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CK-MB水平的影响①
2021-01-12黄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路 勤(黄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疾病发生时,导致心室重构,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为目前临床治疗AMI的首选药物,其中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降脂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瑞舒伐他汀属于一种胆固醇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同时可减少脂质浸润和泡沫细胞形成,从而避免心肌损伤发生与发展[3]。但目前临床对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仍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01~2019-12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3例AMI患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年审(132)号),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101)与观察组(n=102)。对照组男49例,女52例;年龄61~73岁,平均(67.51±4.36)岁;体重42~83kg,平均(62.14±5.63)kg;梗死血管部位:左前降支29例,回旋支33例,右冠状动脉39例;病变血管支数:单支41例;双支38例;三支22例。观察组男48例,女54例;年龄60~74岁,平均(67.49±4.27)岁;体重41~84kg,平均(62.08±5.54)kg;梗死血管部位:左前降支30例,回旋支35例,右冠状动脉37例;病变血管支数:单支42例;双支39例;三支21例。比较上述2组年龄、梗死血管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4]中AMI诊断标准;②均经临床诊断、脑部CT、血液等检查确诊AMI;③对本研究涉及药物,无过敏反应,且耐受;④均知晓此次研究,且与本院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心源性休克等疾病;②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③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④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个人病情,予以对应的常规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类等对症治疗,同时需对患者实施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吸氧等,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操作。
1.3.1 对照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313,规格:10mg)治疗,10mg/次,1次/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
1.3.2 观察组: 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520,规格:10mg)治疗,10mg/次,1次/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
1.4 评价指标
(1)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正常,且压榨性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心电图检查ST段最高导联回落50%及以上,且压榨性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采取两组治疗前、3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取上层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cTnI)水平。(3)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失眠、皮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9.11%相比,观察组97.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2.2 血脂、CK-MB、cTnI水平
治疗前,两组TC、TG、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TG、CK-MB、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CK-MB、cTnI水平对比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失眠、皮炎、头痛发生例数各为2例、1例、1例,总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发生例数各为2例、4例、3例,总发生率为8.91%;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χ2=2.108,P=0.147)。
3 讨论
AMI为临床心血管科常见的病症,心脏梗死部位心肌缺血坏死,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腔内分流,出现心室重构,减弱心肌收缩功能,从而导致心脏室壁结构和形态发生病理性改变,产生不可逆的心衰,该疾病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危害严重且致死率高等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血管、呼吸等功能性系统,威胁患者生命[5~7]。目前临床治疗AMI多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但各类治疗药物较多,效果尚未统一。因此,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优质、高效的治疗AMI的药物,对改善患者各项临床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CK-MB、cTnI是AMI疾病相关预测指标,其中cTnI是心肌组织中的一种收缩蛋白,正常人体含量非常低,仅于心肌组织中表达,但心肌细胞损伤后,血液中cTnI含量将升高;CK-MB分布于心脏、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CK-MB水平显著提升;此外,AMI发生时,导致血脂代谢异常,TC、TG含量升高,影响机体健康水平;故降低CK-MB、cTnI、TC、TG水平对遏制疾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阿托伐他汀进入机体后,对患者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能够有效抑制,达到有效降脂的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但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血脂、CK-MB、cTnI水平均较对照组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AMI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瑞舒伐他汀是一种胆固醇抑制剂,进入机体后,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从而延缓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10~12]。同时,瑞舒伐他汀可对B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机体各类炎症因子释放,达到良好的抗炎作用;此外,舒伐他汀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分泌失调起到调节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心脏平滑肌增殖,恢复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13~15]。
综上所述,与阿托伐他汀治疗AMI相比,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情况,并降低CK-MB、cTnI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