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褥期的全方位护理

2021-01-11毛家辉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后护理产褥期

毛家辉

【摘要】孕產妇以及产后妇女健康知识水平近几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孕妇在产后期间的健康知识水平对母亲和儿童的健康影响很重要,但多数孕妇及家庭在产后康复、儿童保育等方面的知识认知有限。因此,需要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对产后护理的认识。

【关键词】产褥期、身体变化知识、产后护理

一、产褥期理论知识

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复原调适的一段时间,需6至8周,也就是42至56天。在这段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迅速恢复。(这里特别说明传统的“坐月子”只是严格意义上产褥期的前30天。)

产妇为了适应胎儿发育和准备分娩,生殖器官和整个身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分娩后,生殖器官和整个身体(乳房除外)恢复到非怀孕状态,这个变化过程大约需要42天时间完成。胎盘娩出后,产妇则会进入产褥期。在此期间,产妇的乳房要分泌乳汁,子宫需要逐步恢复,身体系统需要逐步恢复到未孕状态,例如,通过增加出汗和小便量,减少多余的血液容量;胃酸增加,恢复胃肠张力和蠕动,恢复正常消化能力;不母乳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的产妇可以回潮月经。总之,产褥期是整个系统逐步恢复的时期,包括身体形态和腹壁。

二、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子宫的变化:子宫是产褥期间变化最大的器官,主要表现为子宫的年轻化,即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的底部被置于肚脐下一横指。分娩后的第一天,宫底略微上升到平脐部,然后每天下降1至2厘米,分娩后10天落入盆腔中,子宫在分娩后6周内恢复到正常。产后宫缩疼痛:分娩后宫缩疼痛引起的下腹阵性疼痛主要是强直性收缩疼痛,分娩后1到2天出现,将持续2到3天自然会消失,母乳喂养时疼痛感会增加。

(2)阴道和外阴: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粘膜和周围组织的水肿、粘膜皱纹减少甚至消失,导致阴道壁松弛,肌肉紧张程度低。产褥期阴道壁张力逐渐恢复,但未怀孕时的张力无法完全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分娩三周后阴道粘膜的皱纹重新出现。分娩后阴道和外阴轻度水肿,2至3天将会自行消退,轻度撕裂或会阴后一侧切开缝合后通常3至5天愈合。处女膜会形成残缺处女膜痕如因分娩时撕裂。

(3)乳房:激素因素促进乳汁的合成和分泌;怀孕期结束时,少量黄鲜清水样乳汁可通过乳房挤出,即为初乳。分娩后2 到3天,初乳仍然分泌,后来在垂体前叶生乳素的影响下,乳房肿大充血,产妇可能感到胀痛。在1 ~ 2天局部发热后,开始分泌乳汁,初始量低,随后逐渐增加。一旦乳汁溢出,局部疼痛就会消失。婴儿的吸吮刺激垂体腺体,它还可以合成和释放催产素,促进母乳喂养。

(4)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体温较低,但不超过38℃,24小时后大多数情况下恢复正常。3到4天分娩后,由于乳房胀痛也可能引起低温,乳汁的分泌在畅通后将会恢复正常。如果体温下降超过24小时,就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发烧的原因。

产后脉搏缓慢,每分钟60至70次,这可能与胎盘周期停止和卧床休息有关,恢复约一周;如果脉搏太快,就要知道是否有心脏病,是否是失血过多造成的。呼吸从孕期胸部呼吸到腹部呼吸;血压平衡正常,产前高血压患者分娩后明显减少,逐渐康复,血压过低,应考虑失血过多,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5)消化系统的变化:分娩时的能量消耗、体液流失、产后口渴和厌食。由于床上活动时间长,分娩后腹部肌肉和骨盆底部肌肉松弛导致肠道流动性下降和便秘。

(6)泌尿系统的变化:在分娩过程中,膀胱的压力导致粘膜肿胀、出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裂伤、炎症和尿床习惯不良,导致分娩后难以小便和尿潴留。

(7)内分泌的变化:分娩后,雌孕激素大幅下降,分娩后一周恢复正常。产褥期恢复排卵和月经所需时间因人而异。平均而言,哺乳产妇在分娩后4至6个月内恢复排卵,月经复潮。不母乳喂养的产女通常在分娩后6至10周内恢复排卵,平均月经周期为10周。

三、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1.产后期间的心理适应是产妇在妊娠期和分娩期间从不舒服、痛苦和焦虑中恢复并接受新家庭成员和新家庭的过程。考虑到产后时期产妇心理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初为人母的潜意识冲突和情感适应、家庭关系的演变、经济需求、寻找家庭和社会支助制度。故产褥期心理调适指导和支持十分重要。

2.由于产妇因分娩经历、分娩初期母亲的兴奋和身体状况发生变化而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产后抑郁,故应耐心倾听孕妇的心声,做好产妇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向母亲及其家庭解释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的知识,迅速使母亲及其家庭了解母婴营养的保健知识和程序,并减轻母亲的焦虑。在产褥期间,孕妇有机会与其他产妇交流,这有助于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和对负面身体症状的认知。调动社会援助制度,减轻母亲的心理不适,鼓励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和照顾产妇。引导有精神障碍的产妇接受合理的归因和适当的心理咨询,以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如有必要,请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

四、产褥期产妇一般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为产妇提供清洁、通风良好、舒适和安静的医院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干净。确保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并确保护理活动不会中断产妇的休息。

(1)生命体征: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如果体温超过38度,就要加强观察,找出原因,向医生报告。

(2)饮食:鼓励产妇在分娩一小时后采用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然后再采用正常饮食。食物应该包含营养、热量和水分,哺乳产妇应获得补充蛋白质和汤类饮食,以及适当的维生素和铁补充剂,并建议在三个月内提供铁补充剂。

(3)排尿和排便

1)排尿:鼓励产妇即使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自行排尿。排尿困难时,首先要消除对小便疼痛的恐惧,鼓励产妇坐下来小便,必要时帮助她排尿:1 .用热水冲洗骨盆外阴或用温开水冲洗尿道的外孔以引起尿液;给腹部敷热,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②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鼓励小便。③将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注入肌肉,刺激膀胱促使尿液肌肉排尿。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应给予引导式尿液,并让尿液管停留1 ~ 2天。

2)排便:分娩后,由于臥床休息、食物中没有纤维素、肠道蠕动减弱以及骨盆底部肌肉紧张程度降低容易导致便秘。因此,应鼓励母亲多吃蔬菜,早点下床,以防止排便。在便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口服腹泻剂。

(4)活动:产妇应在分娩后尽快从事适当的活动。通过阴道自然分娩的妇女可在分娩后6至12小时内下床,并在分娩后第二天按计划在室内自由走动并学做产后保健操。在子宫后部受到切口或剖腹产的妇女适当推迟活动,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适当活动,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做产后保健操,当受伤后感觉不到疼痛。由于分娩后骨盆底部肌肉松弛,应避免繁重的工作或蹲起动作,以避免子宫脱垂。

2.症状护理

(1)产后2小时的护理:分娩后2小时内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例如说产后子痫、产后出血、产后心衰,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同时考虑到宫底高度和膀胱充盈状况。在这段时间里,必须帮助产妇第一次给孩子喂奶。如果分娩后两小时内一切顺利,产妇和新生儿将被送回病房。

(2)观察子宫复旧和恶露:每天在同一时间对子宫底部进行人工测量,以更好地了解子宫复旧状况。在测量前嘱咐产妇小便。每天观察恶露的数量、颜色和气味。增加和延长红色恶露应考虑到子宫未完全恢复,及时给予子宫收缩剂;如果合并感染有恶心气味和子宫疼痛,医生必须开广谱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会阴及会阴伤口护理

1)冲洗会阴和会阴伤口:每天用聚维酮碘液0.05%、2 ~ 3次清洗外阴。清洗原则如下:自上而下、由内至外,分别清洗会阴切口,必须放弃擦肛门的棉球和锥柄。大便后用水清洗阴户,保持阴户清洁。

2)会阴伤口观察:凡是在会阴部分有缝处的人,每天都要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渗血、出血、红肿、硬结和分泌物,并建议母亲健康的侧位。

3)会阴异常伤口护理:(1)对于阴户或阴户伤口,在湿热中施用50%硫酸镁,分娩24小时后将外阴暴露于红外线;②会阴部分如有小血肿,24小时后可能会暴露于湿热或远红外线之下,大出血须配合医生切开治疗;③如果伤口有硬结,可用95%的乙醇、芒硝或大黄可用于湿敷;④及时向医生报告母亲会阴切口或肛门坠胀感的疼痛,以消除阴道壁和阴道出血;⑤会阴部分伤口缝合将在分娩后3 ~ 5天内拆除。对于受感染的人,必须提前拆除引流,定期更换药品。

(4)母乳喂养:建议母乳喂养,并按照需求喂养。母亲和孩子在同一个房间里,为了尽早接触和吸奶。在强调心理护理的同时,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母乳喂养从分娩后半小时开始,刺激母乳喂养。乳房需要定期清洗才能保持干净干燥。每次母乳喂养前轻轻按摩乳房,刺激乳汁反射。在哺乳期间,新生儿必须吸吮空乳房。如果乳汁中还有剩余,应使用吸乳器吸空剩余的乳汁,以防止乳汁淤积影响乳汁的分泌,避免乳腺堵塞和两侧乳房尺寸的差异。

3.母乳喂养指导

(1)一般护理指导

1)创造有利于休息和康复的环境:为母亲和孩子的休息提供舒适和温暖的环境。照顾母亲,帮助她,让她开心,建立信任。在分娩后的三天内,母亲和孩子得到积极的日常生活管理,以避免母亲过度劳累。同时,鼓励丈夫和家庭参与新生儿护理活动,培养新家庭的观念。

2)休息:充足的休息对于确保乳汁的分泌十分重要。教妈妈和宝宝一起休息,生活要规律。

3)营养:母亲在产后和哺乳期的能量和营养需求高于未怀孕期间,母亲的食物供应保证了母乳的能量和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产妇营养原则:1.卡路里(热量):每天保证2100千卡(500千卡),但总热量不得超过8370到9620千卡/天(2000-2300千卡/天);2.蛋白质:每天20克蛋白质;3.脂肪:控制食品中脂肪的总消费,将脂肪含量保持在卡路里总量的25%,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低于300毫克;4.无机盐:添加足够的钙、铁、硒、碘等其他必要的无机盐;5.饮食中必须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和谷物;6.运动:产妇营养过剩可能导致产后肥胖,与适当运动相协调以保持合理体重。

(2)喂养方法方向:每次母亲喂奶时,都要用肥皂洗手,用干净的水擦乳房和乳头。母亲和孩子必须采取舒适的姿势,最好坐在直背的椅子上。如果伤口疼痛不能坐下来喂奶,最好站在一边让母亲和孩子紧紧绑在一起。

1)母乳喂养时间:原则是根据需求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通常在分娩后半小时内开始,因为母乳中的牛奶量很少,但新生儿的吸吮可能会刺激母乳的分泌。在分娩后的一周内,母乳喂养过程应每隔1至3小时进行一次,每次3至5分钟,并随后逐步延长,但不得超过15至20分钟,以避免浸润和破裂而导致的乳腺炎症。

2)母乳喂养方法:母乳喂养时,挤压乳晕周围的组织,挤压少量乳汁以刺激婴儿吸吮,然后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汁放入婴儿嘴里,用一只手支撑乳房,防止乳房堵塞婴儿的鼻孔。哺乳期结束时,用一根手指轻轻按下孩子的下颚,以避免在负性口腔压力情况下因乳头摘除而造成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哺乳期后,挤一点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

3)注意事项:①每次喂母乳时,必须先吸空一侧乳房,然后再吸空另一侧乳房;②每次哺乳后,婴儿应抱起来轻拍背部1至2分钟,以排出胃内的空气,避免吐奶;③在哺乳后戴上适当棉质乳罩;④出现乳汁短缺时,应及时按比例补充稀释后的牛奶;⑤哺乳期为10个月至1年。

五、小结

产褥期是产妇恢复和新生儿适应子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通常为6周。正常分娩包括产后期间母亲的生理变化和心理适应。产后期间妇女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组织器官的恢复,最重要的变化是子宫的变化,需要6至8周的时间;母亲产后情绪状态复杂,病情严重的人可能会抑郁、发烧、红疹、眼痛、出汗、小便困难、便秘、乳腺炎、产后抑郁症等。这些都是产后必须考虑的因素;观察生命迹象、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恶露、乳房和产妇的心理状况、社会支助、还有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教育。产后42天应到分娩医院进行复查。

猜你喜欢

产后护理产褥期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褥期乳汁淤积临床效果观察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人性照护理论在我国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浅述如何做好母牛产后护理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中药封包联合产后护理对预防产妇腰痛的影响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优质护理对产褥期产妇抑郁症的预防效果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例产褥期巨大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