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党性教育品牌

2021-01-11石晶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性基地红色

石晶

2019年8月湖南省委组织部将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教育平台”,也为广大党员干部铸就了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传统的“红色熔炉”。近年来,通道深入挖掘“通道转兵”这一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文献史料整理、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力争建设“立足怀化、面向湖南、放眼全国”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党性教育品牌,对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道红色文化资源及开发的基本情况

通道是一方红色热土,从1930-1934年间,有三支红军队伍经过这里,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了感人的故事。恭城书院,记录着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通道转兵”史实,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在书院内临时召开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

“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由通道会议旧址、通道转兵纪念馆两个主体部分和小水战斗遗址、兵书阁村、文坡村侗锦传承基地等教学点组成。其中通道会议旧址、通道转兵纪念馆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大魅力场馆、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二、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存在问题和不足

1.培训的方式方法不够多。

实际教学过程中,现有的培训方式仍然比较单一。目前在依托红色文化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课堂系统讲解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学员自我参与、问题探索式、体验式、思考式的课程还比较少。

2.当地红色文化挖掘整理不足。

对红色文化的挖掘敏感性不够或是开发利用不足:有些还未被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红色遗址、遗迹挖掘的不够有力;有的身在其中往往却不为所知;有的明知道有红色文化遗存,但却认为这只是老人们流传下来的一些老故事,置若罔闻;有的地区明知有一些紅色文化遗址遗迹,但往往因为资金有限,地处偏远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已发现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或是置之不理,或是投入不足,或是长期闲置。

3.师资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打铁还需自身硬。通道转兵党性教育基地虽然已形成初步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但教学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理论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在历史资料抢救挖掘、精神提炼、课程深度开发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三、弘扬红色文化,打造党性教育品牌路径探析

1.加大史料抢救挖掘力度,夯实品牌基础。

一要继承保护红色资源。首先是科学规划,统筹开发。整合散落在各地的文化资源,制定总体战略;其次要加强红色教育普及。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方式让普通民众,企业团体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再次是积极交流与弘扬优秀传统红色文化。加强基地各教学点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其他党性教育基地的文化交流。

二是深入挖掘党史资料。成立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力量研究,总结史料,全面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总结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结合实践需要紧贴时代主题,不断增添新内容,新思路,探寻这一伟大转折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并深层提炼。一方面可邀请专家学者来通道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究,不断提升通道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整理编写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乡土教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色资源理论展示成果。

三是讲好红色故事。深入挖掘三支红军队伍过通道时留下的红色故事,以及先进模范的英雄事迹。寻找红军后人和知情人丰富红色资源内容。

四是打造系列红色文化品牌,扩大党性教育基地影响力。通过打造系列红色文化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弘扬革命精神,同时也保护了红色文化,珍存了红色记忆。

2.整合红色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线路。

一是优化现场教学路线。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上做到统一规划。通道红色遗址很多,但它们空间分布较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设计现场教学路线,串珠成链,“点、线、面”相结合地将分散的红色文化遗址打造成连体式现场教育基地,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感染力强的党性教学点。

二是融合教学资源。通道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以及自然生态资源。基地应立足于党性教育的特色,从多个角度出发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适当地调整教学线路。可将党史学习教育、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生态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形成以党性教育为主题,贴近大众,生活形式多样的复合型特色的党性教育精品线路。

3.以教学质量为发展之要,打造品牌形象。

一是创新党性教育理念,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首先要结合干部培训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立足于实际,根据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进行细致划分,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与具体要求,构建科学的、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恰当运用当地红色文化现场教学、拓展训练、学员论坛、自主选学等辅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其次要提高革命传统教育教学的感染力。特别是现场教学,注重参与和体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增强党性教学的效果。再次,赋予党性教育时代特点,为党性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把理论放到具体的时代中去分析,阐释通道转兵精神、红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是以队伍建设为发展之本,打造过硬师资。着眼于“出名师、创品牌、树形象”,培育学习型教师团队,以课程开发、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在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破解工作难题的同时,实现团队的整体突破与提升,形成独具通道特色的教学品牌。可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水平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名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充实党性教育团队,建立“大师资队伍”。

三是积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借智引力。加强与知名院校和机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课程体系设计、课题开发、课程评审、师资培养等工作;与全国知名干部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交流互访,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合作,加通道转兵历史和精神的宣传推介力度。

猜你喜欢

党性基地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追忆红色浪漫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