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2021-01-12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交融合用户

张 艳

(东莞日报社,广东 东莞 523076)

0 引言

传统媒体重视的是信息传播,而新型媒体考虑的是信息服务,两者虽在形式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单纯的信息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媒体产品的相互融合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为了确保传媒产品的不断创新,就必须明确当前的媒体发展趋势,重视传媒产品的运营,避免进入传媒行业误区。

1 传媒产品创新面临的困境

当前来说,传媒产品(特别是融产品)成为各个行业的研究核心,其目的是研发新型的传统产品,提高自身的产品影响力。从定义角度来看,传媒产品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引导用户去消费,最终获得经济利益。要想实现传媒产品的创新性发展,就必须重视产品的品牌化研究,尤其是创建科学化的传媒品牌,制定系统性的传媒产品运营计划。传媒产品竞争的本质是服务质量,这就说明,未来时间里传媒产品的服务质量将更加完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

1.1 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负责人逐渐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创建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栏目,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证明了自身的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传媒产品都实现了有效融合,其仍存在着媒体目标不准确、媒体认识不全面等问题,导致传统媒体的运营机制难以实现改革,极大的约束了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具体的传媒产品设计中,媒体负责人为了降低工作压力,仅在产品上增设了二维码、公众号等信息,认为这样就实现了媒体融合,显然是不可以的。另外,部分媒体负责人将重点放在了“内容的研发”,希望借助新颖的媒体内容去提高竞争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过分重视“内容的研发”,使得传媒产品表现为“花里胡哨”,无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1.2 忽视了传媒产品内容与技术的结合

先进的媒体技术是促进传媒产品发展的基础,而融媒体时代的灵魂也是媒体技术,可见,如果缺少了媒体技术,那么融媒体就成了一句空话,毫无价值,更谈不上传媒产品的创新。初步研究发现,目前的传媒产品研发并不在意媒体技术的研究,而是投入大量的资金,挑选几个媒体栏目,此时的设计人员甚至还不明确什么是媒体技术,认为只要花钱就可以做到媒体融合,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传媒产品的研究进展缓慢,无法实现传媒产品的创新。另外,部分媒体负责人将传媒产品和媒体技术分开研究,要求设计人员在不具备技术支持的前提下研究传媒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1.3 过分重视资源的整合,轻传播、运营融合

一般来说,传媒产品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资源的融合,还表现在传播的融合,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部分媒体负责人只是将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创建了丰富的媒体数据库,片面的认为如此便完成了媒体融合任务。殊不知,资源的整合只是媒体融合的开端,如果不能进行传播和运营角度的融合,那么媒体融合无法获得效益。从宏观角度来说,资源的整合并不是媒体融合的本质,而单纯的资源整合也不具备重要的意义。忽视了媒体传播和运营的整合,就等于“釜底抽薪”,即使目前影响不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另外,媒体的融合还需要实施科学化的监督,这也是媒体创新的必要途径。

2 传媒产品的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就拟态环境理论来说,用户获得认知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媒体活动,所以说,用户通过网络得到了一个虚拟环境。传统媒体时代,传媒产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规则,融媒体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传媒产品的创新,实现了思维创新。

2.1 重视用户体验,提高人媒间的信任度

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数为单向的,即被动的接受已经修正过的信息,该方式严重约束了用户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其逐渐失去了自身的观点,逐渐随波逐流。传统的媒体形式就是单向的,其主要的缺陷是交互不足,难以实现情感的交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此时用户不再是单纯的接受信息,而是有选择的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过程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媒间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实现品牌营销。传媒产品的形成过程往往会涉及企业、用户、渠道等,为了提高传媒产品的知名度,媒体人员将会借助多个途径去延伸产品的营销范围,尤其是打造优秀的营销团队,此时,大量的文化公司、创意公司等将进入媒体圈,也就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媒体新闻。随着时代的发展,私人媒体公司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成为社会媒体行业的主流,因为融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是信息化时代,推动了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传媒产品的设计同样需要融入信息技术,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创建稳定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必要时将信息传播渠道交叉,搭建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传播平台,促进传媒产品的发展。

2.2 改善传媒产品的互动性,使其嵌入用户的生活

传媒产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备无尽的潜在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传媒产品重视的是用户消费行为的研究,掌握用户的消费喜好,进而设计出针对性强的传媒产品,促进经济消费。目前,大众传媒占据着重要地位,给用户带来了异样的使用体验,承载着用户内心的期待,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价值观。传媒产品的本质是数字内容的形成,而国内借助数字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海量的传媒产品,但传媒产品间的相似度较高,久而久之使得用户形成了审美疲劳;国外传媒产品的产生考虑的是用户的需求,并在谷歌和亚马逊等平台上迅速传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户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传媒产品使用习惯,这说明,用户内心对传媒产品是认可的。科学化的传媒产品互动性进一步拉近了人与媒体的距离,互动的过程使得用户了解了传媒产品深层次的内涵,懂得了文化符号的意义,也就对传媒产品更加认同。互联网技术是实现传媒产品创新的基础,其也是传媒产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强化了互联网技术,才能从本质角度实现传媒产品的创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传媒产品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网格化、智能化等,此时的传媒产品可在微信、微博等大众平台广泛传播,传媒产品的互动性也随之提高。

2.3 以传媒产品质量提升为核心,约束信息的生产过程

正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入,才使得传媒产品得以快速发展。此时的用户除了接受传媒信息外,还担负着传媒信息传播的重任,海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形成并传播,其中也不乏诸多的垃圾信息,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压力。托夫勒常年研究传媒产品,并在《未来的震荡》中强调了传媒产品的重要性,认为海量的信息并不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反,其会带来生活压力。由此可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约束信息的产生过程,借助多个渠道提高传媒产品的质量。

信息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如果一味的生产低水平的信息,将会造成用户的不适。在茫茫的人海中,用户获得针对性的信息难度较大,面对涌入的信息,用户只能匆匆划过屏幕,而有用的信息寥寥无几。信息爆炸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是极其严重的,要想改善传媒产品的质量,就必须从信息的形成过程入手,过滤垃圾信息,帮助用户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传媒产品的价值。

2.4 以关系为渠道,拓展社交关系网

对于传统的社交网站来说,其功能较少,面向的群体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借助社交网站去宣传自己的产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研究网站的设计,使得网络用户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倍增。在网络空间中,社交网站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不同的群众在这个空间中逐渐形成了分化,而分化的标准有多个,例如教育程度、国籍以及年龄等。随着群聊功能的出现,社交网站不再局限于信息的推广,而是转型为“人脉圈子”。在社交网站的帮助下,山南海北的用户成为了朋友,素未平生的陌生人找到了相同的爱好,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社交关系网的拓展使得用户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是让那些相同爱好的用户成为挚友,与此同时,部分用户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关系更加疏远,被称为“弱关系”。个体是社交关系网的核心,其既是传媒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媒信息的传播者。不同社交媒体平台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时代的发展推动着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虚拟空间随之变化。

社交媒体代表的是个体关系的集合,个体在这个集合中不断成长,社交关系不断拓展。传媒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用户交流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互动,传媒产品逐渐掌握用户的喜好,随之进行产品的改革,实现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未来的时间里,社交关系网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能够展示传媒产品的价值。

3 实现传媒产品有效创新的策略

从宏观角度来看,传媒产品的创新应该考虑时代的发展,并重视生产传播机制的研究,探索科学化的创新思路。优秀的人才是传媒产品创新的基础,为此,本文重点对融合创意团队的组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保障、激励制度的完善也是实现传媒产品创新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详细策略如下。

3.1 优化传媒产品生产传播机制

要想实现传媒产品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优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机制,实现有效的机制革新。对于媒体来说,创新机制包含复杂的内容,例如产品的经营机制、产品的竞争机制以及产品的约束机制等。本文重点分析的是生产传播机制,其要求媒体内的各个元素实现有效的组织,进而从本质角度与产品的生产、传播相结合,确保产品生产、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化的研究,传媒产品生产传播机制得到了优化,使得传媒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此时,媒体人需要做的是肩负起改革创新的责任,对原有的生产和传播机制开展全方位的探索,并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机制创新,用实际行动去提高传媒产品的利益。

例如,全世界都在关注世界杯,每一届世界杯的赛事信息都是人们的热点话题,中央广播电视台也对世界杯比赛实施了直播,并结合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去传播世界杯的赛事信息,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传媒产品的创新,必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传媒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3.2 组建融合创意团队,培养融媒体人才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传媒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果仅靠导演的推广和制片人的宣传,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非常有限。所以,必须进行传媒体人才的培养,这个过程中需要优秀导演的指导,也需要创意设计师的挖掘,从多个角度强化融媒体人才的专业技能,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后续传媒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打下基础。创意团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传媒产品的发展,所以,当前的不要任务是组建高水平的融合创意团队,要求其不断交流,定期实施头脑风暴活动,为传媒产品的创新创造条件。简单来说,创意团队在VR和MR技术的帮助下进行产品的可视化分析,通过亲身实践去了解用户的产品使用感受,提高用户和产品间的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对于移动制片人的培养来说,其不能对行为进行约束,而是引导其主动挖掘市场信息。详细来说,由于移动制片人的工作性质特殊,需要研究媒体产品的生产技术、传播方式等内容,所以,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主观性”,即主动去思考、主动去研究、主动去学习。例如,90后融合创意团队的组建中,导演的主要任务是媒体产品的思考,编辑的工作内容是媒体产品的设计,数据分析师必须懂得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培养优秀的年轻团体,才能更加有效生产传媒产品,实现产品的高效传播。

3.3 制定完善的保障、激励制度

媒体创新机制已经具备,优秀的人才得到了培养,随后需要做的是制定完善的保障、激励制度。如果保障、激励制度存在问题,那么即使是优秀的人才,其价值也无法发挥。保障、激励制度的创建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媒体产品的特征、产品的优缺点等因素,尤其是掌握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媒体产品的形式,让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除此之外,保障、激励制度的建设还需要融入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对希望的激励机制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我国传媒产品的发展。保障制度重视的是传媒产品的顺利研发,而激励制度强调的是传媒产品的设计,希望激发设计人员的激情,做到有奖有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是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统方式发生了变化。传媒产品的创新发展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用户的喜好因素,创建科学化的信息交互方式,拉近人媒间的关系。传媒产品的设计必须考虑情感的交流,尤其是提高传媒产品的质量,不断拓展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传媒产品的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传媒产品还将继续探索,设计师需要融入信息化元素,而媒体负责人需要做好质量把控,确保传媒产品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社交融合用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