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实践及其时代意蕴

2021-01-12崔利宏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西柏坡民主党派

赵 妍,崔利宏

(1.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66237;3.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100年。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西柏坡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统战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完善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制度设计,加强了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定中央统战部的名称,明确其职能范围,奠定了新中国统战工作的新格局;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协商筹备新政协,迈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坚实步伐。

一、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实践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开始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在陕北,面对10倍于我军兵力的胡宗南部队,陕北人民军队处于绝对劣势,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随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最终进驻西柏坡。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移北平,这1年10个月的时间构成了中共党史上的“西柏坡时期”[2]。由此也开启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工作实践,为统战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健全党的制度,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各项工作的集中领导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其“突出特点是通篇贯穿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明确了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3]45。寻根溯源,正是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革命形势需要,“针对党内仍然存在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和地方主义、游击主义的倾向,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代表机构手里”[4]422。会议通过了《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会议的决议》,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基础。

建立报告制度,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领导。在政治方面,《决议》第二条规定,“我党与全国性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建立合作,及时向他们提出有关全国性的政治活动的意见及其他交涉事项”[4]584,该条款指出在各地提出建议的基础上,其决定权完全属于中央;《决议》第六条“省级以上的人民代表会议及政府组成中我党与他党及非党候选人名单的配备”[4]585、第七条“对具有犯罪行为的少数民族首领、社会名流、大中工商业家及省级以上民主政府中党外人士的处理”[4]585,分别就民主党派的政治安排、犯罪行为处理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于这两条规定的决定权,“仍归地方,但必须事先请示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后,各地始得执行”。在文教宣传方面,也作出了“民主党派的全国性的报纸杂志之处理也规定由地方各地事前请示中央批准后再决定执行”[4]587等相关制度规定。总之,通过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具体规定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领导。

(二)明确统战部工作职能、范围,初创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格局

统战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同盟军力量的重点,统战部作为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部门,有着明确的职能定位。《条例》中明确,“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3]11以及据此承担的十五项具体工作。回顾中央统战部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正是起步于西柏坡时期。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规范名称在西柏坡明确并固定下来。1922年,中共虽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并没有建立专门负责统战工作的组织机构。1939年1月,中共决定组建中央统一战线部,并明确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友党、友军和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工作。1944年9月,中央城市工作部(简称中央城工部)成立,主要职责是领导国统区的统战工作。因此,这一时期,中央统一战线部纳入中央城市工作部之中,统一战线工作也以中央城工部的名义继续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共在国统区的统战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各级城工部被迫停止工作。1946年12月,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更好地领导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城工部得以恢复成立。1948年9月26日,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更好地服务于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管理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国内少数民族工作、政权统战工作、华侨工作及东方兄弟党的联络工作”[5],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其职能范围也得以明确,组织机构进一步确定。统战部第一室,负责政权统战工作;第二室,负责国民党区的工作;第三室,负责华侨工作、东方兄弟党的联络工作;第四室,负责少数民族工作;第五室,负责干部管理工作。以上举措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一是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名称由此得以固定并传承下来;二是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基本划定;三是根据党的中心任务、要求,其职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固定和细化。由此,在西柏坡时期中央统战部的名称、职能、统战工作对象和范围得以确定并延续。

(三)多党合作、协商建政,孕育新型政党制度雏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6]这一政党制度的孕育生成有赖于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

1948年,解放战争大局落定、接近尾声,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同中国共产党携手站在民主进步的政治立场上。一些民主人士、党派领袖如陈嘉庚、沈钧儒等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与国民党正在强推和操纵的伪国大、伪“总统”选举相抗衡。同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4]426。“五一口号”一经发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先后发表声明、宣言予以支持。其中,更有一部分民主人士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五一口号”的响应与支持。“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查核档案统计:从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接送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北上的工作大大小小进行了20多次,共接送1000多人,其中民主人士350多人。”[7]在中共严密部署的接送线路安排中,有些民主人士赶赴哈尔滨,还有些民主人士来到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驻地李家庄,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以马叙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为代表的55人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宣告“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8]。由此,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为新型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局面奠定了基础,为新型政党制度实践揭开了新的一页。

(四)凝聚政治共识,协商筹备新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诞生作了全面准备”[9],强调了新政协会议的重要性。回望历史,正是西柏坡时期的筹备工作为新政协的顺利召开做好了前期准备。

党中央在西柏坡起草了一系列筹备人民政协的章程性文件,为新政协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按照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既定规划,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步就是召开新政协,但是召开会议的人员、时间、地点、形式等还没有确定。为了更好地与民主党派沟通协商,毛泽东向周恩来讲到,“似宜将名单及其他各项拟成一个文件,内容字句均须斟酌”[10]。因此,中共中央就在李家庄中央统战部驻地起草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 (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其主要内容就包括人民政协会议的召集、人选、召开时间、地点以及人民政协准备讨论的事项等相关问题。《草案》初步形成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就民主党派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进行协商、展开讨论,充分吸收、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这是人民政协筹备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是人民政协筹备的政策依据、基本遵循,为人民政协筹备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为人民政协的召开提供了政策基础。”[11]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又陆续起草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即《共同纲领》第一稿)《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组织大纲草案》等一系列文件。中国共产党把这些文件“一起编印成册,名为《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关文件》”[12],为新政协顺利召开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主要经验

在一系列统战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党也积累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照顾利益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基点

共同利益是建立统一战线的起点。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3]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也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14]这样才能团结同盟者、照顾同盟者。

一是土改中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放区有1亿农民分得土地。随后,《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的决议》指出,“必须将贫雇农的利益与贫农团的领导作用放在第一位”[4]280,维护贫雇农的利益。由于这种平均分配的方法易侵犯中农利益,所以后期在新解放区以及全国范围内开展土改时做了改变,毛泽东起草《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任弼时起草《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报告》纠正错误,以团结中农。“必须避免对中农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对中农及其他劳动者订错了成分的应一律改正,分了的东西应尽可能退回。”[4]280二是采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方针保护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1947年,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一切离开这个总目标的方针、政策、办法,都是错误的。”[15]1256三是对处于危难之时的民主党派施以援手,保护民主人士的利益。在国民党对民主人士打压、迫害之际,中国共产党向他们提供帮助,将马寅初等民主人士隐蔽保护起来,将黄炎培、张志让、叶圣陶、郑振铎等民主人士护送到香港,使他们的生活得以周全。四是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委以职务和职权。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为例,大会代表541人,其中党外人士有165 人。大会主席团成员33人中,党外人士有14人。在会议筹备和召开过程中,都充分照顾了党外人士的利益和作用。尤其是在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同志专门指示:“华北人民政府是未来中央政府前身,全国各地(包括蒋管区)都在瞪着眼看华北人民政府的人事安排。为了更好地落实‘五一口号’的要求,更好地体现统战政策、更好地发挥人民大团结的作用,政府主席、副主席中一定要加一位民主人士,而且要使这位民主人士有职有权,如果选不出民主人士担任副主席,那华北人民政府就暂缓成立。”[16]最终,在9月20日举行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著名爱国人士蓝公武被选举为副主席并被任命为民政部部长。其他的党外人士也担任了华北人民政府的重要职务,其中陈瑾昆任人民法院院长、于力任人民监察院副院长、黎亮任交通部副部长。在华北人民政府存续一年多时间里,他们有职有权,积极参政。

(二)以文化认同促政治认同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切入点

增进政治认同、凝集政治共识是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抓手。在价值观念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的情况下,形成政治认同的有效媒介就是以文化认同孕育、促进政治认同,达成政治共识。在西柏坡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电台、报纸等大众媒体及百姓易于接受的诉苦大会、识字班、民校,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进行党的政策舆论宣传,最为典型的就是文艺作品的宣传。特别是在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石家庄的文艺工作者为了配合各项政治活动,进行了戏剧创编。如以《兄妹开荒》《白毛女》为代表的文艺作品,深刻描绘了封建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社会现实,唤醒了农民砸碎旧制度、建立新中国、当家做主人的革命意识。新编剧目《红巾起义》一经推出就受到工人广泛好评。另一方面,针对国民党官兵,中国共产党也采取了积极的文化宣传以赢得认同。如中国共产党专门针对国民党军开设广播节目,主要就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时事要闻,引导他们弃暗投明。

(三)取得胜利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关键点

毛泽东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15]123这说明统一战线这个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同盟要想获得长期的巩固和发展,不仅要有共同奋斗目标的指引,更要有引领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能力,带领同盟军去获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才能进一步增强对同盟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指引下,依靠自身的实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从而在军事上形成压倒性的态势;开展土地革命,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正是在一个个胜利成果的取得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农民群众的认同,使他们认识到共产党不仅有能力保护其自身利益,更有能力带领他们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因此,他们也就自觉、自愿地站到共产党一边,团结在共产党周围。这也恰恰说明了取得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工作的关键,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硬道理和关键点。

三、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时代意蕴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中共中央和中央统战部围绕团结人心、凝聚力量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统战工作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认真梳理总结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实践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前提

领导权问题一直都是统一战线最首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14]1257从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统一战线开始,百年统一战线史已经以铁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坚持并发展了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权,这一时期的工作必然会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候放弃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一时期的工作必然就会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就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统一战线,所以也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产物指导中国的实践,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确保统一战线事业前进的方向,保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第二,必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7]共产党员通过践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政策,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以及其他的统战成员认同支持党的政策,形成政治共识,拥护党的领导。

(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实践证明,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开拓改革路,实现中国梦,都需要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齐心努力。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18],这里更多强调的是争取人心和汇聚力量的重要性。点多、线长、面广是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而根本归结于人心与力量的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当前,面对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遇到的和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要通过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以民主协商扩大共识,以和谐共赢深化合作,以荣辱与共坚定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是要注意汇集民意。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地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将汇总的民情、民意反映上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实现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整合民智。统一战线具有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应通过统一战线这个平台和组织,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求善策,引导各方面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各阶级阶层、党派群体和各界人士都团结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三)作用发挥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

《条例》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3]5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法宝,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党的中心工作指向哪里,工作大局指向哪里,统一战线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

当前,统一战线面临着一系列新风险、新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一是统一思想是作用发挥的切入点。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贯穿于统一战线始终和各个方面,对政治方向起着保证作用,对凝聚力量起着引导作用,对化解矛盾起着催化作用。统一战线过去和现在之所以出现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加强思想引领、增进认同,才能更好地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凝聚起来。二是中心工作是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发挥法宝作用,就在于它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大局。党的中心工作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的党的中心工作而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中心大局的重点也必须向“协调各方面利益、增强各方面对党的认同”转变,只有增进共识、加强团结,才能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三是参政议政是作用发挥的着重点。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一直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其人才荟萃和智力密集的优势,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民主党派联系广泛的优势可以达到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增进共识和加强团结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西柏坡民主党派
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演变及基本特点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探析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中共一大在民主人士李书城家召开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
风雨西柏坡行
《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