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小组学习随笔

2021-01-11黄金兰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枣核蜗牛小朋友

黄金兰

我刚一开始实践的时候,一些报刊杂志上都找不到一篇有关小学语文小组学习的文章,拜读过的也是中学的语文小组学习的文章,即使过了十多二十年了,有关小学语文小组学习的文章,还是很少。希望我的随笔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会有更多的老师投入到小学语文小组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中来。

我从教接近三十年了,一直教小学语文。小组学习这个方法从教改之风开始吹的时候,我就在探索,就在实践。在有的人看来,小组学习不外乎几个学生一组,老师指定一个任务,学生围坐一起,说一说,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作用不大,费时还多。你可不要小瞧小组学习,它可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因为在有的老师眼里,认为小组学习费事很多,收效微乎其微,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得很少,有的甚至不用。即使在公开课上用一用,也是流于形式。我记得有一次听课,有一个老师在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让两个学生没有参加。老师也是象征性地问了一两组学生。课后我问他,他如实回答我,说那两个小朋友成绩太差了,不能参与。我却不这样做,我会让每一个学生参加,即使不会说,他可以听别人说呀,也有一定的效果,毕竟‘听’也是小学语文的一项能力。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小组学习的效率很高,所以从一年级一开始就加以应用。

一年级的时候,不管是学习拼音,还是学习汉字,我都把学生分成小组。有的四人,有的五人,也有的六人,人数都是根据挨着的几桌学生成绩来定。一组里面有成绩好的,有成绩中点儿的,有成绩差点儿的。如果小组里面成绩差的多的话,就多搭几个人,就近组合。一年级主要是认识拼音和汉字,会朗读课文。在开始教学拼音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比赛谁把声调读准了,谁会拼音了。在教汉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先由慢到快地读几遍。然后让小组长抽查,看有没有学生不会读。不会读的,小组里其他小朋友负责把他教会。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小组里的小朋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读,另外一部分听,有错误的马上指出来,教他读正确,读完后,要评论是否读得通顺,流利。然后交换,读完后,也这样评论。我只负责抽查,统计,抽查小组里比较差的达到的效果,统计有多少小组完全达标。

今年,我教的班级已经到了三年级了,我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探索到了更多的领域。应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学习。记得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我就让小朋友们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我又像往常一样让小朋友几人合作,我依次了解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当我问到李杰这小组的时候,小组组长李杰就说到了这一点: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很多的鱼。我当时很惊讶,课文里没有提示,小朋友们能想到这一点,真还让我意外,真不能低估小朋友的智商。

在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要求复述故事。我把这一组课文上完了过后,四个故事一起在小组里讲。我心想:每个小组四个人,一人复述一个故事,正好。我分好组以后,给他们说了这个要求,又开始听每个小组讲故事。有一个小组是韩沁烨、李骏霖、李静怡、李佳馨,李骏霖成绩稍差点儿。我走过去时,正好听见韩沁烨讲到:"要把牛和驴从衙役手中夺回来。你来?"就听李骏霖道:”到了晚上,枣核来到,来到——“韩沁烨赶紧补上”衙役们住的地方“,接着李骏霖又讲下去,他们这组是一人讲一部分,正在讲《枣核》这个故事。我听到这里,笑着赶紧离开听下一组去了。这时候我想到有的老师说不放心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怕他们做不好,你说这个担心是不是多余的?后来我来到另一个小组,这组有李璐鸿、罗心林、何俊颐、李明泽,这几个都是平时不完成作业,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他们正在讲”漏“,何俊颐和李璐鸿两个人同时在讲,好像轮唱一样,一前一后,讲着同样的情节,大有比赛之势。当他们两个都记不起来的时候,罗心林就补充一句。这个平时光贪玩的小家伙,把书放在桌子下面,认真地对着书,听得可专心了,这是老师大讲特讲都达不到的效果。

我想小组学习效果这么好,我是不是可以用在写作文上呢?我还真试了,效果真是出乎意料!韩贵袁是个差生,在上期起步作文的时候,他真不知道什么是作文。每次改作文的时候,我只能批上: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把说的写下来!到了三年级下期了,作文没有一点儿起色。在第六单元要求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他写的是《昆虫迷》,他这样写到:“我的同学李圣杰,他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他养了很多昆虫,有甲虫、毛毛虫、七星瓢虫等等。”这还像模像样,接下来他写到:“李圣杰看到两只打了起来,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两只虫子打了起来。’ 妈妈说 ‘儿子,别看这些了出去玩吧’ ”这还写得有点谱,接下来就写李圣杰叫他,“走,走,走,出去玩,出去捉昆虫,”然后写他自己找到了独角仙,大叫:“李圣杰,我找到了,找到了独角仙”。是不是越来越离谱,主要人物都变成自己了。最后结尾写他自己有两块钱,分给李圣杰一块,走去买水喝。让我看了头都大。在第八单元写想象作文的时候,他写的是”健步如飞的蜗牛“。我突发奇想,让学生在小组里把草稿改改。我把要求写在黑板上,巡视到他们那一组的时候,刘昊撇着嘴巴说:”老师,韩贵袁写的不是蜗牛变化后经历了什么?“韩贵袁正微笑着看着我。我就问刘昊:”你觉得他该怎么写?“刘昊抢着说:“他应该写蜗牛去参加比赛。”最后作文交来了,我看韩贵袁的作文的主要内容,果然写修改成了蜗牛参加动物比赛,第一轮猎豹和蜗牛比赛,蜗牛领先,猎豹快速超过,蜗牛想到妙招,第一轮蜗牛胜利了。第二轮老虎和蜗牛比赛,先前蜗牛在老虎的后面。尽管没有想象出蜗牛是怎么赢了老虎的招,只写了第二轮结束蜗牛胜利了。到这里,他知道要围绕主题来想象了。结局是:“蜗牛走着走着,被人踩死了,它的生命结束了。”结局是有点出乎意外,但还不太离谱。我给他的批语是:“不错,学会写作文了!”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时会让学生在小组里讲故事,续编故事。我班有个女生叫何亦,老师自从倡导读课外书开始,他读了很多课外书,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读了《西游记》。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讲故事,她能把《灰姑娘》那么长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完。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枣核》这一课,阅读提示要求续编故事,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试编,最后在全班讲。她编的故事毫不逊色原故事,大致讲了县官到村子里抓枣核,枣核设置了陷阱,探路的几波人都被枣核设置的各种陷阱攻其不备了,最后县官亲自进村子抓棗核,也被枣核设置的陷阱收拾了,县官发誓做一名好官,不再欺压百姓。当他回到县衙的时候,这里情节还设置了转折,他的位置被别人取代了,最后县官指挥来到荒郊野外,在那里流浪,这里应该是隐居,而不是流浪。续编故事还讲了七八分钟,而且情节还一波三折,可吸引全班小朋友了,平时闹哄哄的课堂鸦雀无声。你说小组学习是不是让她有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呀!

怎么样,小组学习是不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枣核蜗牛小朋友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蜗牛说
小蜗牛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蜗牛(共3则)
Let’s DIY Poster
蜗牛
老鼠们的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