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优先”做好宣传舆论工作
2021-01-11叶志云
叶志云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宣传舆论工作,是坚持把握正确导向、掌握舆论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争取理解认同、维护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在全媒体时代,如何科学高效地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宣传舆论工作,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梳理出国有企业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宣传工作中的四个“优先”原则,就如何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分享思路和经验。
始终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不仅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在突发事件中把握舆论导向的客观需求。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要坚持“速度优先”原则,在舆论引导上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及时发出为我所用的声音。
思想上要强化时效意识,尽可能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迅速掌握首发权、定调权,要抢在质疑产生、谣言传播前向社会公众告知事件情况,先入为主、以正视听,把谣言扼杀在“摇篮”中,把舆情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
方式上要做好“纵深穿插”,灵活采取发布新闻报道、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组织采访活动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到社会各界,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争取各方支持。利用移動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覆盖全的特点,把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主要阵地,使信息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抢占舆论主导。
“人”是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的落脚点。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要坚持“人民优先”原则,进一步构建企业、媒体、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积累起深厚的群众基础,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事件发生后依然能够支持企业、愿意为企业发声。
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除了要围绕事件本身发声,着重介绍人员伤亡情况、人员救助情况、对受害群众及其家属的慰问及赔偿情况、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情况等,同时还要从人性化角度进行宣传,更多地去顾及受害者的感受,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责任担当和人文情怀。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扩大“朋友圈”,定期开展好“公众开放日”“媒体开放日”等活动,让社会公众和媒体朋友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感知企业、宣传企业。要通过意见领袖增强宣传的“导向性”,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正确引导公众和舆论。
虚假信息不仅会扰乱网络秩序,还会制造恐慌、误导群众。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要坚持“真实优先”原则,以事实真相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以事实真相战胜虚假信息和谣言。
在执行方式上,要及时收集和研判在各类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和言论,对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坚决予以投诉举报,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打击。通过监管部门和法律手段,追究发布者、管理者等人的相关法律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不给虚假信息生存空间。
在宣传渠道上,要通过主流媒体增强宣传的“权威性”。利用主流媒体较强的政治性、权威性以及公信力、影响力,为公众提供理性的判断依据,消除公众的疑虑与困惑,同时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权威性和话语权。
好形象的树立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积月累。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要坚持“态度优先”原则,持续不断地向公众展现出诚实、积极的态度,直面问题不逃避、承担责任不推诿、敢于碰硬不退缩、及时整改不拖沓、严抓严惩不留情,从情感上拉近公众,争取理解和支持。
在没有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要提前绘好“作战图”,了解和掌握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舆论传播的新规律、新变化,基于此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应急预案,优化完善舆情分析研判、信息发布的工作机制和基本流程,并组织策划应急演练,提高舆情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能力,提升主动宣传与舆论引导水平,遇到突发状况能从容应对。
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唱响“主旋律”,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中持续加强对公司实力、公司业绩的宣传,展现公司的新作为、新成效、新形象,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