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1-01-11李可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概念思考

李可

【摘要】在理论层面,课程思政理论延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典范。在实践层面,课程思政的践行有助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现实困境,有助于高校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笔者经过参考文献和调查研究,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概念;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学者们对高校课程思政的高度关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思政概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二、关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研究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辩证关系及其功能研究

张正光等人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进行了逻辑分析,提出转变思想认识、健全体制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和激发教师积极性对课程思政实施正向影响。陈霁霞等人基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能力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三维功能的融通进行了探索。高锡文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交互关系上,对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合力育人的机制进行了探索。梁暹对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探索,并对课程思政融入一般课程提出了一些思考。

2.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研究

潘乐等人研究了课程思政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困境问题,提出了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升教师素养和课堂教学改革三方面的建议。高燕在研究中认为,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改革滞缓、体制机制束縛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障碍,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徐立新认为课程思政实施要审视并重新塑造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提出教师要从内容、关系、空间和时间维度进行有效策略选择。柳逸青等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政治教育的难点进行剖析,认为课程思政要解决明确定位上形成共识的问题、目标实施上行动一致的问题,以及优化效果上考核评价的问题。裴晨晨则认为,高校思政课效果差强人意。学校缺乏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与考核及教师素养和能力不够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问题所在。

3.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的教育机制构建和路径探索

杨涵等人在总结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经验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校内外专家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为全国范围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李雪萍等人从课程思政实施中理念的更新、合力的形成和資源的挖掘上进行了探索;何红娟等人从实现课程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大思政模式构建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实施进行了研究。王海威等人在研究中从课程思政的学科化分类指导、课程设置的差序格局设置、授课对象的立体化安排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可参考的有效路径。刘淑慧由课程教学手段变革上入手,从目标导向、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张勇、郑毅龙等人也从互联网技术应用上对课程思政实施进行了探索。

二、基于一类专业单一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

诸多学者基于单一一门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探讨和研究,也颇有意义。如陈慧梅探讨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她认为可从教学目标设计、挖掘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上推进课程德育。黄忆凡等人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调整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举措;安秀梅就《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实现进行了探索,她认为应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入手推进。康海燕、沈贵鹏于宵等人各自从相应专业一门课程教学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策略选择。

三、对相关研究局限与空白的思考

1.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或重构的研究,即中观层面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

如上,当前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燎原之势,学者们普遍发现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和困境所在,如高校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的重技轻德、固化思想仍存在,课程思政的观念还未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基于课程思政有效实现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和过程设计探索还远远不够,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显现也还未了现井喷效应。笔者认为,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往往集中高校教育理念、资源、体制、机制等宏观层面的理论探索,或是在微观层面,基于单一课程课堂设计的局部设计创新。而在中观层面,基于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或重构的研究比较少,且鲜有实验研究,其结论尚未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检验。故而,笔者认为,立足于中观层面开展一些实验研究非常有必要。

2.在特定一类专业领域内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同一类专业领域,其授课对象群体可能具有独特性(如军校、工科学校),其专业课程内容也具有内在的相对连贯性和一致性。以高师英语专业为例。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各类教师,其思想文化的传承决定了高师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应该被进一步强化。英语专业的知识体系本身包含着诸多外来文化内容,如何通过课程思政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对高师英语专业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推进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加强对高校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探索,对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生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

[2]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7).

[3]徐立新.“课程思政”的教师实践理念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概念思考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