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破解“信息茧房”对策研究

2021-01-12张丹

科技资讯 2021年32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信息素养高校

张丹

摘 要:人们随喜好选择信息进而造成认知局限性的现象古已有之,但随着数字信息时代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的发展,“信息茧房”这一现象开始受到人们重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破解“信息茧房”尤为重要。除了高校积极主动地引导之外,最主要的是大学生自身要努力减少信息获取的路径依赖,积极参与现实社交,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等。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信息茧房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that people choose information as they like, and then cause cognitive limitation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rack the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In addition to the active guid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subjective eff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reducing the path dependence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reality,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mode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Information cocoons; 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茧房”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R·桑斯坦提出的。他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即人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或是需要的信息,而不太会主动去搜寻其他信息。久而久之,所獲取的信息会越来越趋同于自身兴趣,获取的信息面也越来越窄,从而将自己禁锢于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受众沉浸于自己的喜好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检索方法的局限,人们寻找信息时仍会被动偶遇价值观不同的信息,但在数字网络时代,个性化推荐算法等技术的流行,加强了人们对偏好信息的接收,但并没有同时扩大甚至降低了偶遇不同价值观的机会,进而造成了用户信息面的狭窄。

忽视“信息茧房”的存在,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作为大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保持开放的信息态度十分重要,“信息茧房”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片面的信息价值被不断强化,难以与异质价值观念群体沟通。另外,窄化的信息渠道同时影响对事物的全面认知,眼界愈加狭窄,降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媒介素养,影响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另外,大学生身处于学术生涯的起点,学术上的“信息茧房”效应的极端的结果是导致个人和群体的极化。导致研究者预设立场之后,通过收集同质性的信息来“自圆其说”。

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自我约束力不足,同时也渴望群体认同和价值观认同,判断事物时需要学校的引导。大学校园是破解“信息茧房”形成的重要阵地,人们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影响人的一生,其在人文和学术方面的行事风格将始终带有母校的烙印。因此,大学生破解“信息茧房”的困境,需要学校和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努力。

1 破解“信息茧房”学校引导策略

1.1 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

信息素养是一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这3个层面。信息素养高的人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辩证的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帮助学生有效查找、组织、使用和评估信息资源。从信息素养的教育的定义和宗旨来看,信息素养教育是应对“信息茧房”的利器,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检索、网络技术等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信息培养成果。

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提升信息素养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作用。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课程通常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常规服务之一,有必修、选修、讲座、新生培训等多种方式,但存在参与率低,课程设置简单,活动走过场的情况。为破解“信息茧房”效应,提高在校生的信息素养,高校一方面应丰富内容,若高校图书馆所设信息素养课程门数多,则参与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会相应增多,其教学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大,课程的口碑价值更高。另一方面,应将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固定下来,以必修课为主,讲座、活动为辅来保证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2 坚守发声阵地,引导校园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大学生群体好学上进、思想活跃,面对时代变革、社会矛盾、学术讨论,特别是网络上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信息时,大学生需要一个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路人和导航员。

与传统环境下,大学校园的话语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不同,新兴媒体时代的话语权需要高校主动争取,主动发声、正面发声,并且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及学生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微信、微博、“抖音”都可以拿来加以利用,时刻把脉校园舆论的动向,把握宣传主动权,才能不被困于负面、低级、偏激的信息中。

2 大学生个体“破茧”策略

2.1主动制造“信息偶遇”

个体在意料与期望之外获得感兴趣的信息或者获得能够解決问题的信息的情景被称为“信息偶遇”。它可以扩展个体的有限理性,突破个体的认知边界。“信息偶遇”的来源通常包括网络浏览、网站推送、人际交流、宣传信息等。主动制造“信息偶遇”需要扩大自己的信息接收来源,使用多种媒介方式,多个不同的信息平台。

而阻碍“信息偶遇”的行为是单一的信息获取模式。只要一个大学生对某一信息获取和沟通模式形成“路径依赖”,那么信息视野就可能渐渐变窄。每一种信息分发方式都不可或缺,只有丰富多元的信息获取组合,搜索、关注、算法、熟人和陌生人整合起来,才能减少“信息茧房”的形成。

2.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漫无目的刷手机所带来的放松感和愉悦感更令人成瘾。虚拟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沉迷于“不依赖他人”的娱乐,比如游戏和直播。由于各种消费服务的完善也让人们的社交协作越来越少,人们懒得和陌生人沟通交流,只愿与选择和观点立场一致的人进行沟通。这样的社交“茧房”同样会带来“信息茧房”的后果。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大学生不应在有限的闲暇实践中将自己困于虚拟的网络中,走出课堂、走出寝室,积极参与不依托于虚拟网络的活动,扩大自己的现实社交范围,进而扩大信息来源与类型。

2.3主动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文化修养、信息获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混合,是求知欲与批判性思维的产物。个人信息素养的多少,是由个人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的。

大学生对学术应树立追求“真理”的目标,在学术方面树立使命感,积极参加各种信息素养培训。减少思维定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学术的创新力。同时,大学生应学习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基本了解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方式,了解计算机算法收集、整理、分析、推送信息的过程,了解推荐算法并不等同于“信息茧房”,了解网络信息平台的优点与缺点,做到对信息的精准利用和有效鉴别。在社会文化方面秉持批判性思维、警惕煽动性的信息,严防思维惰性,培养积极开放的、批判分析性的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保持中立性的情绪。

3 结语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没有对错之分,“信息茧房”这一问题受到人们关注,也只是技术加速了人们固有的信息选择习惯所造成的。真正要做到“破茧”,最主要的是大学生要自身努力减少信息获取的路径依赖,积极参与现实社交,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等,从而使自身在学业、社会生活、公民角色、终身学习等多方面都能保持正确的信息观。

参考文献

[1] 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竟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 高恺宁.对“信息茧房”认知偏差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69-70.

[3] 赵云泽,薛婷予.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解决“信息茧房”问题的一种视角[J].编辑之友,2020(5):38-43.

[4] 张玉洪,警惕学术研究中的“信息茧房”现象[J].青年记者,2020(7):43.

[5] 陈波.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5):187-188.

[6] 吴汉华,郭淑敬.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分析[J/OL].图书馆建设:1-12[2021-10-26].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10409.1540.004.html.

[7] 郭海霞.网络浏览中的信息偶遇调查和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4):47-50,62.

[8] 李思彤,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4):133-134.

[9] 郑航.被夸大的技术性风险——一项关于信息茧房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信息素养高校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