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2021-01-12丁玲玲
卢 希,丁玲玲
(1.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9)(2.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中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中等职业教育期间,学生主要接受的是从业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拉动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 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 学校体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对劳动者不断提出高标准、高要求的情况下,对职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忽视学校体育在其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1 研究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由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组成. 本文以南京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从学生、教师等方面调查分析了中职校的体育教学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查阅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南京教育网等相关网站,搜集有关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整理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状况并加以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设计了体育教师和学生问卷各一份,以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以及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获得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2.2.1 问卷效度检验
对问卷效度的检验采用专家评价的方式,在问卷设计前后咨询相关专家,并及时修改和完善问卷内容. 由南京体育学院1位教授、2位副教授,南京市教育协会3位专家,南京市教育局2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效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结果Table 1 Questionnaire validity test results
2.2.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表2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covery of questionnaires
向南京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和回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2.3 问卷信度检验
对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两周后对调查对象小范围内再次进行问卷发放,通过对两次问卷发放结果的统计和计算,两次调查结果相关系数r=0.87,这表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相似性较高,问卷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2.3 专家访谈法
笔者对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职教中心从事学校体育研究的专家、部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领导进行了访谈,主要了解其对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为本调查研究的实施提供指导.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表格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本调查研究的结论提供数据支撑.
3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3.1 体育师资情况
教师的知识储量、技能水平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是否接受到了有效的指导和教育,以下将从多方面对此进行调查与分析.
3.1.1 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情况
师生比在教育教学中反映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实力和办学效益,本研究对南京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和体育师生比进行了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16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师生比最高的是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比值高达1∶9.45. 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整体比例状况.
表3 南京市中职学校师生比与体育师生比情况Table 3 Teacher-student ratio and PE teacher-student ratio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Nanjing
3.1.2 体育教师年龄情况
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了愈加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能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但同时,年龄的增长也带来了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尤其是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使身体机能逐渐地老化,运动能力逐渐变差甚至丧失. 从表4可以看出,南京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师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的年龄段,22岁及以下仅占3.13%,22-27岁的占12.50%,28-32岁的占23.44%,33-38岁的占 17.19%,43-48岁的占23.44%,49岁及以上的占20.31%,从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职校体育教师总体上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化程度低,老龄化程度也不高,年龄结构整体良好.
3.1.3 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教师的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 从表5中可以看出,南京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到了59.38%,本科学历占40.62%,没有专科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 数据表明,南京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合理,各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合理化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教研团队化奠定了基础.
表4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年龄情况调查表Table 4 Questionnaire on the age of physical educationteachers in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 in Nanjing
表5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情况调查表Table 5 Questionnaire on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s in Nanjing
3.1.4 体育教师教科研情况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但中职校体育教师科研情况较为薄弱. 在调查的64位体育教师中,仅有 53.13%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46.88%的教师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 表6对53.13%的有课题研究经历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他们主持或参与的课题研究中,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区级课题14个,校级课题16个,分别占1.56%、4.69%、21.88%、25.00%. 从表7中可以看出,近3年体育教师发表的文章数量在0~1篇的占68.75%,2~3篇的占26.56%,4~5篇的占4.69%,从发表论文的数量上也可以体现出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情况. 笔者在对他们的访谈中发现,有些学校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体育教师开展科研.
表6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近3年发表论文情况调查表(N=64)Table 6 Papers publish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Nanjing in thepast 3 years situation survey form(N=64)
表7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课题申报情况调查表Table 7 Nanj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hysicaleducation teacher project applicationsurvey form
3.1.5 体育教学内容
表8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情况调查表Table 8 Nanj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content survey form
从表8可知,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仍然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 运动专项技能的教学占100%,身体素质的教学达85.94%,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达65.63%,其他内容的教学占53.13%,这表明有部分学校已经将素质拓展作为教学的内容.
4 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情况
4.1 学生构成情况
据2017年南京市统计年鉴,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有53所,在校生119 863人,毕业人数39 323人,招生人数44 973人,专职教师人数6 922人. 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6所中职学校中,在不同层次的培养制度下,中职学生数多于高职学生数,“3+4”、“3+3”以及综合高中、中高衔接班等形式在中职学校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中专层次,还有大专、高中和本科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还承担着社会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正契合了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方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4].
表9 16所中职学校学生构成情况调查表Table 9 Survey of the composition of students in 16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4.2 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情况
从表10中可看出,学生参加的运动项目中羽毛球占有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9.62%,其次是篮球,比例达到66.67%,排球、乒乓球分别占到了54.35%和41.61%,其他项目占35.46%. 这表明除传统的运动项目外,其他项目也很受学生欢迎.
表10 学生参与运动项目情况调查(N=417,多选)Table 10 Survey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events(N=417,multiple choices)
4.3 学生课外锻炼的基本情况
“每天锻炼1 h,健康生活一辈子”是国家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时的重要口号.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创造”的重要人才支撑和保障. 各中职学校从教学工作安排上,已经对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从现实的执行情况来看,并不乐观.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不足.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周锻炼时间2 h及以下的占44.37%,占调查学生人数近一半;周锻炼时间4 h以上的仅占17.2%. 表中显示的数据充分说明学生课外锻炼的时间不充分. 从实地调查中发现,各中职学校在作息时间安排上,都安排了相应的课外锻炼时间,而实际上该部分的时间被社团活动、个人娱乐或者其他事务安排所占用,学生难以找到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生课余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并不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与发展.
表1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情况调查(N=417)Table 11 Investigation on the tim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N=417)
表1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情况调查(N=417)Table 12 Investigation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N=417)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周锻炼次数1~2次的占42.04%,周锻炼次数2~3次的占34.39%,周锻炼次数 3~4次的占19.75%,5次及以上的仅占3.61%. 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以外,各学校均开设了各种体育社团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如篮球社、羽毛球社等;另一方面,市级、省级赛事的举办,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4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情况
表13 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识程度情况调查(N=417)Table 13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of physical education(N=417)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直接反应在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上. 如表13所示,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普遍较高,71.2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非常重要”,14.6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重要”,12.71%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比较重要”,选择“不重要”的学生仅占1.44%. 这表明学生经过不同阶段的体育学习,对体育课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等作用的认知程度较高. 除此之外,有些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课的部分内容有相关性,如空乘专业对身体姿态、气质等方面的要求就与体育课的部分内容具有关联;同时,从体育的运动美来看,较为娴熟的体育技术和较好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强荣誉感.
从表14可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多样,以增强体质为动机的人数比例占96.16%,以应对考试为动机的比例占74.58%,以交往需要为动机的占44.84%,以兴趣爱好为动机的占31.65%,还有休闲娱乐、追求刺激等动机,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的身体练习必然带来体质的增强,这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在综合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素质是否全面,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表14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调查(N=417,多选)Table 14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ducation(N=417,multiple choices)
5 结论
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以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5.1 提升体育师资的整体水平
体育师生比较低,每位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和课外体育锻炼任务,还担任着社团指导、运动队训练等工作任务,导致中职学校拓展类项目的开展没有充足的师资保障. 笔者认为可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通过引进体育骨干教师,确保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通过与班主任、其他授课教师的交流,了解相应职业技术所要达到的必备的人体活动,积极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5.2 加快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未能完全脱离行政班级的影响. 同时,中职学校实训时间的安排也对教学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可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将学生的实训时间安排与体育课程的设置相结合,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序列化,在不断推行教学改革的情况下,积极贯彻落实《纲要》中提出的任务与目标,借鉴周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开设体育专项理论课、专项实践课、保健健康指导等,使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校接受体育教育,提升身体机能[5-6].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政策引导下,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工作作为相关研究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就笔者本次的调查研究发现,各学校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甚至是培养的年限均不一致[7],笔者认为,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就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制定出不同的标准,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加有序化、合理化.
5.3 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应转变观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力于培养具备一定体育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职业人才.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的提升与体育意识的增强完美结合,重视学生兴趣、态度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终结性评价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适当地降低,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