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在新时代的创新方向

2021-01-12黄萌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方向舞蹈教育新时代

黄萌

摘 要: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模式上进行创新,这也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舞蹈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从高校舞蹈教育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长处与不足,提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既要在舞蹈教育观念及对人才培养方式和方向上进行创新,又要在高校舞蹈的课程设计以及舞蹈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此全方位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创新方向

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舞蹈艺术亦是如此。为了切实做好舞蹈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使更多的人才了解舞蹈艺术,提升艺术素养,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但是环视当下,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高校舞蹈教育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理性而客观地进行分析。

一、高校舞蹈教育在新时代进行创新所

面临的历史机遇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即将走入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也衍生出了“互联网+舞蹈教育”的教育模式,并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具体来看,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资源愈加丰富。通过对信息的检索,人们可以迅速获取所需要的舞蹈资源,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当然,这样的便捷检索也需要完善相关数据库,并不断进行整合更新,逐步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网。总之,网络时代为高校的舞蹈教学在资源获取和融合等多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

二是时代赋予了舞蹈教育更广阔的平台。新时代的网络技术具有开放与接纳共存、自由与广博并重的特征,丰富了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教育的获取与传达方式。另外,由于舞蹈剧目等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及文字介绍,得以升华为视听为主的表达盛宴,这对舞蹈的实践和理论教学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舞蹈教育在平台上的多维性。教师在开展舞蹈教育时,不仅要讲授舞蹈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教学,还要花费相当多时间对舞蹈教育进行研究探索,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自身教学和实践水平的提高。新时代产生的各种社交工具,为师生之间进行学术沟通和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他们可以及时对舞蹈理论和舞蹈创作等相关想法进行交流、反馈、研讨,不断缩短共通的时间,也让陌生感明显消除。另外,互联网可以使教师在舞蹈领域开展更多可操作性的研究。例如在对舞蹈进行编创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地获取各类舞蹈资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前测性操作框架的试验及搭建,为后期编创可行性提供保障。

二、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现存不足之处

(一)创新能力上的不足

对于舞蹈教学而言,目前的一些舞蹈类专业院校掌握着教学方面的话语权,其他综合类、师范类等诸多高校都只是追随着这些专业舞蹈院校的步伐进行模仿甚至直接套用。表面上看,向专业的院校学习没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普通非舞蹈类院校的学生在舞蹈功底上明显弱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这就很难适应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训练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时,各个高校都会受限于学校之间的差异、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师资力量的差异等多种方面的影响,让一味地模仿与学校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表现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概括来说,就是非舞蹈专业类院校在舞蹈教学模式和课程上都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专业性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强

普通高校在舞蹈专业的师资力量上参差不齐,这是目前广泛存在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舞蹈教师的要求限定在硕士学历,某些地方性普通院校的舞蹈教师甚至只有本科学历,只有一些层次比较高的院校才要求博士学历。另外,一些学校比较看重教师的实践能力,会聘请一些社会上的舞蹈家担任教师,这些舞蹈家在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上也难以保证。可以说,普通院校受限于自身条件和吸引力不足,专业性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非舞蹈专业类院校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加之前文所述的师资力量上的欠缺,另外还有实践平台的限制,都导致舞蹈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课程在设置上不够合理,有些甚至呈现脱节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更无从实现舞蹈知识的体系化。比如,舞蹈的形体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体训练的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学校由于资源或是动力不足等,为学生搭建的一些舞蹈实践表演平台极为有限,没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尽力争取和利用,影响到学生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的融合。

三、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在新时代的创新方向

在如今的新时代,高校舞蹈教育要紧跟时代节拍,抢抓机遇,在高校舞蹈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好创新发展。既要在舞蹈教育观念上进行创新,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方向上进行创新,又要在高校舞蹈课程设计以及高校舞蹈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唯有全方位进行创新,才可以促进高校舞蹈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一)明确舞蹈教育的目的

当前很多高校极为注重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因此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舞蹈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兼具文化修养、舞蹈理论及技术功底,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复合型舞蹈艺术人才,甚至是舞蹈艺术家。广大涉及舞蹈教育的高校,也将舞蹈教育纳入美育教育中,教学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学会对舞蹈进行欣赏,学會感受舞蹈的魅力,并能够具备一定的舞蹈表达能力,亦对大学生对于舞蹈之美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因此,一定要提升舞蹈教育的学科地位,加强舞蹈教育与自然和人文学科的交流,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美育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人才的质量建设是根本

舞蹈专业的人才建设要同时注重舞蹈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专业素养上,要注重对大学生舞蹈艺术鉴赏力和舞蹈艺术创新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尝试对舞蹈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在文化素养上,除了要在课程上设置关于舞蹈的技巧、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课程,还要强化传统文化和社会学教育,提高美学课程的占比和学分比例。

(三)学校要整合资源

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统筹下,让其他院系开设一些诸如音乐剪辑课程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等。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舞蹈表演和创作高质量完成。对于学校来说,还要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拓宽舞蹈编创和舞蹈表演的空间,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化各学科之间的教研工作。

(四)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当下,一定要引入多媒体手段,推动舞蹈教学向着趣味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创新性。概括来讲,一是将传统的书本上的东西尽量变为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让传统的说教方式转变成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二是不断尝试将多种元素和手法融入舞蹈的表演和编创中。例如,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比较广泛采用的线上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加强与舞蹈教师的交流,增加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上的能力。当然,这也可以让舞蹈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

四、结语

新时代的大潮带来了教育方面的巨大变革。因此,高校舞蹈教育要与时代共进步,注重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断纠正舞蹈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让新的教育理念和网络信息技术共同赋予舞蹈教育更积极的影响,不断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健康、稳步发展,不断提升舞蹈教育的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魏诗琪.关于高校舞蹈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考[J].艺术家,2020(1):105.

[2]郑婧雯.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创新思考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11):214-215.

[3]林碧映.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14):234-235.

[4]马晓莉.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67.

[5]王超.关于新时代下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众文艺,2019(1):223-22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方向舞蹈教育新时代
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创新方向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方向探究
试论国外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向和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