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环境下高职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12赵海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美德工科

赵海彬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1 新工科背景的时代要求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具有专业的技能,更应该兼有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的美德品质;在重视新产业同时必须加强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职业教育占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业务素质为主,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传统美德的教育还缺乏深度和力度,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全面、细致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如日本非常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仁义礼节,刻苦进取,勤俭互助等思想都已深入日本人的价值观中,韩国重点进行忠、孝、礼“三德”教育。面对世界性的道德危机,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认为必须从学习中华的传统美德入手,寻找新思路。

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热,过分追求自我,追求物质,原因之一是道德教育的缺失,职业院校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新工科”专业教育脱节,专业教师只讲专业的知识,授课过程中很少融入中华美德教育,同时德育、思政教师对“新工科”专业了解不足,专业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只能进行简单的叠加,教学效果平平,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略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以至于面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业绩平平,很难有突出的成绩,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研究高职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培养路径,让“新工科”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共同培育学生成为道德高、技能好、品格优、素质强的复合人才。

2 高职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

习总书记强调,继承和发扬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家追求讲道德,守道德,让每一个人成为传播中华美德的主体。学生是美德传承的主体,探索和研究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培育路径,与社会需求、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即时、精准对接,满足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以培养“新工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为目标,以职业要求、专业特点、学生发展为切入点,以专业课课堂为阵地,充分融入新工科多专业交叉知识点、传统美德德育点要素。同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培训、传统美德教育培训,自主研修、科研引领,全面多方位立体化提升专业教师美德素养,提升德育教师对“新工科”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挖掘新的中华美德点。

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谦和好礼、修己慎独、勇毅力行等传统美德教育在新工科专业领域的渗透路径和方法,满足复合人才的社会需求;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专业需求变化,新兴专业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应对变化,塑造未来。

3 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的同时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师生共同努力,进行试点教育,培养“新工科”专业背景下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专业渗透,提高师德修养,增创美德教育载体,多管齐下,共同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养成。

图1:培养路径

3.1 美德传承,从学生出发

传统美德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要关注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高职学生的传统美德教学要真真切切,切记假大空,否则易形成走过场,形式主义,首先,关注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面临问题及要求,传统美德教育要因时而新,让学生入心,入脑进而付诸实践,其次,关注学生对美德态度及兴趣,把学生感兴趣的点作为教育内容,关注学生道德的形成过程,将美德教育内容与学生兴趣点,形成过程相结合,激发学生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

让美德教育走进学生心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师生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2 专业渗透

结合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素材,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的分析与讨论中,例如,在讲授《公差与配合》这门课时,向学生介绍大国工匠方文墨,观看“方文墨相关报道”让学生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身体力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使命担当,让人生不仅要有长度和宽度,更要有精度。

3.3 提高师德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精神源泉,离开传统文化谈师德修养是无源之水,将传统文化与师德培养结合在一起是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美德要求,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新知识传播的载体,教师只有加强自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实现以德立教、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加强教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将传统美德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外显为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把思政教育摆在首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修德的基本要求,努力提升师德修养,做好表率,其次完善师德考评制度,综合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发挥示范作用。

3.4 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活动模式

围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个主题,突出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熏陶、感染师生,提高实效性。

加强对家风家教、民族传统、中国精神和特色文化等传统美德的总结、整理和发掘,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品牌;结合当地的优秀文化、行业文化、院校自身的优秀传统,大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进教材、进社团、进课堂并将之创造性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实现美德教育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3.5 发挥教育阵地功能

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教育的各个角落,充分利用课堂、实训室、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网站、墙报、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例如安排校内劳动,通过劳动彰显“劳动最光荣”这一美德,参观传统民俗文化馆,通过文化作品彰显传统美德的魅力,感悟美德精神,做到美德育人、环境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及习惯。

4 总结

中华美德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新工科背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专业教师的师德水平,创新美德传承方式,在潜移默化,在消无声息中让传统美德走入高职学生的心中,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与时代接轨,使得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生根发芽,一代代传承下去,谱写新时代传统美德的赞歌。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美德工科
身边的传统美德
诚实是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助人为乐是美德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