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预防分析①
2021-01-12院晓英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南阳473000
院晓英(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常用药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或减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但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患者用药依从性普遍不是很高,这不利于阿司匹林充分发挥药学价值,甚至会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为明确心脑血疾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寻求针对性预防策略,本研究对我院12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03~2020-03收治的124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66例,女58例;年龄50~87岁,平均(68.15±3.24)岁。
入组标准:可积极配合完成研究;基本信息完善;患者与家属均了解且支持本次研究,并经医院理论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缺陷者;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统计、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程度、月收入、居住地、医疗费用、婚姻状况等,根据其用药时间、剂量、次数、种类是否和医嘱一致,判断其用药依从性。
依从性判定方法:高依从: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低依从:偶尔或经常出现用药抗拒情绪,并产生药物漏服或误服现象。
心理状况判定方法:良好:药物治疗期间,可自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未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且每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分均<50分;欠佳:药物治疗期间,出现明显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每周SAS、SDS偶尔其中1项或2项评分>60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24例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有关影响因素分析
较低依从组,高依从组年龄>65岁、初中及以下、月收入<3500元、居住农村、医疗费用自费、离异或未婚、心理状况欠佳、合并症≥3种、相关知识掌握缺乏、医患沟通缺乏、无院外干预、家属支持欠佳、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所占百分比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有关因素分析[n(%)]
2.2 124例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多因素分析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月收入(<3500元)、医患沟通(欠佳)、相关知识了解(缺乏)、院外干预(无)、家属支持(欠佳)、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为影响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依从性的多因素,见表2。
表2 124例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阿司匹林应用价值
截止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有百年应用历史,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抗炎、镇痛药[4]。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阿司匹林具有理想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并将其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5]。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阿司匹林不仅可阻止血小板凝聚,还可具有调和血凝、纤溶作用,可有效降低该病发生风险[6]。而阿司匹林治疗过程中,患者用药依从性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故而,应准确掌握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以提升患者用药规律性与合理性。
3.2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依从性有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24例患者阿司匹林高依从占54.84%,低依从占45.16%,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欠佳,无法充分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受教程度、月收入、居住地、医疗费用、婚姻状况、心理状况、合并症、相关知识、医患沟通、院外干预、家庭支持、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均为影响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因素。影响患者阿司匹林使用依从性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对其中可控因素进行有效预防,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心脑血管事件预防效果。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收入、医患沟通、相关知识、院外干预、家属支持、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多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以上因素的预防及控制。
3.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策略
3.3.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阿司匹林健康知识微信交流群,指导患者或家属加入该群,每周1、3、5晚7:00~8:00发布1次阿司匹林用药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每日群里发表阿司匹林应用情况及体会。每周网上定期询问1次患者阿司匹林用药情况,查看其用药行为是否规范,并叮嘱家属加强监督患者用药,鼓励其主动学习阿司匹林用药相关知识,以便于其对患者的照护。
3.3.2 开展药学服务
建立阿司匹林网络咨询渠道或电话咨询热点,向患者提供阿司匹林相关知识,如:阿司匹林不可与酒同时食用;对肠胃较弱者,可在饭后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对其肠胃道刺激;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加重、药物性胃炎等。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月收入、医院沟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院外干预、家庭支持、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为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制定有效预防策略,以规范患者阿司匹林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