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
2021-01-12谷淏桦
□文/谷淏桦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提要] 随着科技信息日益发达,现金流管理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再是企业关注的唯一指标,企业将关注的重点转移至反映现金流状况的现金流量表,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重资产、资金周转周期长的行业,现金流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建筑施工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特点、现状及影响现金流的变量进行研究,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现金流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思路。
据统计,发达国家将近4/5 企业的破产倒闭,不是因为亏损,而是现金流的不足。现金作为企业的血液,现金流转是企业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建筑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发展后,竞争越趋激烈,特别是各种投资模式拉动建筑市场发展,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回收期更加拉长,垫资的金额不断增大,导致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尤其是如何转变现金流量管理的观念就成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课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变量
(一)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当以现金流量为核心
1、资金流动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建筑施工企业的每项经济活动都是以现金流活动为纽带,以现金为起点和终点,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建筑施工企业更是以现金——工程施工——合同资产——应收账款——现金的及时转换,每一项转化都是有现金参与中进行的,现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建筑施工企业的投入大、周转速度慢决定了现金流转的顺畅与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环节的不畅或阻滞,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轻则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重则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特别是随着多种投资模式的推进,绝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是以投资带动企业经营,这更对资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现金流量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作为一项财务变量,有利润指标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利润的最终实现需要以现金流的实现为最终目标。现金流量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可用资金的能力,在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上,比传统的营运资金更具有相关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反映企业现金流转情况,与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相比较,对现金流的反映更加客观、可靠。现金流量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计划和控制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企业外部使用者来说,也会提供他们非常需要的有关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入能力、现金支出的需要量以及相关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所以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最佳计量。
(二)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当以现金流量为核心
1、资金是企业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是企业的命脉与血液,现金流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现金流最能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本质情况。现金流量是集中体现企业经营状况、综合评价和反映企业实力的主要经济指标,资金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资金的管理实质上是现金流量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注重货币的时间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贯彻“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的资金使用原则,并以此来搞好建筑施工企业整体财务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型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工程款的收款跨度大,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入主要依靠工程施工价款收入和长短期融资,而现金流出不仅多而且量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是其经营现金流入的最主要的来源,它的收取是该工程耗费的及时弥补和整个企业资金运营的保障。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同步,即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趋于一致是资金流转的理想状态,但因受工程结算和收款时间的差距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存在大额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导致企业确认的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收现产生差额,两金存量巨大。建筑施工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就像是企业的“心脏”跳动,现金流入而跳动的次数与现金流出而跳动的次数在数量上极不平衡,这也就成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变量
(一)企业资金结构。企业资金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是管理现金流的第一步。所谓资产负债的期限性结构是指未来期间各个时点的一系列现金流的集合。在未来的时点,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将产生现金的流入量,而负债将产生现金的流出量,不是所有的资产都会带来现金流入,尤其是不一定带来“确定的”现金流入。另外,折旧等一些费用只是会计上对账务的处理,尽管这使资产减少,但并不能带来现金流的变化。现金流入可能来自于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也可能来自于资产的收益。现金的流出可能来自于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也可能来自于企业必需的费用支出。在现实情况下,资金流量完全匹配的情况极少发生。资金流动性供给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即资金流量不匹配时,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供给不足,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财务结构。财务结构即各种资金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财务结构对现金流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观察。从短期来看,对现金流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比例关系称为短期负债比率。短期负债比率越高,则由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不足引起的财务风险越高。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现金流则取决于全部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负债比率越高,则由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不足引起的财务风险越高。
三、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现状
(一)投资过度,未取得预期的回报。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投资过度,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而建筑施工企业原本就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这使建筑施工企业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坏账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进而导致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资金使用成本越来越高,致使现金流量日趋减少。
(二)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不够。应收账款的不及时回收是目前造成许多施工企业资金“瓶颈”的重要原因。由于工程的应收款项(包括已到期质保金)不能及时回收,而相应工程成本已用现金支付,导致了现金流的流入流出不对称,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而新工程的施工又需要巨额的垫资,为弥补现金的支付,企业只能采取贷款或其他的融资方式,从而又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更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的困难局面。
(三)现金的收取和支付不匹配。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严格控制工程款项的收支。如果对于工程款的收支审批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项目工程款项的支付把关不严,导致现金支付时间的不匹配,项目付款与收款脱离,无法发挥项目部收取工程款的积极性,往往出现提前支付甚至超付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四)资金管理模式尚需健全。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资金良好的流动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施工企业出现资金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等棘手的问题,除客观因素之外,主观上资金管理模式还有待健全。
四、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管理新思路
(一)现金流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安排与协调。现金流总量上的安排主要是指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数量上的安排与协调,使现金的流入数在数量上满足现金流出的要求,即保持现金净流量是正数。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相平衡的另一约束条件是资金运用的内含报酬率不低于资金来源的成本,否则项目投资会导致净现金流出,从而会使现金流减少,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要保持资金运动的连续性,仅在资金总量上保持平衡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期限结构上互相平衡,即各种现金供给在时间上要提前于现金需求,以便在任何时点上都有足够的现金供给满足现金的需求。
(二)合理确定资金筹集数量及筹资方式。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合理预测筹资需求量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根据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来安排筹资数量最关键的一环。选择合理的资金需求量预测方法,计算不同时段、不同工程项目及项目的进度来预测资金需求量。企业无论采用哪种预测方法都应考虑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熟悉不同时点上资金的不同价值以及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考虑不同筹资方式可能带来的资金成本问题,以合理安排资金筹措时间和筹资方式,适时适量获取资金。
(三)全面编制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或现金流量预算是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及余额所作的详细预测,它是根据其他预算、资本性筹资以及资本性支出计划编制出来的。预算通常覆盖一年,并按月或季度划分为若干个较短时期。从广义上来说,现金预算的编制是在编制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及利润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到信用期和提前付款等因素后,将这些预算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而得到的;同时,现金预算也考虑到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也应随之变革,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管理方法,做到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流质量,从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中找出最佳经济效益,做到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最大化,提高现金流量管理的科学性。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现金,减少现金持有量,而将闲置的现金用于投资,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建筑施工企业要保持良性现金流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金流转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良融资行为,不良的融资行为是指企业没有明确方向的融资,不知道要干什么,先拿了钱再说。为了确保良性现金流的形成,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时刻避免不良现金流的出现。对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监控,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帮助决策者了解并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从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为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