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17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的临床研究①

2021-01-12李冰雪张艳奇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河南安阳455000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安阳455000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度乙型肝炎外周血

李冰雪,张艳奇(.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河南 安阳 455000;.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数据显示,全球超过20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1]。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约占7.18%,其中约有30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白细胞介素-17(IL-17)是Th17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炎性细胞因子,不仅能参与炎性反应,还能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且有研究表明,外周血IL-17水平是影响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的因素[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旨在分析IL-17水平变化与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联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01~2019-06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依照病情程度分组,分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n=30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n=29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n=2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n=22例),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7岁,平均(54.13±5.16)岁,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42~69岁,平均(55.41±6.52)岁,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42~68岁,平均(55.01±5.87)岁,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2~69岁,平均(55.31±6.25)岁,健康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6岁,平均(53.69±5.48)岁。5组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4]中诊断标准,且慢加急性肝衰竭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5]中诊断标准;近半年内未接受激素、抗病毒、免疫调节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患者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类疾病者;其他肝病者;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全身严重感染者;肝肿瘤者。

1.3 方法

均于清晨空腹时,采集各组肘静脉血10mL,常规离心分离,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AU640型)检测各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1.4 观察指标

(1)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2)各组肝功能。(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4)外周血IL-17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相关性。(5)外周血IL-17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5组血IL-17水平、MELD评分比较

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7水平较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低(P<0.05);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MELD评分较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低(P<0.05),见表1。

表1 5组外周血IL-17水平、MELD评分对比

2.2 5组肝功能比较

健康对照组ALT、AST、TBil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且5组间ALT、AST、TBil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5组肝功能对比

2.3 关联性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IL-17水平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功能(ALT、AST、TBil)存在线性相关,且呈正相关(r1=0.567,P1=0.041;r2=0.612,P2=0.015;r2=0.418,P2=0.036);外周血IL-17水平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功能(ALT、AST、TBil)存在线性相关,且呈正相关(r1=0.492,P1=0.024;r2=0.461,P2=0.030;r2=0.415,P2=0.016);外周血IL-17水平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功能(ALT、AST、TBil)存在线性相关,且呈正相关(r1=0.495,P1=0.032;r2=0.418,P2=0.028;r2=0.672,P2=0.017);外周血IL-17水平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功能(ALT、AST、TBil)存在线性相关,且呈正相关(r1=0.673,P1=0.019;r2=0.522,P2=0.001;r2=0.504,P2=0.011);外周血IL-17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存在线性相关,且呈正相关(r=0.514,P=0.02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病程>6个月的临床常见传染病[6]。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多认为机体免疫功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应答的关键是细胞因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促进各种细胞因子释放。而IL-17是机体免疫调节网络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可能会参与乙型肝炎的免疫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7水平低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P<0.05),表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与操伟庆等[7]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与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说明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17水平升高,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加重。分析原因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大量分泌的IL-17通过发挥生物学作用,能诱导炎症细胞发挥作用,加重肝损害[8~10]。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MELD评分逐渐升高,且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综上,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可据此评估病情程度,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中度乙型肝炎外周血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