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普通高校音乐美育的重要作用
2021-01-12张辰
张辰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教育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如今,我国教育工作不再仅强调文化类知识的教学,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美育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可是从目前普通高校音乐美育的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虽然有进行音乐美育的教学意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却很少有高校能够真正将音乐美育工作落实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探究音乐美育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推进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高校音乐美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美育;教育改革
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少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之外,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够接触专业化的音乐美育活动。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来看,人们艺术需求求越来越大,所以高校加强对普通学生的音乐美育势在必行。
一、音乐美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強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走入社会进行相关的职业工作和社会建设。由此可见,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必须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从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缺口来看,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艺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所以艺术人才的市场需求较大。这样的人才需求市场导向也意味着高校学生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审美情操和艺术能力。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加强音乐美育,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全面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其中就包括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对学生个人的天赋和潜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多元化的方式和宏观视角进行人才培养。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适当进行音乐美育也是为了迎合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潮流和。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在开展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音乐等艺术的教学,非常有利于高校自身教学形式的转变,有助于高校构建综合全面的教学体系,促进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全面增强高校教学实力,提高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于对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乏各行各业的社会建设人才,需要快速进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偏重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以完成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教育方向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很显然,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能够学习的科目是相对有限的,并且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文化课的考核才能升学,所以初高中阶段文化课的教学安排占比较大。进入高校以后,学生的时间更加充裕,而且对于音乐等艺术,高校有更加充裕的资源和更加开放的环境来进行教学,可运用这样的优势条件,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普通高校音乐美育策略
(一)注重音乐教学,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
纵观高校音乐美育的开展情况,大部分高校都会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但事实上,要想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提升,高校必须要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构建完善的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在音乐美育方面,第一,高校要实行普遍化、专业化的音乐课程教学。比如,学校可以根参考音乐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安排,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掌握,提升对音乐发展史的了解、对不同音乐流派的理解、对不同音乐的赏析能力等。针对此目标,学校可以统一音乐艺术类专业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实现平等的的音乐美育。第二,学生在感受到了具体的音乐之美后,将会产生一定的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所以学校在进行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学校可以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整合,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组队,然后由学校音乐教师针对不同的小组发布音乐创作任务。这样一来,每个小组当中都有音乐专业学生,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高。
(二)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优化音乐教学的手段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非常多的科技手段都能够运用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开展音乐美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同样需要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尝试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和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就比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文化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有关音乐艺术发展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的形式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流派音乐鉴赏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开展教学。通过融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且采用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流派的区别和引导,有利于学生迅速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风格色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
(三)注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多的音乐展示舞台
音乐学习本身就应是非常轻松愉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能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注重放大学生对于音乐美的享受,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从而不断树立音乐学习的信心,实现音乐美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比如说,很多普通高校都会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音乐美育同样也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比如说一些校外企业通常会举办各种年会,那么学校就可以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和联络,在年会上搭建音乐舞台,让高校内部的学生到企业年会上进行音乐汇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会进行社会宣传和项目介绍,在这些活动中,高校同样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所定的主题进行相关的曲目选择和音乐表现类型选择,然后由学校内的学生进行汇演。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越性,为学生搭建更多的音乐展示舞台,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另外,高校还可以考虑自主搭建舞台,比如定期在校内举办文化艺术节,在文化艺术节上,学生都可以进行音乐表演。总之,一定要让高校大学生在接受音乐美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能了解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丰富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保证让大学生具备足够的音乐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三、结语
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音乐美育教学活动时,高校一定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向仲敏.以文化人:人文通识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刘福瑞.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大有作为: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通识课程“中国音乐鉴赏”为例[J].音乐创作,2014(9):179-181.
[3]刘永福.大学通识音乐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140-144.
[4]陶雅娟.论高校音乐教育中美育价值的实现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14):82-84.
[5]肖雨卿.树立音乐文化自信 培养创新美育人才[N].文艺报,2021-12-03(3).
[6]徐科锐,耿潮.蔡元培音乐美育思想的理论构建与具体实践[J].艺术教育,2021(11):255-258.
[7]周红伶.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互通互融改革实践案例[J].艺术家,2021(7):69.
作者单位:
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