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与苏区干部好作风
2021-01-12冉绵惠廖洪兰
冉绵惠 廖洪兰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是苏区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廉洁奉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的真实写照。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为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沃土,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又促进了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与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的形成相生相伴、相得益彰。
一、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是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形成的实践沃土
基层政权接近群众,基层干部将群众疾苦时刻记挂于心,积极保障人民利益,坚决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斗争,深入群众,转变工作方式,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沃土。
(一)基层政权是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政权
基层政权是领导群众执行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政权,也是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政权。毛泽东在《乡苏怎样工作?》中明确指出:“乡苏维埃(与市苏维埃)是苏维埃的基本组织,是苏维埃最接近群众的一级,是直接领导群众执行苏维埃各种革命任务的机关。”(1)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项英在《红色中华》上发文指出,“城乡苏维埃,是苏维埃政权的基本组织,是直接吸引大多数的工农群众参加政权工作的方式”(2)项英:《强固城乡苏维埃的组织和工作》,《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因此,基层政权是对群众疾苦冷暖最了解的政权,群众的要求是什么,哪里需要修桥补路,哪里需要办学盖学校,哪家妇女要生小孩,哪家群众要婚丧嫁娶,哪家群众缺粮少穿等群众切切实实的生活问题,基层政权是最直接、最先了解的。同时,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来自基层干部的作风。群众对政党、政府工作作风好坏的评价,除了来自政党、政府大政方针是否为人民利益设计、是否为大多数群众谋幸福外,更直接的是来自于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及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基层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态度,关乎执政根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任何工作都需要基层具体贯彻落实。所以,毛泽东特别强调:“上级苏维埃的一切法令政策,一切扩大红军,查田运动,实行劳动法,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等工作,均须经过城乡苏维埃才能实际去执行。”(3)毛泽东:《今年的选举》,《红色中华》第108期,1933年9月6日。
(二)基层政权建设必须保障人民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领导下建立的苏维埃基层政权必须保障人民利益。毛泽东明确指出,作为工农民主政权的苏维埃必须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工农群众,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进行苏维埃工作和革命战争,这是各级苏维埃政府尤其是基层苏维埃工作的方向和原则。“乡苏工作的方向,应该朝着最能够接近广大群众,最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能够动员群众执行苏维埃任务,并且最能够争取任务完成的速度,使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的需要完全配合起来,这是苏维埃工作的原则。”(4)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苏维埃政权决议案,同年8月制定的《苏维埃组织法》明确规定:“下级苏维埃不能代表工农兵贫民利益时,上级苏维埃得改组之。上级苏维埃不能代表群众利益时,下级苏维埃三分之二请求须召集代表会改组。”(5)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等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2年版,第192页。1930年2月,《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会议第二次大会宣言》是这样界定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即苏维埃)是为工农兵士贫民谋利益的政权机关,又是工农阶级镇压豪绅地主反动派最好的武器,它的一切决议和行动,都要根据工农阶级的利益而决定。”(6)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0),内部资料,第6页。广昌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规定了苏维埃的任务是保障劳苦大众利益和镇压反动分子的反抗。“苏维埃政权的任务是保障工农兵的利益和自由,绝对镇压反动分子的反抗。”(7)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1934年及补遗部分)》,内部资料,第474页。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期间,时刻将人民记挂于心,关心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长冈乡、才溪乡之所以成为模范乡,在扩大红军、购买公债和其他工作中成绩显著,就在于他们“是在最具体最实际地解决群众中的每一个困难问题”(8)毛泽东:《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2页。。长汀县四都区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表率,据不完全统计,四都是一个不到5000人的小乡镇,在1929年至1934年的5年间,竟有1200多名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出现了一家两个、三个兄弟或父子参加红军的情况。扩大红军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好红军家属的工作,解决红军指战员的后顾之忧。为此,四都区、乡苏维埃政府积极落实上级苏维埃政府的规定:分配土地要优先照顾军属,并由区、乡苏维埃政府组织妇女、少先队帮助耕种。生活有困难的还要给予特殊照顾救济。对老弱病残还要帮助挑水、做饭、砍柴、耕田等。正是由于党关心关怀人民,将油盐柴米的具体生活都记挂于心,中央苏区各级干部辛劳为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真心的爱戴和拥护,人民由衷地歌唱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政府。红色歌谣生动地体现了群众的拥护爱戴之情,如《党对人民最关怀》:“互助互济搞起来,远道办米救荒灾,干部辛劳为群众,党对人民最关怀。革命红旗火样红,汀州经济大繁荣,人人拥护共产党,‘红色小上海’人称赞。”(9)谢镇成:《长汀县歌颂中国共产党红色歌谣》,政协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长汀文史资料》第42辑,内部资料2011年版,第52—53页。
(三)基层干部要坚决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斗争
毛泽东对强迫命令主义、官僚主义有过严厉的批评。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毛泽东强调:“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他要求各机关和政府,尤其是区政府、乡市政府必须“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10)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亲自动员群众、宣传群众、说服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的热情提高起来,各项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取得工作的成效。由于“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11)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因此,他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在《乡苏怎样工作?》中毛泽东特别指出,强迫命令主义要完全废掉,而“官僚主义的领导,它同强迫命令主义是一样有害的。”所以他要求每一项革命工作,不管是上级的指示还是本乡发起的,都要经过乡代表会议的讨论,都要向群众大会和各代表会报告,“得到每个代表每个民众的明白与承认,只有在大家完全明白了承认了之后,才能使大家负起责任来,才能激发大家的革命热情努力去做,才能使工作做得好又做得快”。再加上紧跟着去检查,形成工作布置后的检查制度,就一定能提高苏维埃工作的质量和速度。(12)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1934年4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张闻天在《区苏维埃怎样工作?》中也要求区苏主席团应该有计划的同各部协商经常派人到各乡村巡视工作,找代表或群众谈话,“倾听每一个同志所发表的意见,仔细的将所得材料加以分析,然后同乡苏同志共同商量,提出具体意见,准备必要的会议来讨论具体的工作,与推动该乡工作的进行”,“使每一动员真正深入到下层群众”(13)《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338页。。
1929年11月,闽西特委在检查过去3个月苏维埃工作时发现,基层苏维埃政府在建立的初期存在“冗员太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所以,要求今后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应有很好的分工,各明责任”,并要求各级政府要尽量精简人员,裁汰冗员,具体是县苏维埃政府减到30人以下,区苏维埃政府减到9人以下,乡苏维埃政府减到5人以下。要节省开支,苏维埃政府职员伙食费每月最多3元,还要尽量减少零用费,减到每月最多3元。政府办事效率要高,做到敏捷迅速,防止官僚习气的发生。(14)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等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2年版,第289—290页。1932年7月1日出版的《赣东战线》第一期发表金乐的文章《面向群众》,该文明确提出:“用十二分的决心来转变实行新的工作方式”,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就是改正过去形式主义和空谈的错误方式,只作决议不实际实行的方式,而建立科学分工,个人负责和集体领导相结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计划的有及时督促检查的方式。(15)金乐:《面向群众》,中共宁都县委出版《赣东战线》1932年7月1日。见赣南师范大学存《石叟资料》卷1—4。
二、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制度建设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制度保障
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实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科学的人事制度和严格的廉洁制度等,有力地保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
(一)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
首先,发动群众参与改造苏维埃并建立相应制度。如为使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与工作在群众中得到检验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选举热情,1933年11月,中共闽粤赣省委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深入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动员和发动群众向苏维埃政府提出意见,参加改造苏维埃运动(16)福建省档案馆等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内部发行),第402—403页。,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层、乡苏市苏(17)“乡苏”即乡苏维埃政府;“市苏”即市镇苏维埃政府,下同。实行定期向选民群众做报告的制度。其次,专门设立“群众意见箱”并将其制度化,如《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就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置一群众意见箱以征求群众意见。”(18)赣南师范学院苏区教育研究室:《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第1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251页。再次是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度化。1930年7,上杭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在《整理苏维埃》的决议中也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代表要积极地调查当地情形,解决当地困难,还决定在县区乡设立“调查统计股”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二)科学的人事制度
中央苏区基层机构和人员有严格规定,目的是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基层政权精干、廉洁、又能切实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并接受群众的监督。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明确了乡市苏维埃的人员设置、对领生活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限制并规定乡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不脱离生产的原则、要求其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地方开会并吸引群众参加讨论、定期向选民报告工作等。“乡苏维埃不设立执行委员会,也不设立主席团,只设主席1人,大的乡苏维埃可设副主席1人,主席缺席时,须选举代理主席行使主席职权。”“乡苏维埃不分科,一切事件由整个乡苏维埃负责。”“乡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以不脱离生产为原则。”乡苏维埃有生活费的工作人员只有主席、交通和其余工作人员各1人,但至多不得超过3人。在狭小或偏僻的乡又或在经费困难的时候,只维持主席1人的生活费。条例还规定乡苏维埃必须定期向选民报告工作:“乡苏维埃每月须向该乡选民做乡苏维埃的工作报告一次。有几个村的乡可以到各村去召集选民大会报告自己的工作。”关于城市苏维埃(中央和省的直属市除外),《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城市苏维埃领生活费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位,特别强调“不得超过19人”,“在经费困难时及小的城市,城市苏维埃有生活费的工作人员,不得超过9人”(19)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4—87页。。
后来,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又不断完善了苏区政权建设的各方面制度,如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命令第五十号根据人口数量规定了省、县、市、区、乡苏维埃常驻工作人员的具体人数(2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01—602页。;1933年12月1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2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0—1230页。,对省、县、区、市、乡苏维埃政权机关的组织、职能划分、代表人数、各种经常的或临时的委员会的人数和任务、代表成分、常驻人员、开会及做工作报告周期、区县省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等做出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中央苏区基层干部科学分工,合作共事,同心协力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如定南县边区“油汶湖乡苏脱产或不脱产的干部,有分工,也有合作,同心协力闹革命”(22)黄孝孺:《定南县边区油汶湖乡苏的干部作风》,中共寻乌县党史工作办公室征集史料,归档号4-2-18。。
(三)严格的廉洁制度
市镇苏维埃和乡苏维埃都下设工农检查委员会,其任务是监督和检举机关和企业中是否存在不完全遵照上级苏维埃的法令、指示进行工作的情况;是否有贪污腐化、消极怠工、压制强迫或其他违反选民群众公意、违反苏维埃法令的行为或人员。若发现不良分子,“即帮助区苏维埃工农检查委员会进行对于这些不良分子的检举”(2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03—1204页。。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了惩处贪污浪费行为的办法。如1933年12月1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严格惩治贪污及浪费行为的惩罚办法四条七款。(24)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31页。
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的同时,中央工农检查部发出了《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的指示,要求各省县区以至市乡把反对贪污浪费的斗争开展起来。为广泛开展这一斗争,指示提出了六点:第一,提起对贪污浪费的警觉性。第二,贪污浪费常常不能分开。第三,发动群众反对贪污浪费。第四,注意许多机关里的贪污浪费。第五,根据中央政府新颁布的惩治贪污浪费法令从严治罪。第六,组织审查委员会审查贪污浪费。(25)《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红色中华》第140期,1934年1月4日。同时,严格的廉洁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在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中央财政部、中央土地部三个工作团,发现于都存在很多贪污事件和反革命活动且未得到有效解决,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决定派项英代表中央去于都督促检查,经过十天的努力,揭发出以县委书记(刘洪清)和县苏主席(熊仙壁)为首的牵涉县区乡各级干部的系列贪污案件和与此相连的反革命破坏活动。于是,改组了问题严重的于都县党政各级领导班子,促进了于都工作的转变。(26)项英:《于都检举的情形和经过》,《红色中华》第168期,1934年3月29日。
三、中央苏区基层干部充分体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
中央苏区基层干部也以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廉洁的作风、为民的情怀充分地体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
(一)中央苏区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
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首先体现在无私奉献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为了革命工作,几乎都是牺牲晚上休息时间开会或做其他革命工作。上杭县西四区区乡苏政府、连城县清安乡苏维埃政府是如此,兴国县上社区区乡政府也是如此。1930年5月26日,上杭县西四区区苏政府召开的一次区乡苏党团联席会议开会时间是晚上8点。(27)《第四次区乡苏党团联席会决议》,上杭县档案馆藏,档案号20-1-6。福建连城县有一份保存完整的《清安乡苏维埃政府会议记录》,记录了从1931年3月20日到同年6月21日清安乡苏维埃政府召开的13次常委会,会议均是晚上7、8、9、10时召开。会议间隔时间不一,最少的相隔两天即第3、4次,最多的相隔23天即第9、10次。此外还有各村苏贫农团主任及工人代表联席会;第□次各村苏主任及贫农团雇农工会主任联席会;第三次支部联席会;第二次各区妇委联席会议决议案。(28)《清安乡苏维埃政府会议记录》,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连城党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92年版,第99—120页。兴国县上社区区主席团开会无定期,但至多不超过5天开1次会,“每次开会至少讨论两个问题,开会时间多半在晚上,至少一小时。每次开会情绪尚好,大部分是到会的”(29)《模范的上社区苏的工作》,《红色中华》第178期,1934年4月21日。。中央苏区基层干部白天工作,晚上开会的举动,实际上就是最大化地将时间、精力奉献给革命事业。这种奉献精神,是中央苏区基层干部好作风的重要体现。
(二)中央苏区基层干部的廉洁作风
中央苏区时期,很多基层干部没有工资和补贴,还自带饭包或零用钱去办公,表现了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作风。“当干部没有工资和补贴,如果家在白区的干部一个月可以补助3—5元零用钱,其他干部要零用钱由自己家里拿来。”(30)《回忆资料》(县内老同志回忆),于都县党史办存,卷内目录:65,文件标题或内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事例》,文件所在张号:80。自带饭包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为了帮助红军发展革命战争,从中央到地方都发起“帮助红军发展革命战争实行节俭经济运动”,提出“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口号。西江县县委书记马德明,为响应节约粮食支援前方的号召,提出自带饭包干革命,自己第一个报名,在其带动下,全体工作人员自带饭包一个月办公。据于都县老同志杨仁斤回忆:节约粮食运动时,区干部一天只吃两餐饭,粮食也是自己带。(31)《回忆资料》(县内老同志回忆),于都县党史办存,卷内目录:79,文件标题或内容:《节约粮食的情况》,文件所在张号:104。
二是为了“援助被难群众”。1933年8月,《红色中华》第102期即登载了上杭群众的阶级互助运动。开展这一运动的原因是反动派“施行其残酷的白色恐怖,屠杀工农,横征暴敛,到赤色乡村里面来,逐得鸡飞狗走,抢得十室九空”。为了“援助被难群众”,杭北三区(才溪、官庄、旧县)群众主动予以援助。区苏区委的工作人员则从“自己家里带伙食来”而将每天公家发的伙食费节省起来,节省的费用从一两元大洋到三五十元大洋不等,“特别是旧县区林魁同志,最热烈,自己一个人,捐出了大洋十七元”。在区苏区委、市区苏、城郊区苏区委、乡苏干部的努力下,到“六月十号统计募捐大洋的数量,已达七百一十元零四角之多。”在帮助困难群众方面基层干部积极热烈响应,做到了无微不至,“募了米给他,又愁他没有菜吃,有了菜,又愁其无盐煮,有了菜和盐又愁其没有油来肥菜,菜,盐,油,米具又愁其没有猪肉吃,没有柴烧”(32)《上杭群众的阶级互助运动》,《红色中华》第102期,1933年8月16日。。据老同志回忆,定南县边油汶湖乡苏脱产干部每天只发半斤口粮,非脱产干部都是自带口粮办公,“乡苏干部处处事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地做好革命工作”(33)黄孝孺:《定南县边区油汶湖乡苏的干部作风》,中共寻乌县党史工作办公室征集史料,归档号4-2-18。。
(三)中央苏区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
1930年5月26日,上杭县西四区区苏政府召开的一次区乡苏党团联席会议决议就体现出基层苏维埃政府对人民利益的关心和具体落实。如对优待红军家属问题决议如下:第一,对所有当红军者政府都要优待其家属,帮助其家属耕种土地。第二,每月都要帮助耕种,并规定了具体人次(农忙时人次多于农闲时)。第三,乡苏负责调查,各乡凡有兄弟二人未去当红军者要派1人出来帮助红军家属耕种。也就是具体落实帮助红军家属耕种的人工。(34)《第四次区乡苏党团联席会决议》,上杭县档案馆藏,档案号20-1-6。
江西长冈乡和福建才溪乡苏维埃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基层干部们白天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晚上或休息时间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随身只带一把匕首、一个公文包和一个饭包,每天的报酬只有1角5分菜金。区苏工作人员每月自带伙食4天。干部们真心实意地把群众的生产、劳动、穿衣、吃饭、住宿、疾病、婚姻、生孩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油米柴盐等问题放在心上,他们访贫问苦,关心红军家属,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对红军家属,区乡干部更是关怀备至,有的红属生病,区、乡干部就去请医生,买药、煎药、喂药,安排看护,使红军家属生活得到保障,红军指战员解除了后顾之忧。正因为如此,长冈乡和才溪乡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定南县边区油汶湖乡苏干部从事每一项工作,办每一件事情,“总是设身处地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35)黄孝孺:《定南县边区油汶湖乡苏的干部作风》,中共寻乌县党史工作办公室征集史料,归档号4-2-18。。因而他们成为工作的模范,得到群众的拥护。
四、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与苏区干部好作风相生相伴
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如前所述,正是基层苏维埃政府与苏区人民心连心,并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基层制度,广大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了解苏区群众的疾苦,艰苦创业,廉洁奉公,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逐步形成了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真心为民的好作风和良好的干群关系,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保证了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各种需要。所以群众发自肺腑地称赞道:“苏维埃红军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36)毛泽东:《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的结论》,中央档案馆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第131页,档案号中央档案馆保密。并唱出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歌谣。因此,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同时,苏区干部好作风也带动了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完善。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使苏区群众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从而拥护苏维埃、歌颂苏维埃,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苏维埃政权建设中来,促进了基层政权建设和各方面建设的发展,苏维埃政权由此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基层政权和各级政权更加巩固,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正如《我们拥护苏维埃》中唱到的:“斧头不拍扭丝柴,人民不怕反动派,我们拥护苏维埃,送人送钱送米来。太阳出来满天红,加紧分田大运动,拥护全苏代表会,打破敌人的围攻。”(37)谢镇成:《长汀县歌颂苏维埃的红色歌谣》,政协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长汀文史资料》第43辑,内部资料2012年版,第75页。如果没有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影响作用,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将会遇到更多的阻力,正是苏区干部的奉献精神、廉洁作风和为民情怀,推进了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进行。
总之,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相生相伴、相得益彰的,二者共同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扩红、购买公债、发展苏区经济等各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