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合作模式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点
2021-01-12丁莹
丁莹
家校合作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进家校合作模式,可以为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家校合作,了解相应模式的核心,正确认识其对学生阅读指导的作用,学习相应方法的应用案例,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保证阅读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家中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到的字、词等知识得到有机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过程指导,所以便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使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相互配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对学生予以阅读方法指导,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巨大的作用。目前发现,很多学生在成长期间对阅读的掌握程度不足,没有学习到较多的阅读方法,这样会使得阅读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防止其长期在此状态下受到打击,教师一方面应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掌握阅读方法,并由家长代替自己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比如,教师在讲《景阳冈》一课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阅读作业,由家长在一旁进行督促指导。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做好学生家长关于家中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的工作,使家长认清家校合作的必要性,积极地配合教师。围绕《景阳冈》一课,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文中对人物神态、语言等处的描写语句,由此把握武松的个人形象,这对学生理解整篇课文有巨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家长还会指导学生速读法、朗讀法、比较阅读法等,在学生阅读期间在一旁进行指导,让学生完成朗读、默读、精读,之后通过问题,确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指导内容的量与难度,使学生在储备大量阅读方法的前提下,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要求学生完成家庭阅读笔记
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期间对内容进行记录,提高学生对内容的认知程度,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在家校合作中,可以由学生父母负责学生在家中阅读的监管工作,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记自己喜欢的内容,指出文本所用的手法,这样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把握,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家中的时间,通过家庭阅读笔记,可以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认知程度。
比如,在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家长便可以为他们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要求孩子列出每本书的主要人物、内容,在阅读书籍过程中记录其中的优美段落。除此之外,学生家长会与孩子一起进行探究,围绕学生摘录的内容,分析相关内容的写作手法,探讨相应方式的独特之处,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发性阅读能力,与整理家庭阅读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摘抄、归纳与总结,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益处。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监管
由父母对学生进行监管,使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平时阅读各类书籍。学生父母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监督、管控,是为防止学生不按照要求阅读,沉迷于户外游玩或是上网打游戏。
在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时,学生的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按照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督促其完成朗读任务。除此之外,小学生家长还要定期与教师交流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家长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探讨,增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控能力。家长会向教师提供学生在每段时间阅读能力的变化,使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具体的把握,由此制定更加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案。
结语: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家长均有责任指导孩子,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推进教学工作,可以将阅读教学由课上转移到课下,让学生的家长陪伴学生阅读,保证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为阅读教学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