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胺碘酮应用致恶性心律失常2 例

2021-01-13迟晶晶李结华韩卫星刘献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尖瓣胺碘酮电解质

迟晶晶 李结华 韩卫星 刘献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临床对心脏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对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握,术后病死率明显下降,相关并发症显著减少。 然而,因手术体外循环时间长,加之患者病情重、病史长、心功能差、常伴有心律失常等多种原因,术后仍有一定的风险。 近期,我院2 例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究其原因,考虑与胺碘酮应用有关,现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女,54 岁,因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入院。 入院查体:心率约140 次/min,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 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心耳血栓形成,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心包积液,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室间隔及左室运动幅度减小,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 心电图(图1)示:快心室率房颤、电轴右偏、前壁R 波递增不良、ST-T 改变。术前各项常规化验、血生化及电解质(钾、钙、镁、钠、氯)均在正常范围内。 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后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左房血栓清除+左心耳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予重症监护,施以强心利尿(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等)、营养心肌、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同时应用盐酸胺碘酮0.6 g,2 次/d 静脉泵入抗心律失常(房颤)。 术后心电图变化:术后当日由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术后第3 天,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T 波由直立变为倒置(图2),当日电解质示轻度低镁低钠低氯(镁0.69 mmol/L、钠133.3 mmol/L、氯97.2 mmol/L),QTc 延长,给予硫酸镁2.5 g/d 静滴;术后第4 天镁离子恢复正常(镁0.84 mmol/L)。 术后第5 天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RonT 室早、短阵室速、T波倒置加深增宽,QTc 显著延长(由术后第1 天的442 ms延长至685 ms,图3)。 即刻急查电解质示轻度低钠低氯(钠134.6 mmol/L、氯94.0 mmol/L),钾、钙、镁均正常。 予以静脉补充氯化钠,停用胺碘酮,使用利多卡因抗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后病情稳定,未见室早、室速。 术后多次测定电解质,显示持续性轻度低钠低氯(钠133.0 ~134.6 mmol/L; 氯94.0 ~97.2 mmol/L),钾、钙、镁均在正常范围,血钾维持在4.78 ~4.58 mmol/L。 随访心电图(图4)显示窦性心律,T 波倒置,QTc 正常。

图1 病例1 术前心电图

图2 病例1 术后第3 天心电图

图3 病例1 术后第5 天心电图

图4 病例1 术后1 个月复查心电图

病例2:患者女,61 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0 年,加重伴憋喘10 d”入院。 入院查体:心率143 次/min,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5 级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 级收缩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示:双房增大,二尖瓣脱垂关闭不全伴大量反流,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大量反流,主动脉瓣中量反流,肺动脉高压,左心功能降低,EF 44%。 心电图(图5)示:心房扑动,前间壁异常Q 波,室性早搏,ST-T 改变。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术后予以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强心,呋塞米利尿,以及扩张冠脉、营养心肌、补液抗炎等治疗。 术后第2 天开始应用胺碘酮0.6 g,2 次/d 静脉泵入抗心律失常。 术后第5 天心电图(图6)出现类似低血钾改变:U 波 明 显 增高, T-U 波 融 合, QTc 延 长(531 ms)。 急查电解质示:除轻度低钠、低氯外,钾、钙、 镁 均 在 正 常 范 围(钠134.0 mmol/L、氯96.5 mmol/L、钾4.82 mmol/L、钙2.26 mmol/L、镁0.78 mmol/L)。 术后第7 天出现房颤伴长RR间期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并反复出现室速(多种形态与术后第2 天室早形态不同)、室颤(图7、图8);当日电解质除轻度低钠、低氯外,钾、钙、镁均在正常范围。 患者出现晕厥,给予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成功,并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停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改用异丙肾上腺素予以小剂量静滴。 此后该患者病情稳定,室速未再发。

图5 病例2 术前心电图

图6 病例2 第5 天心电图

图7 病例2 术后第7 天19:33 心电图

图8 病例2 术后第7 天22:02 室速终止后的心电图

讨论本文2 例具有相似的治疗史及转归情况: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均应用了胺碘酮,存在持续性低钠低氯,一过性血镁偏低,均在术后1 周内心电图上出现巨大倒置的T 波、U 波增高、T-U 波融合、长QTc、房室传导阻滞、RonT 室早、多源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表现,而且停用胺碘酮后,经积极的临床救治均转危为安。 心脏手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复杂,一般由多因素促发,如心肌损伤或缺血、利尿剂应用引起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等。 这2 例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既符合胺碘酮使用后表现,又与低血钾(镁)心电图表现相似。 使用胺碘酮后的心电图表现[1]包括,①心率减慢; ②T 波增宽,呈双峰切迹且振幅减小;③QT 间期延长:以T 波时间延长为主,若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值的25%,应减量或停药;④U 波振幅增大;⑤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窦性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低血钾可促使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钝化失活,使钾外流减少,从而使心肌3 相复极化延迟。 低血钾心电图的特征[1]如下,①U 波增高,T-U 波融合;②T 波增宽伴切迹,且振幅减小;③ST段多呈下斜型压低;④QT 间期延长;⑤心律失常:多源(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见;⑥传导阻滞。 低血镁与低血钾心电图表现相似[1]。

本文中2 个病例在出现心电图异常时,首先考虑低血钾(镁)等电解质紊乱的可能,但经多次检查未见明显的电解质紊乱,术前和术后均存在持续性轻度低钠低氯,术后出现一过性血镁偏低(病例1术后第3 天,经治疗后第4 天镁离子即恢复正常),与室速的发生时间(术后第5 天)不一致;病例2 室速发生当天的镁离子是正常的低值。 2 例患者在使用硫酸镁治疗后仍不能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考虑可能为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所致。 遂停用胺碘酮,改用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后,室速终止,病情好转;心电图逐渐改善,长QTc、高U 波、宽大倒置的T 波的出现及消失时间与胺碘酮用药时间大致吻合。因此,考虑本文2 例患者在室速发生时心电图表现出的明显的宽大倒置T 波类似Niagara 瀑布样T 波及较长的QTc,与胺碘酮的应用有关。 巨大倒置的T 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脑卒中、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及心动过速后综合征,也可发生在晕厥后的心动过缓时,或新近发生的阿斯综合征[2]。 王涣超[3]报道,胺碘酮能引起长QTc 及T 波电交替现象,结合本文2 例患者巨大倒置T 波的出现及消失时间与胺碘酮使用时间相一致,因此推断胺碘酮在T 波改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药,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心脏围手术期应用胺碘酮可减少房颤(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的发生,并减少住院天数。 胺碘酮个体反应差异性大,使用剂量及方法因人而异。 针对房颤的治疗,住院患者静脉用量5 ~7 mg/kg,静脉注射30 ~60 min,再以1.2 ~1.8 g/d 持续静脉滴注[4]。 本文2 例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静脉用胺碘酮0.6 g,2 次/d,虽剂量较大,但仍在合理剂量范围内。 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可能也与疾病(重症心衰耐量小)及个体差异性有关。

临床上胺碘酮引起的T 波变化多为T 波低平、双峰、浅倒及QTc 延长等,而本文病例所表现出的巨大倒置的Niagara 瀑布样T 波,并引起显著QTc 延长的较为少见。 QTc 延长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致命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5]。 本文2 例患者均在心脏术后应用胺碘酮治疗,在没有明显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出现上述巨大倒置T 波及恶性心律失常,手术致心肌损伤和胺碘酮作用的叠加是主要因素。 这提醒我们,应用胺碘酮复律或控制室早时,应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复查心电图,密切监测QTc,及时发现T-U 波变化的趋势。 若QTc 明显延长或心率<80 次/min,尤其是对于房颤伴长RR 间期且频发室早的病例,极易出现长-短周期现象,要警惕诱发室速的可能,必要时建议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室率[6]。

猜你喜欢

三尖瓣胺碘酮电解质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后叶缺如1例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二尖瓣病变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加重的超声特点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