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01-13刘璐段泽球郑洲顺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能力培养立德树人

刘璐 段泽球 郑洲顺

[摘 要]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涉及面最广、学时最长、任课教师最多的大学通识课程,具备课程思政教学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高等数学”教学特点与现状,展开了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课程有效结合的方式探讨:通过融入中国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通过讲述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通过展示我国当今社会建设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通过结合哲学、美术、音乐等领域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操,通过引入辩证法思想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通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能力与品格。同时,指出课程思政应用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等数学;立德树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发挥数学双一流建设资源优势,拓展三全育人实体化建设新途径”(110100002);2019年度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等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学习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2019jy019);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学习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

[作者简介] 刘 璐(1990—),女,甘肃金昌人,工学硕士,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117-04    [收稿日期] 2021-04-22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这一表述深刻准确地指出了高校人才培养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关键目标的关系,阐明了课程思政最本质的内涵,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义融入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炼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同时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把“如何培养人”的途径不断拓宽,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知识传输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把握了“为谁培养人”的主方向,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与现状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基础,交叉学科的核心,改变着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引领世界迈向了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数学”作为高校数学教育最重要的通识课之一,所承载的科学精神可以与课程思政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机融合,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载体之一。“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经、管、文、法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3],对各领域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数学”课程具有学生涉及面最广、学时最长、学习时间最为连贯、任课教师最多等特点,具备开展系统、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的独特优势。因此,“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要积极进行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盐在水”般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等数学”是一门经典的自然科学课程,由微积分、代数、几何及它们的交叉内容所构成,具有抽象性高深、计算性复杂、逻辑性严密、适用性广泛等主要特点。通过高度抽象与复杂的计算,高等数学能够揭示定理概念的本质规律,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归纳和表述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确保了数学定理和概念遵循思维逻辑规律,因而“高等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训练的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的形成、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数学”作为学生进入高校阶段接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较高中课程跨度很大,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不适应的情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灌输高等数学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在本科一年级的“过渡期”对专业及课程产生迷茫,学习兴趣下降,课程的不及格率相较其他课程也较高。如果充分挖掘“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講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数学史与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文化之美、数学在文学与哲学中的应用、数学在国家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作用等。转变完成教学任务为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转变传统知识灌输为数学情怀与情操的陶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课程有效结合的方式探索

(一)融入中国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

我国的数学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4],中华民族的数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著名的“割圆术”,创造性地将极限思想应用到数学领域。刘徽所述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汉·刘徽《九章算术注》),已经运用了极限论的思想解决求圆周率的实际问题。“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这一思想是墨家“不可分”思想的实际应用。中国古代运用极限思想的例子,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引用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生动事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的智慧,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二)讲述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

每一个领域都有英雄人物,每一个学科也都有榜样引领。这些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榜样人物的故事,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收集数学家生平故事,使学生在数学家的故事中体会到数学研究的艰辛与不易,要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断努力、耐心钻研。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陈省身、苏步青等都在各自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且都刻苦钻研、不惧困难。当今的数学成就是依靠千百年来数代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与不懈奋斗积累起来的。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拥有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畏惧、不退缩、坚持不懈的精神。“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为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展示我国社会建设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和社会建设飞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5,6]。“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在讲授传统知识点时,可以多融合现代科技,将科技背景、科技大事件与课本里的数学知识衔接起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焕发活力。比如在讲授微分方程时,可以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运行路程与速度问题,在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在讲授空间曲面时,可以引入单叶双曲面图形的“小蛮腰”广州塔,让学生在更直观、更清晰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还可以融入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摈弃“学数学无用”的思想,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四)结合哲学、美术、音乐等领域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情操

数学具有独特的符号和语言,能够体现自然界的规律,展现美与艺术。伽利略曾说过:“自然这部巨著,是用数学语言来写成的。”克莱因则提出:数学能够体现出人类智力的最高成就,是伟大的智慧创造[7]。数学之美不仅在于能够增长智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还在于数学的神秘与故事性。数学既能够融入诗歌,也能够融入音乐与美术,甚至能够融入哲学,从古至今无数名人巨匠为数学痴迷。“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融入数学文化与数学之美的教育,结合音乐、美术、哲学等故事和概念,引导学生热爱数学,提升美的品味[8]。同时,数学语言独具魅力,相比语言文字,更显精练和严密的逻辑性,比如在有界与无界的知识中,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数学的公式与推理,体现了数学的逻辑美;多种函数变化率情况可以统一归入函數导数知识中,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感与数学精神,对数学学习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引入辩证法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高等数学是哲学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授微积分时揭示了微分与积分的矛盾与统一,讲授级数理论中从有限项的和到无限项的和的变化时,让学生感受世界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揭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揭示高等数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及矛盾的次要方面。

(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能力与品格

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使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也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课堂。通过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研讨交流、互帮互助,培育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优良的班风学风、团结凝聚的团队意识等。面对“高等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直面挫折,培养克服挫折的勇气与毅力,锻炼学生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治学精神,全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课程思政应用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等明确要求,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等[9]。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重要环节,要提升“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内在认同感与积极参与性,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使任课教师的工作理念从传统的“教书”转变为“教学与育人”,要深刻认识到育人往往比教书更关键,深刻领悟“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精神内涵,探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手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提升育人能力。

(二)树立“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

虽然课程思政已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有部分“高等数学”任课教师抱有“思想政治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理念。要通过讲座、宣传等方式不断强化“高等数学”任课教师的育人观念。在转变“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育人观念的同时,还要提升其育人能力。要引导“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认识到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性,不断主动学习新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与核心理论,并不断地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

(三)提升“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应紧密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课内容搬进“高等数学”课堂,而应找到“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比重既不能太大,造成“喧宾夺主”,也不能过小,成为“蜻蜓点水”,如同盐融入食材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这需要“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不断积累与高数课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提升“高等数学”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可以通过交流研讨、观摩听课、课程思政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高等数学”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

四、結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应该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数学知识的简单交汇,更是通过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数学史、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当代社会建设成果,哲学、音乐、美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热点与日常生活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高等数学”课堂。通过打造一个师德师风高尚、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3-16].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吴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61-63.

[4]张敏.《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26):64-65.

[5]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3):60-66.

[6]朱红旗,华洁.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22(6):139-142.

[7]张艳松.高等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科技资讯,2020,18(34):170-172.

[8]韩洁,孙文文,赵仰华,等.“数学文化”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63-65.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3)[2021-03-16].https://baijiahao.baidu.com/

s?id=1599374074905316534&wfr=spider&for=pc.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LIU Lu, DUAN Ze-qiu, ZHENG Zhou-shu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Abstract: Th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value building,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is a general course with the widest coverage, the longest class hours and the most teachers, which has the unique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an“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dvanced mathematics via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integrating China mathematics histor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atriotism, recounting inspirational stories of mathematicians to set a spiritual model for students, showing the achievement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national pride, combining philosophy, art, music and other fiel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nd sentiment, introducing dialectics to cultivate students’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infilt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and character. Besi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dvance Mathematic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vanced Mathematics; Foster Talents; value building; abi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能力培养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