。这些群众思想,为当时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队伍提供了重要保证,也成为毛泽东群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视组织群众,打牢群众基础

党的根基在人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力量,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将群众凝聚起来,打牢群众基础,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到革命战争中,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为此,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这也成为这一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可靠途径。

首先,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事业是壮大红军队伍,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核心所在。毛泽东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坚定的人民立场,务实的群众工作方法,在中央苏区鼓动群众参与革命事业。一方面,他主张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创办《红色中华》等宣传刊物,凝练宣传口号,组织男女老少学唱革命歌曲等方法,对边界群众进行政治动员,激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他在深入农村调查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苏区范围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十骂反革命、十骂国民党、十骂蒋介石、红军歌以及各种革命歌曲。”(9)《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5页。由此可见,当时的发动群众声势浩大,效果非常好。另一方面,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动群众的方法,反复强调要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话宣传群众,开展动员工作,他指出:“宣传的方法,第一口头讲话,第二贴布告,第三写标语,第四出传单,第五演新剧,第六墙报上做文章,等等”(10)毛泽东:《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1933年6月),《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71页。。这些宣传方法贴近群众生活,符合当时群众的文化层次,起到了鼓舞人心、团结群众、调动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作用,对当前做好群众宣传动员依然有很多启示。

其次,尊重民意。要组织群众、打牢群众基础,必须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毛泽东在兴国调查时就指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众。”(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斗争》,江西人民出版1978年版,第99页。赢得群众、取得群众信任,就必须在作决策时考虑群众会不会答应,会不会拥护。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问题的讨论解决根据于民意”(12)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页。,一切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群众才能真正拥护苏维埃,才会紧紧围绕在苏维埃周围。可以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尊重民意思想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民意思想的传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发展,正是基于对民意的尊重,才使毛泽东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征程中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开展实际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群众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

最后,组织群众。全面组织群众、织密群众工作网络是凝聚群众力量的基础和关键。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组织群众,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形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一方面,依靠乡村一级组织凝聚群众,织密组织群众网络,他在《才溪乡调查》中指出:“将乡的全境划分为若干村,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的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制度的最明显地方。”(13)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通过发挥村级组织力量,将群众紧紧团结起来,使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成立各种委员会,提高组织群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成立的各种委员会较多,如拥护红军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水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还有女工农妇代表会、工会等各种群众团体。通过强大的组织机构把群众团结到苏维埃周围,也使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地位,使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四、注意工作方法,凝聚群众力量

群众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注意工作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主动性,掌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通过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走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形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经典群众工作法,成为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法宝。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深入群众,在实践中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也是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的特色。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为了了解群众的生活现状,听取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如《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调查著作都是中央苏区时期的调查成果,这些调查既是毛泽东深入群众、深入中国革命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扎根群众,取得群众支持、赢得群众信任的真实记录,更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重要来源。毛泽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更好地把握了群众的真实心理和价值诉求,为广泛动员群众参加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革命事业薪火相传、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二,走好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凝聚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遵循。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苏维埃、红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毛泽东认为,做好群众工作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改善群众生活。1931年11月,“一苏大”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14)江西省档案馆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2页。这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同时,他深刻指出,走好群众路线就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走好群众路线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就是脱离群众,他号召“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15)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历史证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探索和形成的群众路线,为今后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巩固和发展好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成为推动苏区革命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第三,虚心向群众学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蕴藏着巨大智慧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磅礴伟力。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指出:“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6)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这说明,毛泽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看到了人民群众蕴含的首创精神、创造力量。毛泽东同志也在中央苏区时期身体力行,在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向群众学习请教,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面前,甘当小学生是共产党员的基本功,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充分肯定和表扬群众在参与革命事业、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伟大创举。如在《才溪乡调查》中称赞才溪乡群众创造的“劳动力互相调剂”的劳动合作社与耕田队,指出“现在全苏区实行的‘劳动互助社’,就是发源于此”。可以说,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深刻洞察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无限潜力,虚心向群众学习,对于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苏维埃革命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共产党人提高道德修养、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经验与启示

毛泽东群众思想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探索与实践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民群众”“为什么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及“如何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问题,体现着毛泽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人民立场、质朴的人民情怀和深厚的为民初心,对我们深刻领悟“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真理,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启迪。

(一)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什么样的立场反映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组织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回答的是“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一以贯之地践行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面向新时代,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在党的群众工作宝贵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继续站稳人民立场,继续创造更大辉煌。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人生“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让人民二字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行动。要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要切实让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活动中增强主人翁意识,保障好人民的权利。要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评判者,也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标准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01页。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工作方法等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坚持人民立场就是时刻接受人民评判和检阅。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懈奋斗,始终围绕人民、服务人民、关心人民、造福人民。

(二)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汇聚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2页。面向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深刻领会人民伟力,就是要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深刻总结和掌握凝聚人民力量的宝贵经验。要走好群众路线,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的重要法宝,在向群众学习中汲取政治智慧,在团结群众中汇聚政治力量,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关系,在造福群众中夯实执政根基,筑起了钢铁般无坚不摧的人民基础,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生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真理力量。面向新征程,我们更要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执政本领,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扎根在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实践中,永葆“最大政治优势”。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提供根本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人心、汇聚人力的精神源泉,回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回看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每一次历史进步,每一个历史成就都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推动。

(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一百年来,我们党从一开始的五十多名党员逐渐成长为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带领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5页。面向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民福祉中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根本要求,善于学习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发展思想,总结发展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经济发展体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快推进社会公平建设,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把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群众工作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