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及分析
2021-01-12王盼盼
王盼盼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危重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抢救的有效性研究。方法: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間接收的6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此次测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全程诊疗,实验组实行临床抢救,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记录患者的抢救时间。结果:实验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明显更短,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中给以临床抢救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并能提高治疗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抢救;急诊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护理
急诊急危重症产妇的个体状况较为复杂,有可能是由于异位妊娠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阴道大出血或其他风险所导致的[1],轻则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重者导致患者出现输卵管破裂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一定要选择一种影像学方式明确患者的输卵管着床位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多急危重症孕产妇在入院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要马上为其医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妇产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前沿科室,接收的病人多数为病情危重,全程综合管理在急救科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病情很严重、病情发展快速的患者应用适当的抢救方式则尤为重要[2]。有关资料表明,在妇产科室中应用临床抢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次测验探讨对急危重症孕产妇实施临床抢救的有效性研究,并获取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接收的6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作为此次测验对象,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者。实验组中患者年龄介于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8±3.4)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介于19-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中医务人员在接到患者后需要对患者个体状况进行简单判断,并采取合适体位,并给予对应护理,吸氧、包扎止血以及输液等。患者送入妇产科后,医生立即为其检验身体症状,快速的进行初步诊断,医务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实验组患者对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临床抢救。
1、在日常的治疗工作中,医院方面需要针对妇产科开展一系列的医务人员培训和指导,使医务人员能够基本掌握妇产科内患者的应急处理方式和患者病情快速判断方式。在医务人员接到患者后,需要立即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并针对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临床特点作出进一步的优化管理。
2、医务人员在开展患者的抢救时需要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循环血量,这是抢救休克患者的关键,而当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用套管针,将患者的两组静脉开放弱患者的血管难以穿刺,则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切开做好穿刺,针头和肢体的固定急危重症孕产妇失血状态下,患者往往会出现休克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给氧,并给予患者有效的面罩氧气加压,使患者的身体携氧能力得到提升,保障患者的重要脏器供氧量。
3、救治期间医务人员要和医生多加沟通,并根据初步诊断联系有关科室,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获得来自于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的支持,保障患者的康复。从而提升急诊抢救成功率。
4、而当患者的病情已经基本恢复并脱离生命危险后,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评价,确认患者的康复状态并按照要求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导和镇痛治疗,使患者的恢复周期,尽可能缩短。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后,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个体状况较为复杂,为了保障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优化,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进一步的风险因素,预见性的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予以相应的健康指导,以保障患者在出院后能够按照正常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有效的自我管理。
1.3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行记录,并比较患者的抢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中触及的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试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明显更短,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急危重症孕产妇在临床上的病情较为复杂,这也是妇产科中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部分孕产妇在入院时存在大出血的状况,患者的风险状况极为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临床产科最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如果能够在患者病情早期发生的阶段做好相应的处理和诊断,就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出现内出血的可能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使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妇产科室综合抢救工作的品质会对患者的抢救结果直接生成影响,所以对妇产科室中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素养以及工作责任要很高,常规的妇产科室接诊患者通常为医护人员接诊后,首先需要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产妇的个体状况,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抢救处理,实行初诊再为其实行对应的治疗,避免由于诊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
临床抢救和传统的现代化的临床抢救比较下,妇产科医务人员则依据患者的情况给以诊治准备,进而降低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4]。有效的综合治疗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是为了接治患者时能够给予患者全程有效的治疗工作,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或者其他的并发症[5]。
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孕产妇中给以临床抢救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黎建梅,林丽珊,庄炯宇.专职监管下链式转运流程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4):165-167.
[2]陈数巧.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方法[J].现代养生,2018,(06):113-114.
[3]韩菊香,李荣荣.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0):3921-3922.
[4]靳海宏.分析总结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74-276.
[5]耿丽梅.8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08):8-9.
[6]韦明,刘思均.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08):125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