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礼教文化下的女儿墙及其美学原则

2021-01-12王亚丽龚璐璐

四川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女儿墙礼教园林

王亚丽, 丁 铮, 蔡 琦, 龚璐璐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 350002)

1 园林女儿墙的形态发展历史

女儿墙是建筑墙体的一种特殊形式,最早称女墙,也称为女垣。最早的女儿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城垣上凹凸的小墙[1]。《左传襄公六年》中写道“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逐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堞。”杜注:“堞,女墙也。此时女儿墙作为防御工事存在,女儿墙的形态随战争形式和军事武器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后来随着唐宋时期的开放式发展,女性礼教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唐代的女性社交与交往较自由,在恋爱、婚姻、行为上也享有一定的自由,此时女儿墙作为一种广泛的名词逐渐发展,泛指矮墙。到了宋朝,城墙防御女儿墙的形态逐渐演变为平头女儿墙,且在民居中逐渐出现。

到了清代,作为城墙防御工事的女儿墙形态发生改变,平头女墙的形式在宋代后逐渐消失。但是民居女儿墙的平头形式得以保存发展,逐渐发展为我们所熟悉的女儿墙形态。随着礼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女儿墙成为园林建筑中规范女性行为的小墙。《闲情偶记·居室部》中有:“予以私意释之,此名以内之及肩小墙,皆可以此名之。盖女者,妇人未嫁之称,……至于墙上嵌花或露孔,使内外得以相视,如近时园圃所著者,益可名为女墙,盖仿睥睨之制而成者也。展现女性在清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女儿墙在其中的形态性、装饰性与功能性,突出了女儿墙礼教文化下的审美特性。

2 清代女性礼教文化特点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礼教的发展逐渐严格,到了清代,礼教文化发展到达巅峰,礼教文化对女性交往空间的限制十分严苛。清代古代礼教文化主要内容分为特权思想、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男尊女卑和专制主义四个方面,其中对女性限制的礼教文化主要是男尊女卑思想和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两部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其文化表现出多重意义,除了当时的礼教文化外,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清代礼教文化的特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2.1 男尊女卑思想

男尊女卑思想是由于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利且经济地位不平等导致的妇女低位。男尊女卑社会制度起源于西周,是由父系家长制蜕变而来的宗法制度,排斥女性的权利,由此从社会政治制度的层面确立了男尊女卑的格局[2]。《礼记·曲礼》孔疏云:“礼者,所以辩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下不僭上。故云礼不逾节,度也。”在礼教文化的影响下,男性总是被中心化,而女性则沦为边缘化和异化的对象,男尊女卑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对女子思想的约束。

2.2 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规定居于低位的弱势者,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位的强势者的特权。按照礼教文化的范畴,根据约束的对象不同,本文将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概括为为三从四德和男女大防两部分。男女大防体现对女子的交往空间和交往对象的约束。《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礼记.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三从四德是对女子的行为约束,女子的居所设置在在最隐私、最私密的位置且行为受到约束,是指女子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因此,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主要是对女子的行为和交往空间的约束。

2.3 文化的复杂性以及理性影响滞后性

文化复杂性和影响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冲突和打破精神。明末清初时期虽然女性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礼教文化却逐渐深化。众多学者研究了明清女性游园和女子园林雅集活动的盛况,认为妇女游园与封建伦理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冲突[3-5]。在这样矛盾的社会环境中就体现了礼制文化与女性行为的激烈碰撞。其次,由于宋代的理学具有内省、收敛性的特性,与晚宋时期内外交困的社会形势结合,理学对宋代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迟至明清时期才集中显现出来。

3 清代礼教文化下女儿墙的审美原则

清代礼教文化的影响广泛,体现在人们的居住空间、行为方式以及建筑的艺术形式等各个方面。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女性居于最私密的位置,行为受到约束和限制,园林是她们院中唯一的活动场所。在社会氛围作用下,女儿墙作为空间划分的建筑构件,也是女子与外界联系的媒介。通过解读文化下女儿墙的装饰与审美原则,再现女儿墙的建筑智慧。

3.1 集空间营造与防护于一体的功能美原则

女儿墙的基本功能是防御和防护,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其功能逐渐丰富。古代城墙上的女儿墙主要用于军事防御,攻击功能根据社会需求而增加,但是其主要的功能一直留存。民居女儿墙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其功能得到扩充,例如窑顶的女儿墙是砌筑在窑洞上部的矮墙,具体作用是防止雨水冲刷墙面和防止窑洞上的行人跌落。

除此之外,女儿墙在建筑中起围合作用,具有空间营造的功能。在清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空间界面的限定性、私密隐蔽性和遵从性等特征[6],女儿墙是对女性的行为和活动空间进行约束的构件之一。空间的限定性和私密隐蔽性体现的是对女性活动空间的约束,遵从性体现的是对女性行为的约束。空间的限定性区分场域的内外,形成了内场域和外场域两种不同性格的空间,或寂静,或热闹,或拘束,或开放。在保护安全的基础上将女性的行为空间限定在建筑之中,又因为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功能,极大的丰富了空间。

3.2 女儿墙礼教文化下的装饰美原则

女儿墙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了十分独特的装饰作用。女儿墙的嵌花和镂空设计是在古代女儿墙瞭望孔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清代运用不同的砌筑手法,用青砖瓦砌筑花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镂空图案。

3.2.1 材料美

女儿墙的材料与主体建筑材料相同,体现建筑的统一性。晋中传统民居多城堡式高墙深院,其在女儿墙上砌筑花墙,砖花墙广泛使用灰砖、灰瓦,与主体建筑用材一致,色调统一。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一般比较简单朴素,与环境融合。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木泥造墙为主,在明朝后逐渐使用砖造墙,女儿墙总体的材质都比较简单,以朴素为主,立足于环境的主体氛围,使得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具有统一的氛围。

3.2.2 砖花墙的美

女儿墙的嵌花和镂空设计,特点是图案拼接界线分明、体量感对比明显,有刚柔相济的互补效果[7]。在砖砌筑的框架内,利用瓦的弧度堆砌出水纹、钱纹等纹样,以达到保持美观与比例协调的目的,另外还有砖砌筑的文字“万”“吉”等图案,表现出园主人的美好追求。将砖头的硬朗与瓦片的弯曲、柔美的特征相结合,通过砖与砖、砖与瓦的搭接砌筑产生明暗交错的光影效果,给人以稳重内敛之感。嵌花和镂空的装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半虚半实的要素,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起到调和或过渡的作用,打破了实体墙砖面的厚重感和封闭性,缓解了灰色调高墙深院的沉闷感与压抑感。

3.2.3 线条的美

魏氏庄园女儿墙北墙锯齿形,其他墙为直线形,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在其墙上留一垛口、条口,既能一墙多用也美观,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直线是建筑的刚性代表,锯齿形线条的存在能更好的将建筑与周围的园林景观结合。北墙凹凸的线条和其他直线是建筑的边缘线也是建筑与园林景观之间的边界线,这些线条不仅丰富了墙体的造型,不同线条的变化也能够从视觉角度上对于建筑和园林的审美效果进行补充和强化,强化了视觉,形成视觉焦点,丰富了建筑和景观的层次感。

3.3 女儿墙礼教文化下的文化美原则

受中国礼教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根深蒂固,古代建筑中通过建筑形制、方位、空间布局及建筑装饰来表现封建礼制规范中的等级、尊卑和伦理[8]。园林建筑空间也是在男权的支配下产生的,将女儿墙的特点与三从四德和男女大防的文化特点结合,厘清女儿墙形态受清代礼制文化影响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对女儿墙的审美原则进行补充与完善。

在传统园林建筑文化中,女儿墙象征束缚和限制,它更象征着不可逾越的礼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思想主要体现在空间形式方面,女性生活空间正是受这种秩序性和等级化的权力制约。女性生活在深闺,妇德文化与静敛内向的环境相呼应,女儿墙建筑的尺寸感、功能性以及装饰性等各个方面都是文化的载体,因为古代的女子地位低下,用来形容城墙上凹凸形的矮墙。《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言于其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女性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利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女儿墙的尺寸感能够显示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

由于女儿墙自身特点的矛盾性和清代社会氛围的复杂性,女儿墙表现出对礼教文化与女性行为的冲突。一方面,在礼教文化作用下,女性是男性生活的附属品,园林所展现柔婉含蓄的气氛、院落中幽静的闺房以及小脚女人的尺度都是对女子行为约束的手段。另一方面,女儿墙高不过肩,对空间的私密性营造不利,逐渐成为女子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体现的是女性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突破的精神。女儿墙不仅是女性礼教文化的产物,也是女子在社会和文化中为自身争取自由的手段。女儿墙作为两种场域的分界线,它既是界限也是依仗,它的存在是文化复杂性的代表,也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

3.4 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影响的融合美原则

传统民居是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够体现特定时代和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思想观念等特征,建筑和园林景观相互影响,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相互补充融合,建筑与景观的结合是设计的必然结果,但是场域中的景观与建筑结合的手段确实不同的,通过分析建筑与景观界线的特点可以探究其两者的相互影响的融合美。

3.4.1 园林场域性格下的融合

园林具有内外两种场域的性格,具有沟通内外空间的桥梁作用,园林是女性主要的外部活动空间,园林空间呈现半开放的性质,沟通女性私生活与外在世界,女儿墙具有相同的特性,它展现的是沟通建筑内外的桥梁作用。女儿墙与其他的墙体、防护构件等一起构成了园林与建筑的界线,相反的,女儿墙丰富的砌筑方式形成的镂空图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这使得女性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女儿墙和园林的叠加效果使得建筑空间和园林空间的界限被打破,两者的空间特性得到融合和发展,形成园林场域性格下的建筑。

3.4.2 视线的相关性融合

女儿墙通常是在建筑的二层及以上,视野广阔,从建筑的女儿墙看向园林视线由上而下,能够俯瞰园林以及其他外部景观。对园林而言,由此可以产生借景、框景等观景艺术,为女儿墙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从园林看向女儿墙的艺术性主要是其装饰性和对视线的遮挡作用。女儿墙上隔而不断的镂空和嵌花打破了空间的界面限定,变化的直线与锯齿形线条丰富了界限的艺术性,引导视线,将建筑与园林景观紧密结合。

4 结束语

女儿墙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存女儿墙存在形式单一、设计形式单调、创新性不够等问题。通过对女儿墙的发展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审美原则等进行分析,将女儿墙的形态特点与清代的女性礼教文化特点相结合,挖掘女儿墙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为女儿墙与现代园林中的设计相融合提供依据。最终提炼女儿墙凹凸的线条,嵌花和镂空的形式等对建筑构件进行再创造,在女儿墙的设计中增加文化性。

猜你喜欢

女儿墙礼教园林
混凝土女儿墙施工定位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小院牵牛花开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建筑工程中女儿墙裂缝控制以及施工技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