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智能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2021-01-12邱志新杜丽萍关彤石龙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校方机电智能化

邱志新,杜丽萍,关彤,石龙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0 引言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期间,仍热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机电类岗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智能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 教学目标的建设与应用

教学目标的建设与应用,应当以现阶段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予以建设。在此过程中,校方需要认真分析其所在地区的企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整体实力,据此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课程与目标。例如,在东三省地区,高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开展机电加工实训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机电加工能力,从而适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的生产需求;开展机电设施维修实训类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维修机电设备的能力,适应机电设施类维修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开展智能化课程教学,比如PLC实训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以及毕业顶岗等实习类课程,从而适应各类岗位的职业需要[1]。

以东三省的高职院校为例,当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都会选择在当地入职就业。因此,校方需要据此展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岗位调研行动,明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 教学内容的建设与应用

2.1 设置技能模块,能力逐步递进

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目标的详细落实。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阶段,通常包括以下部分,分别是开展实验、进行实习与实训、设计教学课程、设计毕业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想要科学配置实践教学内容,就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1)要注重以技术的实用效果为主体,将技能培训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以及综合技能训练。(2)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实践教学内容。(3)努力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充分落实到所有实践教学流程当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进行实践学习期间,可以掌握完整化、系统化的专业技能。

表1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位的能力要求与实践课程设置

因此,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水平,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这四层技能内容,又可以继续进行细分。首先,基本技能还包括基本技术的操作,比如机电加工、钳工以及焊工实训,包括实验类基本技能,比如制图测绘以及计算机智能化应用实训等。其次,专业技能包涵计算机智能化软件、机电设施装配实验、气压液压实验、PLC实训以及传感器检测实训等内容。最后,专业类技术的应用以及综合类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液压、气动、机电操控以及机械传动等系统类综合实训内容。

2.2 按照工作程序设置实训课程

在制定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之后,校方应当根据相应的教学纲要,将每一门实训课细分为若干个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都要对应其实训项目。例如,在智能化生产线装配及调试实训课当中,可以遵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学习。通过对课程教材中的项目进行开发,能够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生产需要,提升其可操作性[2]。

3 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应用

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先进的技术设备与设施,是保障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校方与专业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注重给予学生真实有效的实训环境。就目前形势而言,职业教育的开展,要以工作过程为重要依据。职业环境通常包括以下部分,分别是:设备的设置、管理方式、职业氛围,要保证以上部分同实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保持高度一致,以此构建真实有效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学基地进行科学分类与合理布局。实训室的设立,需要按照技术的应用与专业来实施分类。倘若根据岗位能力进行划分,可以设置多个独立性较强的技术模块,比如PLC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液压气动技术等。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划分,分成两大工场:其一是机械综合实训工场,其二是自动化类实训工场,以此设置实训室与实训车间。机械类实训工场,能够适应机械、机电类专业的需求;智能化实训工场,能够适应自动化以及机电一体化的实训需求,从而防止发生专业交叉现象出现,避免实训室重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如表2所示。

表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4 教学管理的建设与应用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力度。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就应当具备合适的实践环境与教学设施,需要足够的资金予以保障和支持。为此,校方应当做好实践教学的设备设施、场地环境建设工作,要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合理控制建设经费,以此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其次,要注重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在此过程中,校方需要选择同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生产技术相对先进、管理经营规范、信誉度良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平台。通过采取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将理论同实际高度结合,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端优秀的人才,实现校方与企业的双赢效果。

再次,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机电类人才培养的执行者,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会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此,校方应当针对教师群体,展开能力培训,确保教师群体结构合理、素质优秀,要定期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注重引进、聘请高端技术人才,以此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最后,要注重对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进行研发与应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开展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工作,正朝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智能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校方应当提高对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注重对其进行研发与尝试推广,充分发挥该技术的长处与优势,从而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及专业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市场经济需求情况,参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以此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推进智能化实践教学工作高效稳定进行。

猜你喜欢

校方机电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