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021-01-11张云祥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报微课探究

张云祥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1、课程理念要求出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求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将信息有效内化,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与应用工具。“微课”正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教师将原本课堂里的教学过程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应用所學信息技术技能去学习“微课”,这正是一个“以学促学”的有效循环,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2、学科特点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直面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基本上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大量的自主学习任务探究的时间,同时这些探究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这就在时间和硬件上满足了学习微课的条件。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教授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的培养。而微课本身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既可用作课前的预习用,也可用作课内自主探究用,如此,课堂上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和答疑,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强化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拓展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二、微课在不同类型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微课的种类很多,按照微课的传递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从教学主要环节上微课可以分为课前预习类、课中辅导类以及小结拓展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性强,且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的教学时长来看,我认为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有针对课前预习和课中辅导的讲解说明型和操作演示型。

信息技术也有多种课型,并不是所有的课型在课堂上都需要微课,需要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应该是操作新授课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下面我浅谈一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型对应用微课的不同要求:

(1)操作新授课。新授课强调的是对新知识的构建,这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而过多的对每一个操作使用微课的形式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形成对微课的依赖。如此,也只是将“师讲”变为“机讲”,学生就会陷入被动学习,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新授课使用的微课要针对教学重难点来制作,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有与微课相适应的学法指导。

(2)作品制作课。作品制作课是一个学生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知识的课型,同时作品制作课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本身,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的交流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作品制作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主角应该是学生自己,因此,微课教学既要“顾全大局”,涉及课前指导、课中辅导以及课后反馈,但是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

三、《制作电子小报》微课教学实践

以下笔者就结合《制作电子小报》一课,谈谈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程的制作。

1、学情分析

《制作电子小报》是一次主题活动,属于作品制作类课型,是学生构建知识,综合应用知识并有所提高与创新的课,对学生要求较高,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基础,所以微视频的制作要兼顾到基础性与提高性。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文字段落的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版面的设置。电子小报的制作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应用,本节课操作性较强,需要学生有信息搜集、整体布局排版的能力,在增强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客观评价等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一课。

2、细分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制作一份电子小报需要三个完整的步骤:收集素材,设计并制作小报以及完善小报。设计并制作小报应该包括报头、报刊、版面布局以及文字内容,这四部分内容需要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分别需要应用到word里不同的操作。通过以上分析,一段“微课”是难以有效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要细分知识点,制作数个相互关联的微课,引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去逐个观看视频。

3、完善教学流程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因此“任务单”不仅影响教师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资源,而且影响着教师关于“微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制作方式的理解,具有引领自主学习方向的意义。关于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制作电子小报的流程;电子小报的构成;确定小报主题;收集素材。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去观看视频,可以较好的达到预习目的,为课上小报的制作打下基础。

(2)制作微视频

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考虑学生的课前自主探究以及课中的小组探究,我制作了四段微视频,分别是:“电子小报简介”、“制作报头”、“用边框进行整体布局”、“添加文字内容”。第一段视频中,我以课件的形式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再展示两幅电子小报的作品,分析小报的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需要用到的word的操作,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后面的三段视频是制作电子小报的主要步骤,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制作的方法。

(3)教法制定

既然学生有了课前微课的预习,课堂上就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操作基础以及小报主题的选定,把学生分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此,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或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展评作品之前,学生根据“任务完成进度单”先进行自评,再小组互评,教师适时点评。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制作出简单的电子小报作品,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学生制作出的作品雷同较多,缺乏新意;其次在小报的布局合理性以及色彩搭配上存在欠缺。这些受学生主观操作影响较大的部分,也是对微课教学的一个挑战。

微课教学仍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是依靠学生形成的,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视频无法代替老师,不能只是将老师课堂上的操作演示转变为视频,继而仍然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老师需要在课堂进行有效的指引与点评,面对面互动学习的环节依然重要。

猜你喜欢

小报微课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脑筋急转弯
居高临下的祝福