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通病分析与防治

2021-01-12颜家衡

散装水泥 2021年1期
关键词:石子模板钢筋

颜家衡

(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混凝土受配合比、搅拌时间、钢筋、模板、保护层等各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各类质量通病,影响工程质量。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相应质量管控策略。

1 加强混凝土成型前过程控制

1.1 加强混凝土材料检验力度

按批次检查水泥、粉煤灰、减水剂、引气剂、硅粉、微纤维、水、骨料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以及进场复检报告,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同时,保证抽样检测的频率符合要求。

1.2 审批混凝土配合比

强度、抗渗、抗冻等级,极限拉伸值、最大水胶比限制、级配、最大掺合料掺量限制、塌落度、VC 值等指标符合混凝土设计要求,并监督混凝土配合比的执行、调整。

1.3 督促检查混凝土按规定取样试验

混凝土取样试验包括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坍落度和初凝、终凝时间以及各种龄期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绝热温升、极限拉伸值、轴拉弹性模量、静压弹性模量等试验。

1.4 监控混凝土拌和过程

(1)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2)混凝土拌和记录完整。设备称量偏差: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1,骨料±2 均符合规定。

(3)通过试验确定强制式拌和机混凝土的拌和时间为75s,加冰拌和时间为90s。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料,应弃置在指定场地。

①错用配料单并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

③拌和不均匀或夹生料;

④出机口温度和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偏差。

1.5 监控混凝土的运输

(1)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转运次数。

(2)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以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三级配混凝土其垂直落距不应大于2m,否则应增加缓降设施。

(3)若因停歇时间过久,混凝土已经初凝,则必须作废品处理。无论任何情况严禁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加水。

(4)所有水平运输方式均应设置保温、防雨措施。

1.6 监控混凝土浇筑

(1)详细的仓面浇筑工艺设计,包括浇筑块单元编号、结构形状、埋件位置、各种混凝土的工程量、浇筑方法(平铺法、层厚、次序、方向等)、浇筑时间、浇筑手段、仓面设备、温控措施、养护方法,并绘制混凝土仓面浇筑工艺流程图表,于混凝土开始浇筑前24h 报监理人批准。

(2)浇筑前8h(隐蔽工程为12h),承包人必须通知监理人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已浇筑混凝土面的清理以及模板、钢筋、灌浆系统、预埋件、止水和观测仪器等设施的埋设和安装等,经监理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浇筑前,混凝土配料单提交监理人核准。

2 混凝土局部通病及防治

2.1 蜂窝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1.1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

(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或溜槽造成离析。

(4)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5)基础、柱、墙根部未间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1.2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中;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设串筒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实,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后再浇上部混凝土,以免出现“烂脖子”的情况。

(2)洗刷干净小蜂窝后,用1 ∶2 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凿去较大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并刷洗净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并进行养护。

2.2 麻面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出现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1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失效,造成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或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致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2.2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涂刷均匀隔离剂,不得漏刷;应浇水充分湿润浇筑混凝土的前模板,严密模板缝隙,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到排出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 孔洞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3.1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部位或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隔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捣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

2.3.2 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处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如果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杂物或模板工具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实。

2.4 露筋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4.1 产生原因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造成外露。

(2)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导致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漏浆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工人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或拆膜时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2.4.2 防治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具有和易性;当浇筑高度超过2m 时,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防止离析;充分湿润模板并堵好缝隙;操作时严禁撞击钢筋和踩踏钢筋,及时调整踩弯或脱扣等情况;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折模,碰坏棱角。

(2)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 ∶2 或1 ∶2.5 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凿去露筋较深部位的混凝土,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5 缝隙、夹层

2.5.1 产生原因

(1)未清除施工缝或变形缝表面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就浇筑混凝土。

(2)未清除净施工缝处杂物或未浇接缝砂浆层,未很好振捣接缝处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2.5.2 防治措施

(1)认真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清除接缝处的松动石子、杂物;接缝处浇筑前,应先浇50~100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浇筑时的下料高度大于2m 时,应设串筒或溜槽。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 或1 ∶2.5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浇灌细石混凝土。

2.6 缺棱掉角

2.6.1 产生原因

(1)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浇筑前未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降低,拆膜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季节施工时, 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2.6.2 防治措施

(1)模板应涂刷隔离剂,并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浇筑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2MPa 以上的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防止撞击棱角,以免碰损。

(2)凿除缺棱掉角处的松散颗粒,用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 或1 ∶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等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2.7 表面不平整

2.7.1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撑面不足,或支撑出现松动、泡水等情况,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进行人工操作或运料,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2.7.2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弹线,浇筑时,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进行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撑在坚实地基上并具有足够的支撑面积,防止浸水以及下沉;混凝土强度达到2MPa 以上,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2.8 裂缝

2.8.1 产生原因

(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

(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

(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

(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

(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

(6)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

(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筋而裂。

(8)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

(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

(10)洞口拐角等应用集中处无加强钢筋。

2.8.2 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及时养护已浇灌的混凝土,防止产生干缩裂缝。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产生冷缩裂缝。

(2)合理设计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3)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符合规定要求,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3 结语

混凝土质量通病虽然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可以进行防治。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问题,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施工工程管理和检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同时,努力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就可以将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降到最少,从而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猜你喜欢

石子模板钢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蛋和石子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石子
截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