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72例临床分析应用探讨

2021-01-12李华龙

关键词:鼻中隔垂体腺瘤

李华龙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在颅内肿瘤中,垂体腺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约占10%-15%左右,大部分为良性,好发于中年人。当前在治疗垂体腺瘤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但是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对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运用在垂体腺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病程3-15个月,平均(8.7±3.5)个月,年龄20-70岁,平均(44.6±12.5)岁,肿瘤直径14-38mm,平均(25.3±9.3)mm,其中84例为女性、60例为男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2例。两组的病程、肿瘤直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术,具体如下: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然后于近鼻底将鼻中隔黏膜切开并剥离,将Cushing撑开器插入,使双侧蝶窦前壁暴露,将蝶窦前壁和骨性鼻中隔咬除,将鞍底骨质磨除使硬膜显露并切开,并且按照常规方法切除肿瘤。最后对鞍底进行修补,对于出现脑脊液漏者,则给予肌肉筋膜、自体脂肪以及人工脑膜逐层封堵,并且术后运用油纱对双侧鼻腔进行填塞。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术,如下操作: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在患者一侧嘴角固定气管插管,取仰卧位,头部朝后仰约15°,对鼻腔和面部进行消毒后,运用1:1000肾上腺素棉片促进鼻腔黏膜收缩,然后按照常规方法,选择宽大侧或右侧鼻孔进入,在内镜直视下,对蝶窦开口进行辨认,距此上方1-2cm处将鼻中隔黏膜弧形切开,翻向后外方,使蝶窦前壁骨质和鼻中隔后端充分显露出来。同时,将蝶窦分隔和蝶窦前壁磨开,使鞍底显露出来,然后将肿瘤侵袭范围作为基本依据,将鞍底骨质磨除,使硬膜显露,电凝后经“十”字切开,按照先后方,再两侧、前方以及上方的顺序将肿瘤组织切除。最后运用带蒂鼻黏膜和人工脑膜对颅底进行重建,并且运用油纱对鼻腔进行填塞,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①肿瘤全切率;②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且记录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由SPSS20.0软件分析,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x2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59例肿瘤全切,切除率为81.94%(59/72),而对照组58例肿瘤全切,切除率为80.56%(58/72),组间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和手术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n=72) 190.2±43.1 122.6±30.1 10.5±2.2观察组(n=72) 140.5±35.3 98.5±21.3 8.6±2.4 t值 6.409 9.233 7.498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其原因有以下2点:①术中经鼻中隔后端直接进入蝶窦,可以避免破坏鼻中隔和鼻小柱,使副损伤减轻,降低术后鼻出血和嗅觉减退的发生风险;②术中保持中线操作,不会对蝶窦外侧壁造成损伤,并且术中对颈内动脉、神经等重要结构进行保护,可以减轻颅神经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中,显微镜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均能切除垂体腺瘤,但是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鼻中隔垂体腺瘤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鼻中隔偏曲治疗术式的研究进展
歪了的鼻梁尽早正过来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垂体转移癌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