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研究

2021-01-12解春凤

大观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艺术

摘 要:2018年教育部研究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组成部分,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借助高校教育环境开展文化推广的策略,并将晋商“三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纳入教学体系,对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三雕”艺术;课程建设

注:本文系2020年晋中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g202027)研究成果。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2018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一、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在教育部的有力推动下,全国高校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并积极申报优秀传统文化基地项目。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晋教体函〔2019〕27号),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2019年9月省教育厅认定晋中学院晋商大院建筑“三雕”装饰艺术(以下简称晋商“三雕”艺术)获批第二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

晋商大院是明清时期晋商的宅院,其建筑装饰“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在建筑装饰上的全面体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晋中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一直秉承“立足地方、面向全省、拓展功能、打造特色”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晋中学院美术系现有砖雕实训室、木雕实训室,并在各个专业开设了关于“三雕”艺术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为“三雕”艺术的学习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推广晋商“三雕”艺术的技艺与文化创造了条件。建设晋商“三雕”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不仅要在高校普及晋商“三雕”艺术的技艺与文化,更要充分利用大学教育的有利条件,提高青年人对晋商“三雕”艺术的认知,形成由点及面的辐射,开创晋商“三雕”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新局面、新气象。

二、晋商“三雕”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立足育人根本,推动教育传承整体发展

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学校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导,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晋商“三雕”艺术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使其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立足文化传承,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发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利用教学资源,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生通过学习“三雕”艺术相关课程,可以增强文化主体意识,积极担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扬弃继承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传承的内容、载体、形式、手段进行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特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于促进晋商“三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立足文教结合,凸显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晋商“三雕”艺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新模式,结合实际条件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拓展育人阵地。

三、晋商“三雕”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课程建设

(一)将晋商“三雕”艺术课程纳入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第一,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在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平台开设晋商“三雕”艺术教育类课程。该课程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行学分化管理,设置36个课时,共2个学分。

第二,课程开发。根据教育部要求,每个传承基地应该有若干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因此,学校要对晋商“三雕”艺术相关课程进行有序开发。如开设晋商建筑“三雕”艺术欣赏、晋商大院砖雕艺术、晋商大院木雕艺术、晋商大院石雕艺术、晋商大院影壁艺术等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开放教学资源。学校要在院校原有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打造晋商“三雕”艺术精品课程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充实教学资源。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渗透相关课程的教学环节。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的方式,可将不同平台面向地方高校开放,拓宽资源共享受益面。

(二)探索多样化教学形式

第一,非遗进校园。学校可以聘请“三雕”艺术传承人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向学生讲授“三雕”艺术知识,展示“三雕”艺术的制作工艺,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授晋商“三雕”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丰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形式,活跃校园文化。

第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晋商大院进行实地考察,使之从文化历史中汲取养分,切身感受“三雕”艺术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关晋商“三雕”艺术的展览、展示活动开展公共艺术教学,拓展和补充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教学形式。

第三,增加实践环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三雕”实训室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文化創意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三雕”的制作工艺,增进学生对于“三雕”艺术的认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将“三雕”艺术课程内容融入社会、生产实践,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能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三)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学校要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三雕”艺术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三雕”艺术理论知识、研究经验,掌握“三雕”艺术技艺。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民间“三雕”工艺研究学者与传承人作为本校的外聘教师、学术顾问,使非遗传承人与院校教师有效联合,形成一种新型“师徒结对”模式,提升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构建教材与课程体系

学校要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重视教材的管理,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此外,学校要做好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晋商“三雕”艺术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同时教师要紧跟时代,了解新型教学方法与传播途径,大力推进电子教材建设。在课程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学校要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标准化的考核标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活动,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举措。晋商“三雕”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课程建设,不仅可以培养高校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课程建设,学校为学生搭建了解、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实现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从而推动以晋商“三雕”艺术为代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EB/OL].(2018-05-14)[2021-05-

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8/201

805/t20180523_336874.html.

[2]戎喜平.晋商大院“三雕”图案艺术研究[J].设计,2018(17):96-97.

[3]丁俊苗.应用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思考:以巢湖学院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6):77-81.

作者简介:

解春凤,晋中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艺术
纸的艺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